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改善城市行道树地下泥土水份含量的蓄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767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可改善城市行道树地下泥土水份含量的蓄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特别是一种可改善城市行道树地下泥土水份含量的蓄水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导致城市暴雨出现的几率增加且降水集中。目前,城市基本都是传统的硬化排水设施,仅具有“排水”作用,即雨水快速通过地下污水道排走。这会造成以下问题:

1. 暴雨来时,雨水其中,地下管网难以立即吞吐大量的洪水,很容易引发城市内涝,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2. 暴雨来时,雨水快速流走,不会进入地下泥土层,泥土层无法好好地收集这些水份。而一年大部分时间没有大雨,会造成城市地下泥土也不可能有水分补充。这样会造成“城市泥土平常无水份供给、大雨时降下的水份又收集不到”的长期缺水状态,出现干枯。使得城市道路上的树木缺水而生成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改善城市行道树地下泥土水份含量的蓄水结构。其可以收集城市雨水井的雨水,缓慢渗透补充地下水,起到灌溉城市绿化植被的效果,减少市政绿化灌溉用水量,并缓解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可改善城市行道树地下泥土水份含量的蓄水结构,包括渗蓄水池和溢水管道;所述渗蓄水池包括池体上罩和复合渗透层;池体上罩呈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容器,其内壁上设有溢水口;复合渗透层设在池体上罩下端开口处,其与池体上罩之间形成可容纳雨水的渗蓄水腔;相邻渗蓄水池的溢水口通过溢水管道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雨水井和连接管道;雨水井侧壁上设有出水口;池体上罩的内壁上设有进水口;雨水井的出水口与池体上罩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连通。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复合渗透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粗石层、粗砂层及透水壤土层;粗石层位于渗蓄水腔内,透水壤土层与自然土壤接触。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渗透管;渗透管上端敞开在渗蓄水腔内,下端穿过渗复合渗透层而插入自然土壤中,其下端管壁上设有渗透孔。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池体上罩的顶部呈外凸的弧形顶,其下端开口处设有向渗蓄水腔外侧伸出的池趾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兼具渗、蓄水功能,可通过渗蓄水池收集城市雨水井中的雨水,雨水储存在渗蓄水腔中,透过复合渗透层缓慢渗透补充地下水,下渗雨水可供行道树木吸收,无需使用市政水资源进行灌溉。减少市政绿化灌溉用水量。

2、分担并缓解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在遭遇暴雨时,雨水井中的一部分雨水可通过连接管道进入渗蓄水池的渗蓄水腔中,起到消减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发生机率的作用。

3、渗蓄水池设置在地表以下,排水坡度可在地表以下进行调整,从而充分利用人行道的地下空间,不影响人行道的使用功能。

4、渗蓄水池可在人行道下方间断布置,相邻渗蓄水池的溢水口通过溢水管道连通,数量较多,蓄水能力强。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可改善城市行道树地下泥土水份含量的蓄水结构,包括渗蓄水池、溢水管道3、雨水井5、连接管道6及渗透管7。

所述渗蓄水池包括池体上罩1和复合渗透层。池体上罩1呈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容器,其内壁上设有溢水口11和进水口12。池体上罩1的顶部呈外凸的弧形顶,其下端开口处设有呈环形的、向渗蓄水腔4外侧伸出的池趾板13。复合渗透层设在池体上罩1下端开口处,其与池体上罩之间形成可容纳雨水的渗蓄水腔4。相邻渗蓄水池的溢水口11通过溢水管道3连通。复合渗透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粗石层21、粗砂层22及透水壤土层23。粗石层21位于渗蓄水腔内,透水壤土层23与自然土壤9接触。

雨水井5侧壁上设有出水口51,出水口51处设有滤网(图中未示出),雨水井5的出水口51与池体上罩1的进水口12之间通过连接管道6连通。

渗透管7上端敞开在渗蓄水腔4内,下端穿过渗复合渗透层而插入自然土壤9中,其下端管壁上设有渗透孔(图中未示出)。

连接管道6的坡度>3%,管径为200mm;溢水管道3的坡度>1.5%,管径为300mm;溢水管道3的顶高程和连接管道6的高低程一致,防止雨水倒灌进雨水井5。

渗蓄水池位于两株行道树之间的土壤下方,其蓄水量为1-3(立方米),相邻渗蓄水池通过溢水管道3连通呈间断纵向分布。若渗蓄水池距离雨水井5较远则不设置进水口12,仅通过溢水口11和溢水管道3连通下一个渗蓄水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