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导洞隧道下穿桥桩的沉降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91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导洞隧道下穿桥桩的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导洞隧道下穿桥桩的沉降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现场多导洞隧道下穿的桥桩上布上多个监测点,在监测点安装监测仪;

步骤S2,根据多导洞隧道下穿的多根桥桩周围不同区域在被开挖过程中对多导洞隧道上覆土体造成的影响程度,将下穿多根桥桩的多导洞隧道分为多个不同开挖区域;

步骤S3,依据监测点以及不同的开挖区域建立数值模型,并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对不同开挖区域进行分阶段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计算得到各施工阶段对桥桩沉降影响的百分比,用百分比乘以给定的各自相应工程标准值,再加上类比工程经验值,得到开挖隧道的各施工阶段的控制数值;

步骤S4,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开挖区域的沉降数值,并利用这些数据得到沉降等值线,即地层沉降云图,根据地层沉降云图确定不同级别的注浆加固区域;

步骤S5,在进行隧道开挖之前,对不同级别的注浆加固区域进行超前加固;

步骤S6,现场针对多导洞隧道的不同开挖区域进行分阶段开挖;并在开挖多导洞隧道的过程中,通过监测仪采集现场监测数据;

步骤S7,将现场实际的监测数据与步骤S3得到的各施工阶段的控制数值进行比较,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两者实时对比结果,调整注浆强度及施工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导洞隧道下穿桥桩的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靠近最外侧桥桩的下方区域对上覆土体造成的影响最大,将此区域划为第一开挖区域(1);在第一开挖区域(1)的外侧且远离最外侧桥桩的区域,划为第二开挖区域(2),其对上覆土体会造成较大影响;在第一开挖区域(1)的下方区域,对上覆土体产生的影响次于第二开挖区域(2),将其划为第三开挖区域(3);在第二开挖区域(2)的下方区域,对上覆土体产生的影响次于第三开挖区域(3),将其划为第四开挖区域(4);在第一开挖区域(1)的左侧以及第二开挖区域(2)的右侧区域,对上覆土体造成的影响次于第四开挖区域(4),将其划为第五开挖区域(5);在第五开挖区域(5)的下方区域,对上覆土体造成的影响小于第五开挖区域(5),将此区域划为第六开挖区域(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导洞隧道下穿桥桩的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隧道的各施工阶段的控制数值中,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占60%~70%,类比工程经验值占3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导洞隧道下穿桥桩的沉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对不同开挖区域进行分阶段施工过程包括:

第一开挖区域(1)先开挖,然后相隔10m左右开挖第二开挖区域(2),随后在与第二开挖区域(2)的掌子面相隔10m左右开挖第三开挖区域(3),接着在与第三开挖区域(3)的掌子面相隔10m左右开挖第四开挖区域(4),再接着在与第四开挖区域(4)的掌子面相隔10m左右开挖第五开挖区域(5),最后与第五开挖区域(5)的掌子面相隔10m左右开挖第六开挖区域(6)。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