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49095阅读:2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沉井施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它结构物的基础。一般在施工大型桥墩的基坑,污水泵站,大型设备基础,人防掩蔽所,盾构拼装井,地下车道与车站水工基础施工围护装置时使用。

传统的沉井均为一次下沉式,如中国专利局2013年10月09日公开的CN 03343544A号专利,名称为一种大型沉井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旋喷桩施工、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封底等施工步骤。上述方法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一次下沉式,采用井筒下沉后封底结构。该结构施工时井壁较厚,下沉控制难度大,不易调节,封底时,需要施工人员深入井底进行捆扎钢筋,在淤泥中施工难度大,且浇筑混凝土时如果井底有积水,容易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沉井采用一次下沉、井底封底的结构,下沉过程调节难度大,且封底施工复杂,施工质量容易受到井底环境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为上下开口的直筒状,内胆为筒状,内胆侧壁与外壳内壁形状一致且留有间隙,内胆顶部开放、底部设有底板,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间隙注浆固结形成固结层。外壳先下沉到位后,在外壳内部进行内胆下沉施工,将沉井分两部分下沉。沉井外壳筒壁比普通沉井下沉壁薄,有利于下沉过程中的控制,沉井内壳底部绑扎钢筋,现将混凝土的底板浇筑完成然后下沉,下沉到底后,内外壳之间注浆固结,避免了泥浆中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保证工程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的底板上设有泥浆孔,所述泥浆孔采用混凝土封闭。底板预留泥浆孔下沉,下沉过程中井内的水能通过泥浆孔,减少下沉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的底面与外壳的底面平齐,所述内胆的顶面与外壳的顶面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刃脚。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外壳下沉至设计标高;

b、内胆在外壳内部进行下沉至设计标高,底板上预留泥浆孔供外壳内侧的积水流入内胆;

c、外壳和内胆之间进行注浆固结;

d、封闭内胆底板的泥浆孔。

作为优选,步骤c中注浆固结前进行抽水。

作为优选,步骤d中封闭内胆底板前进行抽水。

本发明沉井外壳筒壁比普通沉井下沉壁薄,有利于控制下沉,沉井内壳底部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预留泥浆孔后下沉,下沉到底后,内外壳之间注浆固结,防止泥浆中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保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沉井二次封底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壳下沉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外壳下沉到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内胆下沉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内胆下沉到底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刃脚,3、内胆,4、底板,5、泥浆孔,6、固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外壳1和内胆3,所述外壳为上下开口的直筒状,外壳的底部设有刃脚2。内胆为筒状,内胆外侧壁与外壳内壁形状一致且留有间隙,内胆顶部开放、底部设有底板4,底板上设有泥浆孔,泥浆孔5在内胆下沉到底后封闭。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间隙注浆固结形成固结层6。

一种沉井二次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如图2-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a、外壳下沉至设计标高;

b、内胆在外壳内部进行下沉至设计标高,底板上预留泥浆孔供外壳内侧的积水流入内胆;

c、外壳和内胆之间进行注浆固结;

d、封闭内胆底板的泥浆孔。

步骤c中注浆固结前进行抽水。步骤d中封闭内胆底板前进行抽水。

沉井外壳筒壁比普通沉井下沉壁薄,有利于下沉过程中的控制,沉井内壳底部绑扎钢筋,现将混凝土的底板浇筑完成然后下沉,下沉到底后,内外壳之间注浆固结,避免了泥浆中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保证工程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