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9734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为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的建设可有效消除城市“拉链路”,保障道路交通通畅,同时保证地下管线安全运营。

为此,根据地形条件和排水系统满足雨水、污水纳入的情况,需要将雨水、污水系统以管道形式纳入综合管廊内。但是,目前对污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时通风、检修设施的布置未进行详细说明。由于市政污水管口径较大,且长度较长,而且污水管道入廊后,需要在管廊内调整坡度,污水管道可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污水管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入综合管廊,以及污水管道的检查井如何布置,以减小对综合管廊断面的需求将会十分重要。

请参见图7,为现有的检查井的布局断面图,在该技术中,是将综合管廊1’中污水管道舱11’(简称污水舱)的一部分用于铺设污水管道12’,作为污水排水的主管道,同时作为检查井13’的地下部分使用,该检查井13’的出入口131’位于地面10’上,在工作时,污水支管道14’内的污水,通过检查井13’的井底直接接入综合管廊1的污水管道12’内。在工作中发现,上述结构具有以下缺点:(1)检查井13’占用污水管道舱11’内较大部分的空间,使污水舱的空间不能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2)污水支管道14’接入检查井13’,会将大量的泥砂等带入污水管道12’,导致污水管道12’因堵塞而无法发挥正常的排水、排污作用;(3)污水管道舱11’的一部分同时作为污水支管道14’的接入井和管廊内的污水管道的检查井13’混合使用,增加了综合管廊内的污水管道运行负担;(4)检查井13’从污水管道舱11’的顶板穿过,增加了从污水管道舱的上部空间漏水的风险。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其占用综合管廊内的空间较小,能提高廊内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避免了从污水舱处漏水。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相邻设置在地下的综合管廊中污水舱的外侧,其包括并列设置的接入井及检查井,所述接入井与所述污水舱不连通,其井壁上插接有一污水支管道,所述污水支管道的管口位于所述接入井内,并安装有一闸门或闸槽,所述检查井的断面呈L形,其井底朝所述污水舱内水平凸设形成有一廊内部分,所述廊内部分的周侧与所述污水舱之间通过密封板相隔开,且其在所述污水舱的长度方向的两相对所述密封板上,分别设有一污水通道,所述廊内部分能通过所述污水通道与所述污水舱相连通,其中,所述接入井及检查井的井口位于地面,并分别设置有一出入口;

其中,所述污水支管道能通过所述接入井及所述检查井与所述廊内部分相连通,当所述污水舱在所述廊内部分的两侧分别铺设有污水管道时,各所述污水管道分别插接于一污水通道处,以与所述廊内部分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其中,所述检查井及所述接入井沿所述污水舱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两者相邻并连通。

如上所述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其中,所述检查井及所述接入井沿所述污水舱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且所述检查井与所述接入井之间通过一支管道相连通,该支管道的前端口位于所述接入井内,其后端口位于所述检查井内。

如上所述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其中,所述廊内部分的污水通道处插接有一柔性防水套管,所述污水舱的各所述污水管道分别插接于一柔性防水套管处。

如上所述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其中,所述接入井的井底设有一沉泥槽,所述沉泥槽的槽底低于所述检查井的井底,所述污水支管的管口则位于所述沉泥槽的上方处。

如上所述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其中,所述污水舱内另设置有一预留管道,所述预留管道位于所述污水管道的上侧,并由设置在所述污水舱侧壁处的支撑板所承托。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检查井及接入井,通过优化布置方式,减小检查井在管廊内污水舱的占用空间,提高管廊空间的利用效率,避免了从污水舱处漏水;接入井便于污水支管道的接入,通过设置闸门可以对污水支管道进行截流,方便管廊内污水舱的污水管道的清淤检修。

本发明提出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通过设置沉泥槽,能减少污水管道的淤积;检查井的廊内部分和污水管道的连接设置有柔性防水套管,增加连接的密封性,设置的直通室外的出入口,可以满足污水管的通风和检修等需求。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断面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断面图。

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应用的综合管廊的整体断面图。

图7为现有检查井结构的断面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综合管廊 11 污水舱

111 支撑板 12 污水管道

13 预留管道

2 检查井结构 20 出入口

21 接入井 211 沉泥槽

22 检查井 221 廊内部分

222 密封板 223 污水通道

224 柔性防水套管 23 污水支管道

24 闸门 25 支管道

L 长度方向 W 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相邻设置在地下的综合管廊中污水舱的外侧,其包括并列设置的接入井及检查井,所述接入井与所述污水舱不连通,其井壁上插接有一污水支管道,所述污水支管道的管口位于所述接入井内,并安装有一闸门或闸槽,所述检查井的断面呈L形,其井底朝所述污水舱内水平凸设形成有一廊内部分,所述廊内部分的周侧与所述污水舱之间通过密封板相隔开,且其在所述污水舱的长度方向的两相对所述密封板上,分别设有一污水通道,所述廊内部分能通过所述污水通道与所述污水舱相连通,其中,所述接入井及检查井的井口位于地面,并分别设置有一出入口;其中,所述污水支管道能通过所述接入井及所述检查井与所述廊内部分相连通,当所述污水舱在所述廊内部分的两侧分别铺设有污水管道时,各所述污水管道分别插接于一污水通道处,以与所述廊内部分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本发明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其占用综合管廊内的空间较小,能提高廊内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避免了从污水舱处漏水。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另外,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断面图。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断面图。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断面图。图5为本发明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所应用的综合管廊的整体断面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2,相邻设置于地下的综合管廊1中污水舱11的外侧,其包括并列设置的接入井21及检查井22,所述接入井21与所述污水舱11不连通,其井壁上插接有一污水支管道23,所述污水支管道23的管口位于所述接入井21内,并安装有一闸门(或闸槽)24,可以对污水支管道23进行截流,方便对接入井21及检查井22进行清淤检修,所述检查井22的断面呈L形(请参见图3),其井底朝所述污水舱11内水平凸设形成有一廊内部分221,所述廊内部分221的周侧与所述污水舱11之间通过密封板222相隔开,且其在所述污水舱11的长度方向L的两相对所述密封板222上,分别设有一污水通道223,所述廊内部分221能通过所述污水通道223与所述污水舱11相连通,其中,所述接入井21及检查井22的井口位于地面10,并分别设置有一出入口20,能满足对井下的通风及日常维修需求,避免瓦斯聚集等情况出现,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

其中,所述污水支管道23能通过所述接入井21及所述检查井22与所述廊内部分221相连通,当所述污水舱11在所述廊内部分221的两侧分别铺设有污水管道12时,各所述污水管道12分别插接于一污水通道223处,以与所述廊内部分22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本发明提出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实施应用时,可先行将所述污水舱11内铺设的污水管道12对应插接在所述污水管道223上,在具体工作时,所述污水支管道23排出的污水,会先行流入所述接入井21内,再通过所述检查井22进入所述廊内部分221中,最后,由所述廊内部分221的污水通道223排入上述污水管道12内,并由污水管道管道12排出即可。在本发明中,通过单独设置接入井21及检查井22,其占用综合管廊内污水舱的空间较小,能提高污水舱空间的利用效率,避免了从污水舱处漏水,与此同时,污水能在所述接入井21内进行初步沉降,从而将其中裹挟的泥沙适当沉淀出来,减少对后续污水管道12的淤积及堵塞。

请参见图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查井22及所述接入井21沿所述污水舱的长度方向L并列设置,两者相邻并连通。这样,进入所述接入井21中的污水,能够直接流入所述检查井22内,并通过所述廊内部分221流进污水管道12内,从而提高排污能力,特别是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可以快速的将污水排走,避免出现如地面积水等情形,防止给行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危险。

较佳地,所述廊内部分221的污水通道223处插接有一柔性防水套管224,当所述污水舱11在所述廊内部分221的两侧分别铺设有污水管道12时,各所述污水管道12分别插接于一柔性防水套管224处,以与所述廊内部分22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由此,能进一步增加所述廊内部分221与污水管道1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因连接不当造成渗漏,而柔性防水套管224本身所具有的柔韧性,还能缓冲污水流动时的冲击性,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井21的井底设有一沉泥槽211,所述沉泥槽211的槽底低于所述检查井22的井底,所述污水支管23的管口则位于所述沉泥槽211的上方处。在实际排污过程中,利用该沉泥槽211,可以使污水在将其填满后,才能溢出并流动至所述检查井22内,可以提高沉泥沉沙的效果,实现进一步的预处理,并且,所述沉泥槽211还可作为盛放泥沙的收集器,通过对其定期清理,能避免泥沙堆积,防止接入井21及检查井22内出现到处是淤泥的情形,能保持检查井的适当清洁,便于井下的其它作业。

由于所述检查井3的廊内部分221仅占用很少部分的污水舱的空间,因此,在其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在所述污水舱11内另设置一预留管道13,所述预留管道13位于所述污水管道12的上侧,并由设置在所述污水舱11侧壁处的支撑板111所承托,以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其它优化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取消污水支管道23、沉泥槽211和闸门24,并沿所述污水舱的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仅做为廊内的污水管道的检查井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所述接入井21及检查井2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于上述情形,如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所述检查井22及所述接入井21沿所述污水舱11的宽度方向W并列设置,且所述检查井22与所述接入井21之间通过一支管道25相连通,该支管道25的前端口位于所述接入井21内,其后端口位于所述检查井22内。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接入井21与检查井22完全独立,不会互相干涉,即使所述接入井21内因泥沙过多,也不会影响所述检查井22的正常使用,可靠性好。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位于所述综合管廊1的污水舱11外侧,如图6所示,该综合管廊1由外至内通常还依次设置有电线电缆舱15、供水管道舱16及天然气舱17等等,当所述污水支管道23连通所述接入井21后,打开所述闸门24后,所述污水支管道23排出的污水,首先流入所述接入井21中,并在所述沉泥槽211中进行适当的沉降后,将污水中的泥沙进行初步过滤,然后,污水直接(参见图1)或通过所述支管道25(参见图5)进入所述检查井22内,并由所述廊内部分221的柔性防水套管224流入所述污水管道12内,从而将污水排出。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污水接入综合管廊的检查井结构,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检查井及接入井,通过优化布置方式,减小检查井在管廊内污水舱的占用空间,提高管廊空间的利用效率,避免了从污水舱处漏水;接入井便于污水支管道的接入,通过设置闸门可以对污水支管道进行截流,方便管廊内污水舱的污水管道的清淤检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