两栖抢险排涝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29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两栖抢险排涝泵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包括适于水上行驶的车体、陆地行走装置、排水装置及水上行走装置,陆地行走装置设置在车体底部,排水装置设置在车体上,水上行走装置包括方向控制组件及推进器,方向控制组件及推进器均设置在车体底部。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包括陆地行走装置和水上行走装置两套行走装置,对没有合适着陆点的积水险区可选择推进器推进,浅水区可选择陆地行走装置行走,水陆两栖适应多种环境。
【专利说明】两栖抢险排涝泵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两栖抢险排涝泵车。

【背景技术】
[0002]有暴雨或突发性的洪水出现时,局部地区如低洼地带或立交桥下容易因为排水不畅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积水,无法在短时间内排走。大量积水的存在导致很大的安全隐患,如:1、阻塞交通;2、容易造成突发性的车辆或行人意外安全事故,给人们的出行及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现有的排水泵一般是固定式的,排水速度有限,因此操作上多有不便,使得对积水处理能力有限。现有的排水车的功率小达不到远程排水的效果。
[000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出现了带有行走装置的排水泵车。这种带行走装置的排水泵车在原来固定式排水泵的基础上增加了车体、车轮等装置,使得排水泵车可以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水泵车行动的灵活性。但这类的排水泵车只适合对附近有合适着陆点的地区进行排水,对没有合适着陆点的险区没有办法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栖抢险排涝泵车。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两栖抢险排涝泵车,适于水上行驶的车体、陆地行走装置、排水装置及水上行走装置,陆地行走装置设置在车体底部,排水装置设置在车体上,水上行走装置包括方向控制组件及推进器,方向控制组件及推进器均设置在车体底部。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包括陆地行走装置和水上行走装置两套行走装置,对没有合适着陆点的积水险区可选择推进器推进,浅水区可选择陆地行走装置行走,水陆两栖适应多种环境。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上行走装置还包括两个车体平衡气囊,两个车体平衡气囊分别在车体两侧对称设置。车体平衡气囊用来调整排水装置启动时由于排水装置的剧烈震动而导致的泵车整体失衡,使泵车车体稳定。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向控制组件包括方向舵液压缸、支撑臂、舵体及舵杆,方向舵液压缸的缸体设置在车体内,方向舵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通过支撑臂与舵杆的一端连接,舵杆的另一端与舵体连接,推进器设置在舵体上。由此,方向舵液压缸驱动支撑臂,以带动与舵杆连接的舵体及螺旋桨同时改变驱动方向。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在车体内的液力耦合器及风冷器,液力耦合器连接在泵车的液压系统的回油管路上,液力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风冷器为风冷器提供动力。因此可以利用液压系统的回油推动液力耦合器从而带动风冷器旋转以产生空气对流,对流的空气为发动机及液压系统散热。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水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潜水泵及分水器,所述分水器具有多个出水口,液压马达为潜水泵提供动力,潜水泵的输出端与分水器连通。由此,可以用潜水泵将积水抽至分水器,并从分水器出口排出。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体上设置有高压水炮和手持式水枪接口,高压水炮和所述手持式水枪接口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水器的出水口连通。由此,高压水炮和手持式水枪接口可以接通消防车水箱,配合消防车对高危场地进行近距离灭火。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车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陆地行走装置、排水装置及水上行走装置。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为安装在车体上的操作杆。由此,可以通过操作杆来控制泵车动作。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为设置在车体内的PLC。由此,可以通过PLC来控制泵车动作。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泵车还包括遥控装置,遥控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接收器设置在车体上,发射器向接收器发送操作指令,接收器接收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发送给控制器。由此,可以通过遥控装置实现对泵车的遥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的排水装置原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的方向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液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示例性的详细说明。
[0020]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如图所示,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包括车体1、陆地行走装置2、排水装置3及水上行走装置4。两栖抢险排涝泵车还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陆地行走装置2、排水装置3及水上行走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为PLC。为了满足该车的工况要求,PLC输出信号设置为开关量和模拟量两种方式输入、输出和多点的射频信号,还可根据用户需要改变PLC的编程,或可通过加载PLC模块来增加功能。
[0021]如图1所示,车体I可采用船体式结构,为使车体I能够漂浮在水上,适于水上行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车体I的整体质量设置为6.5t,整车有效密封体积为23立方米,车体I的吃水线< 1/2,使车体I的承载能力可以达到10t。车体I采用龙骨支撑,使车体I承载能力强,既能满足水上行驶,也可满足在陆地行走对车体I强度的要求。车体I的上部具有一个凹腔10,方便设置两栖抢险排涝泵车的其他部件。
[0022]陆地行走装置2包括履带21、驱动轮22、行走减速机23、引导轮(图未示出)、张紧装置(图未示出)支重轮26及行走驱动马达27。行走驱动马达27可以采用液压马达。行走减速机23为行星式减速机。两套陆地行走装置2对称设置在车体I两侧,分别由固定安装在车体I内的行走驱动马达27驱动。行走驱动马达27驱动行星式减速机,行星式减速机的内齿环的外环装有与履带21节距相符的驱动轮22以驱动设置在驱动轮22外的履带21。支重轮26承载整车重量,它的运行轨迹是在履带21的内侧环型跑道上。引导轮也称之为张紧轮,用来调整履带21松紧度。张紧装置包括张紧油缸和张紧弹簧。陆地行走装置2各部件的构造及各部件间的连接与配合均采用已有的常规设计,不再赘述。陆地行走装置2使两栖抢险排涝泵车能够在地面上行走,以满足泵车在不同险区或同一险区的不同地点间的移动需求。
[0023]如图1、图2所示,排水装置3包括排水液压马达31、潜水泵32、分水器33和排水管34。排水液压马达31及潜水泵32设置在车体I的凹腔10内。排水管直径较大,例如一般为230mm,不方便移动,为此在车内设置分水器33。分水器33包括一个入水口和多个出水口 331。将出水分成多路可使排水管直径减小,从而减轻重量,方便移动。分水器33安装在车体I的尾部。排水液压马达31驱动潜水泵32,潜水泵32的输入端设有吸水口 321,潜水泵32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分水器33的入水口。排水管34连接至分水器的出水口331。两栖抢险排涝泵车进行排水时,潜水泵的吸水口 321置于积水中,积水被吸入吸水口321并通过潜水泵32进入分水器33,然后从分水器33的出水口 331经由排水管34排送到附近的下水道或其它的能够安全蓄水的地带。还可以在车体I上设置高压水炮34和手持式水枪接口 35。高压水炮34的输入端通过管路与分水器33的其中一个出水口 331连通。高压水炮34还可由消防车供水,对高危火场进行近距离灭火降温。手持式水枪接口 35通过管路与分水器33的其中一个出水口 331连通。手持式水枪接口 35用来连接手持式消防水枪36,手持式水枪接口 35可以设置为消防方面通用接口,以连接不同的消防用设备。
[0024]如图3所示,水上行走装置4包括推进器41、方向控制组件42及设定漂浮性能的车体平衡气囊43。推进器41可以为螺旋桨,由推进器液压马达44驱动,以推动车体I移动。当积水深度过大时,两栖抢险排涝泵车浮在积水表面,由推进器液压马达44推动螺旋桨旋转以推动整个泵车移动。
[0025]方向控制组件42包括方向舵液压缸421、支撑臂422、舵体423及舵杆424。方向舵液压缸421的缸体与车体I可转动连接,方向舵液压缸421的活塞杆端连接支撑臂422,舵杆424的一端与支撑臂422固定连接,舵杆424的另一端与舵体423固定。安装在车体I内部的方向舵液压缸421驱动支撑臂422,以带动与舵杆424连接的舵体423及螺旋桨同时改变驱动方向。通过控制液压源操作杆来控制舵体423的运动,以达到控制泵车移动方向的目的。方向控制组件42采用液压传递动力。为保证舵体423摆动的平稳性,利用液压缸加双向平衡法来直接控制舵体423,这种方式要比传统的方向舵灵敏度高、操作轻便、安全可靠。
[0026]设定具有漂浮性能的车体平衡气囊43为两个,两个车体平衡气囊43对称设置,分别固定在车体I两侧。为了增加泵车的整体稳定性,也可以将车体平衡气囊43隐藏设置在车体I内。当积水深度过大,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利用水上行走装置在水上工作时,可将两个车体平衡气囊43通过充气阀门连接气源充气。车体平衡气囊上设有气压限制阀,当车体平衡气囊充气饱和后关闭充气阀门。需要说明,本申请中设置的这些车体平衡气囊是用来调整潜水泵启动时由于潜水泵的剧烈震动而导致的泵车整体失衡,使泵车车体稳定。
[0027]两栖抢险排涝泵车还可以包括遥控装置(图未示出)。为防止由于天气对无线性能的影响,无线遥控采用射频信号。遥控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接收器设置在车体I上,接收发射器发送来的操作指令,并将接收到的操作指令发送至控制器。可以通过按钮或触摸屏的形式向发射器输入操作指令。这样在工作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遥控器来摇控泵车的行走和排水工作的启停,从而控制泵车的人员就可以远离排水现场,保障人员安全;或者在有意外火灾发生时,配合消防车代替人工对灭火人员无法接近的高危险的火灾现场进行近距离扑火降温,即将泵车上的高压水炮34连接到消防车水箱,使消防车的水箱给高压水炮34供水,再遥控泵车接近高危险的火灾现场进行近距离扑火,以保证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
[0028]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包括陆地行走装置2和水上行走装置3两套行走装置,在深水区行走时可选择螺旋桨推进,用潜水泵32泵水将水逐步排除,水面下降履带21着陆后使用陆地行走装置2行走。
[0029]泵车还包括安装在车体I内的液力耦合器51、风冷器52及液力耦合器液压马达
53。液力I禹合器5的输入轴与液力I禹合器液压马达53的输出端连接,液力I禹合器5的输出轴连接风冷器52为风冷器52提供动力。液力耦合器5连接在液压系统的回油管路上,使液压回油输入液力耦合器5的外壳内,并可在液力耦合器5的泵轮和涡轮间形成循环以驱动输出轴进而驱动风冷器52工作。风冷器52可选用涡轮式风机。泵车在陆地工作时,利用液压系统的回油推动液力耦合器51从而带动涡轮式风机以产生空气对流,对流的空气为发动机及液压系统散热。目前还没有这种结构的冷却系统,也没有将液压系统的回油应用在冷却系统的先例。
[0030]泵车还包括安装在车体I内的水冷交换器与水冷交换器相连的系统冷却泵6。当泵车水上行走并大功率排水时,水冷交换器及系统冷却泵6开启,系统冷却泵6驱动水冷交换器强制水冷。该车还可设有液压自救设备。为了能够在泥泞陷车后自我救援,车体I的前端设有6T液压绞车(图未示出),绳容45m,液压绞车由绞车液压泵7驱动。当积水中的淤泥将车陷住不能行走时,可将绞车的钢丝绳固定在岸边固定物上,这时绞车和行走装置可同时开动进行自我救援。
[0031]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也可以是设置在车体上的操作杆,作业人员可以直接操作操作杆来控制陆地行走装置2、排水装置3及水上行走装置4的动作。
[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液压原理图。其中,陆地行走装置2、排水装置3、及水上行走装置4的推进器41、方向控制组件42及液压绞车均具有各自独立的液压系统,这使得各个系统的工作互不干涉,可同时进行多个动作,如可在陆地或水上行走的过程中进行排水操作。由陆地改为水上行走时只需关闭陆地行走装置2开启另水上行走装置4即可;或由水上改为陆地行走,只需关闭水上行走装置4开启陆地行走装置2即可
[003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于水上行驶的车体、陆地行走装置、排水装置及水上行走装置,所述陆地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车体上,所述水上行走装置包括方向控制组件及推进器,所述方向控制组件及所述推进器均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行走装置还包括分别在所述车体两侧对称设置的车体平衡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控制组件包括方向舵液压缸、支撑臂、舵体及舵杆,所述方向舵液压缸的缸体设置在所述车体内,所述方向舵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通过支撑臂与所述舵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舵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舵体连接,所述推进器设置在所述舵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车体内的液力耦合器及风冷器,所述液力耦合器连接在泵车的液压系统的回油管路上,所述液力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风冷器为风冷器提供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潜水泵及分水器,所述分水器具有多个出水口,所述液压马达为所述潜水泵提供动力,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水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置有高压水炮和手持式水枪接口,所述高压水炮和所述手持式水枪接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分水器的出水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陆地行走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及所述水上行走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操作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PLC。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栖抢险排涝泵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设置在车体上,所述发射器向所述接收器发送操作指令,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操作指令并将所述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文档编号】E03F1/00GK203834624SQ201420274165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王立状, 韩军杰, 郑文英, 王宝双, 杨洁, 肖晓东, 冯贺芳 申请人:武汉电力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