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成槽中的导墙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63631阅读:46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成槽中的导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混凝土拌合物最重要的性能。它综合表示拌合物的稠度、流动性、可塑性、抗分层离析泌水的性能及易抹面性等。测定和表示拌合物和易性的方法和指标很多,中国主要采用截锥坍落筒测定的坍落度(毫米)及用维勃仪测定的维勃时间(秒),作为稠度的主要指标。混凝土硬化后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集料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搅拌、成型、养护,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在荷载或温湿度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收缩和温度变形等。混凝土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主要用弹性模量表示。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饱水状态下受到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时,混凝土易于损坏。为此对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冻性要求。用于不透水的工程时,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蚀性。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为混凝土耐久性。

在地下连续墙成槽中的导墙施工时,现有的施工方法步骤不紧密,使得导墙的质量无法保证,达不到使用要求,增加了成本,浪费原材料,延长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施工方法步骤不紧密,使得导墙的质量无法保证,达不到使用要求,增加了成本,浪费原材料,延长了施工周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成槽中的导墙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步骤紧密,生产出的导墙质量稳定,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消耗的材料少,施工周期短,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施工方法步骤不紧密,使得导墙的质量无法保证,达不到使用要求,增加了成本,浪费原材料,延长了施工周期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地下连续墙成槽中的导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样:根据地下连续墙轴线定出导墙挖土位置;

(2)挖土:测量放样后,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修整相结合的方法开挖导墙,挖土标高由人工修整控制;

(3)立模及浇砼:在砼垫层面上定出导墙位置,再扎钢筋,导墙外边以土代模,内边立钢模;

(4)拆模及加撑:砼达到强度后拆模,同时在内墙上面分层支撑80×80mm方木,防止导墙向内挤压,方木水平间距2m,上下间距为0.6m,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施工缝:导墙施工缝是“凹凸”型,增加钢筋插筋,使导墙成为整体,达到不渗水的目的,施工缝应与地下连续墙接头错开;

(6)变形缝:导墙应设变形缝,其间距为20~40m,两片导墙的变形缝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

(7)转角处导墙处理:地下连续墙有转角型槽段,而成槽机抓斗宽度为2.8m,为解决槽段尺寸与抓斗宽度矛盾,考虑转角处导墙沿轴线方向外放尺寸,并对转角型槽段尺寸作局部调整,在导墙沟槽开挖结束后,遇土体塌方,先采用麻袋装土堆砌塌方处,再将中心线引入沟槽下,以控制底模及模板施工,确保导墙中心线的正确无误,在导墙砼浇注前,将导墙顶面标高放样于模板面上,以控制导墙顶面标高,导墙砼达到强度后方拆摸,拆除后立即在导墙沟内设置上中下三道水平间距2米的方木支撑,确保导墙不移动,导墙模板拆除后,检查导墙的中心线平整度、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导墙施工结束后,即在导墙顶面上画出分幅线,用红漆标明单元槽段的编号;同时测出每幅墙顶标高,标注在施工图上,以备有据可查,经常观察导墙的间距、整体位移、沉降,并作好记录,成槽前做好复测工作,导墙混凝土自然养护到70%强度以上,才进行成槽作业。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步骤紧密,生产出的导墙质量稳定,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消耗的材料少,施工周期短,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施工方法步骤不紧密,使得导墙的质量无法保证,达不到使用要求,增加了成本,浪费原材料,延长了施工周期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地下连续墙成槽中的导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样:根据地下连续墙轴线定出导墙挖土位置;

(2)挖土:测量放样后,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修整相结合的方法开挖导墙,挖土标高由人工修整控制;

(3)立模及浇砼:在砼垫层面上定出导墙位置,再扎钢筋,导墙外边以土代模,内边立钢模;

(4)拆模及加撑:砼达到强度后拆模,同时在内墙上面分层支撑80×80mm方木,防止导墙向内挤压,方木水平间距2m,上下间距为0.6m,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施工缝:导墙施工缝是“凹凸”型,增加钢筋插筋,使导墙成为整体,达到不渗水的目的,施工缝应与地下连续墙接头错开;

(6)变形缝:导墙应设变形缝,其间距为20~40m,两片导墙的变形缝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

(7)转角处导墙处理:地下连续墙有转角型槽段,而成槽机抓斗宽度为2.8m,为解决槽段尺寸与抓斗宽度矛盾,考虑转角处导墙沿轴线方向外放尺寸,并对转角型槽段尺寸作局部调整,在导墙沟槽开挖结束后,遇土体塌方,先采用麻袋装土堆砌塌方处,再将中心线引入沟槽下,以控制底模及模板施工,确保导墙中心线的正确无误,在导墙砼浇注前,将导墙顶面标高放样于模板面上,以控制导墙顶面标高,导墙砼达到强度后方拆摸,拆除后立即在导墙沟内设置上中下三道水平间距2米的方木支撑,确保导墙不移动,导墙模板拆除后,检查导墙的中心线平整度、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导墙施工结束后,即在导墙顶面上画出分幅线,用红漆标明单元槽段的编号;同时测出每幅墙顶标高,标注在施工图上,以备有据可查,经常观察导墙的间距、整体位移、沉降,并作好记录,成槽前做好复测工作,导墙混凝土自然养护到70%强度以上,才进行成槽作业。

该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步骤紧密,生产出的导墙质量稳定,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消耗的材料少,施工周期短,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施工方法步骤不紧密,使得导墙的质量无法保证,达不到使用要求,增加了成本,浪费原材料,延长了施工周期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成槽中的导墙施工方法,根据地下连续墙轴线定出导墙挖土位置;测量放样后,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修整相结合的方法开挖导墙,挖土标高由人工修整控制;在砼垫层面上定出导墙位置,再扎钢筋,导墙外边以土代模,内边立钢模;砼达到强度后拆模,同时在内墙上面分层支撑80×80mm方木;增加钢筋插筋,使导墙成为整体,达到不渗水的目的,施工缝应与地下连续墙接头错开;导墙应设变形缝,两片导墙的变形缝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该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步骤紧密,生产出的导墙质量稳定,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消耗的材料少,施工周期短,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彭建明
技术研发日:2016.08.17
技术公布日:2018.03.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9月09日 17:29
    垃圾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