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基加固的单管旋注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835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地基加固的单管旋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是70年代日本首先提出,它是在静压灌浆的基础上,引进水力采煤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是利用射流作用切割掺搅地层,改变原地层的结构和组成,同时灌入水泥浆或复合泥浆形成凝结体,借以达到加固地基和防渗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建筑工人们的施工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地基加固的单管旋注浆装置。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地基加固的单管旋注浆装置,包括水箱、搅拌机、水泥仓、循环管道、泥浆桶、高压泥浆泵、泥浆管道、电子流量计、注浆管、喷头、压缩机、钻机和平台;所述水箱、搅拌机和水泥仓通过循环管道相连通;所述高压泥浆泵与压缩机通过泥浆管道连接;所述在泥浆管道出口处连接有电子流量计;所述压缩机下端连接有注浆管和喷头;所述平台上安装有钻机,且钻机与压缩机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高压泥浆泵和搅拌机之间的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泥浆桶。

进一步,所述在钻机和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顶端 的钢索与平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箱、搅拌机、水泥仓、泥浆桶和高压泥浆泵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单管旋注浆装置,由于在泥浆管道出口处连接有电子流量计,所以可以检测泥浆流动的速度,防止泥浆流速过快或者过慢,与传统的注浆装置相比,该装置施工机具设备简单,施工简便;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且料源广阔,价格低廉;噪声小,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2搅拌机、3水泥仓、4循环管道、5泥浆桶、6高压泥浆泵、7泥浆管道、8电子流量计、9注浆管、10喷头、11压缩机、12钻机和13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地基加固的单管旋注浆装置,包括水箱1、搅拌机2、水泥仓3、循环管道4、泥浆桶5、高压泥浆泵6、泥浆管道7、电子流量计8、注浆管9、喷头10、 压缩机11、钻机12和平台13;所述水箱1、搅拌机2和水泥仓3通过循环管道4相连通;所述高压泥浆泵6与压缩机11通过泥浆管道7连接;所述在泥浆管道7出口处连接有电子流量计8;所述压缩机11下端连接有注浆管9和喷头10;所述平台13上安装有钻机12,且钻机12与压缩机11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高压泥浆泵6和搅拌机2之间的循环管道4上设置有泥浆桶5。

进一步,所述在钻机12和压缩机11之间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顶端的钢索与平台13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箱1、搅拌机2、水泥仓3、泥浆桶5和高压泥浆泵6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发明加固原理为,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钻机12把带有喷头10的注浆管9钻进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或水、(空气)成为20~40mpa的高压射流从喷头10中喷射出来,冲切、扰动、破坏土体,同时钻杆以一定速度逐渐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一个圆柱状固结体(即旋喷桩),以达到加固地基或止水防渗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 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基加固的单管旋注浆装置,包括水箱、搅拌机、水泥仓、循环管道、泥浆桶、高压泥浆泵、泥浆管道、电子流量计、注浆管、喷头、压缩机、钻机和平台;所述水箱、搅拌机和水泥仓通过循环管道相连通;所述高压泥浆泵与压缩机通过泥浆管道连接;所述在泥浆管道出口处连接有电子流量计;所述压缩机下端连接有泥浆管道和喷头;所述平台上安装有钻机,且钻机与压缩机固定连接;该单管旋注浆装置,由于在泥浆管道出口处连接有电子流量计,所以可以检测泥浆流动的速度,防止泥浆流速过快或者过慢,与传统的注浆装置相比,该装置施工机具设备简单,施工简便;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且料源广阔,价格低廉;噪声小,无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来;傅文君;徐国建;吴叶波;张水强;蔡瑜燕;钟伟峰;余剑英;朱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振丰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湾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5.12.29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