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格室用条带、条带的生产方法及土工格室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03985发布日期:2019-01-22 21:5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土工格室用条带、条带的生产方法及土工格室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筋加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条带的生产方法及土工格室。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建设中常常采用聚合物合成材料作为加筋加固材料,用于处理劣质软土、膨胀土、沙土、海滩土等,以满足工程建设对地基的要求。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土工布、土工格栅、土工格室。

土工布是最早的加筋加固材料,可以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延伸率,缺点是完全隔离上下层材料,容易导致形成滑移面,从而导致加固工程失效;土工格栅因其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延伸率,广泛反应用于土壤的加筋加固工程中,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平荷载和变形,它也有一个局限,就是只能分散水平荷载,对于竖向荷载只能“硬抗”,容易造成单点破坏,形成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工程失效。

土工格室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加筋加固材料,其具有一定高度,可以有效地分散竖向荷载,使地基路基表面的破坏滑动线往深层传递,形成“深地基”效应,减少不均匀沉降。土工格室作为有明显力学性能优势的土工材料,在铁路、公路、堤坝、水利等诸多过程建设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格室本身的力学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作为业界普遍采用的制造工艺方法来讲,强度高的材料,脆性大,熔接和联结性能差;而熔接和联结性能突出的材料,又无法满足力学方面的要求;所以造成目前在用的土工格室,无法同时具备高拉伸强度和高熔接强度这两个方面的力学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条带的生产方法及土工格室,使土工格室既具有高拉伸强度又具有高熔接强度。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所述条带包括条带本体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内的加强芯。

本发明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高强度材料,所述的条带本体为熔接和联结性能优良的材料,两种材料相结合,使整个条带既具有内在的高抗拉力学强度,外部又具有良好的熔接和联结性能。

优选的,所述加强芯与所述条带本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零度,且小于90度。

设置加强芯的目的是使条带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强度,使用条带制成的网格状的土工格室的每个网格内填充建筑材料时,使条带不至于被建筑材料撑坏,因此,加强芯只要能够在条带的长度方向上起到作用即可,当加强芯与条带本体之间的夹角为零度,即加强芯在条带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时,效果最好。

优选的,所述加强芯为钢带和/或钢丝,所述条带本体为聚丙烯或聚乙烯材料。

优选的,所述加强芯为PP拉伸带,所述条带本体为聚丙烯或聚乙烯材料。

优选的,所述加强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带,所述条带本体为聚丙烯或聚乙烯材料。

优选的,所述加强芯为玻璃纤维,所述条带本体为聚丙烯或聚乙烯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恒张力放卷:在张力恒定为20-30N条件下对准备好的加强芯材料进行放卷;放卷时使张力恒定,能够确保加强芯材料各个条带的平直程度和预紧力基本一致,最大限度的保证作为加强芯的各条带在承载过程中,共同承载载荷

S102:除污干燥:清除所述步骤S101中放卷后的加强芯材料表面的油污,然后将表面烘干,加热至95-105℃,以确保清洗和烘干效果;

S103:包覆:在185-200℃条件下,将准备好的条带本体材料均匀辊压包覆于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加强芯材料表面,形成整体的条带;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降温至50-70℃定型;

S105:辊压: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的表面进行辊压,增加表面粗糙度。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02之前进行缠绕送带和/或缠绕送丝,使所述钢带和/或钢丝不发生折叠和交叉混乱。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放卷:将准备好的加强芯材料以每分钟8-12米的速度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使张力恒定为8-10N;

S102:加热:将所述步骤S101的加强芯材料的表面加热至145-150℃,然后将加强芯材料的表面进行滚花处理;

S103:包覆:在185-200℃条件下,将准备好的条带本体材料均匀辊压在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加强芯材料的表面,形成整体条带;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降温至50-70℃定型;

S105:去应力拉伸: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进行拉伸,至所述条带的表面无翘曲和波浪变形。

优选的,所述步骤S104和步骤S105之间还包括:

在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的表面进行辊压,以增加其表面粗糙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放卷:将准备好的加强芯材料以每分钟8-12米的速度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使张力恒定为12-15N;

S102:加热:将所述步骤S101的加强芯材料的表面加热至180-200℃,然后将加强芯材料的表面进行滚花处理;

S103:包覆:在210-225℃条件下,将准备好的条带本体材料均匀辊压在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加强芯材料的表面,形成整体条带;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降温至70-90℃定型;

S105:去应力拉伸: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进行拉伸,至所述条带的表面无翘曲和波浪变形。

优选的,所述步骤S104和步骤S105之间还包括:

在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的表面进行辊压,以增加其表面粗糙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放卷:将准备好的加强芯材料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使所述加强芯材料的张力保持在2-3N;

S102:喷涂:在所述步骤S101得到的加强芯的表面喷涂浸润剂,使所述加强芯材料不分散;所述的浸润剂一般为成膜剂和润滑剂的混合物,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物质,以达到加强芯材料不分散为目的;

S103:涂覆:在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加强芯材料的表面涂覆水溶性改性沥青与丙烯酸胶的混合稀释溶液,提高所述加强芯材料与条带本体的相容性;

此处的涂覆是指将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加强芯材料浸润在水溶性改性沥青与丙烯酸胶的混合稀释溶液中,使水溶性改性沥青与丙烯酸胶的混合稀释溶液深入到加强芯材料的内部;

S104:烘干: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加强芯材料烘干,去除表面的喷涂物;

S105:在185-200℃条件下将准备好的条带本体材料均匀辊压包覆在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加强芯材料的表面,形成整体条带;

S106: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5得到的条带冷却至50-70℃定型。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S107:辊压:将所述步骤S106中得到的条带的表面进行辊压处理,增加其表面粗糙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包括多根上述所述的条带,相邻两根条带间隔连接形成网状结构,连接处形成节点。

优选的,所述条带和所述节点为整体成型。

所述条带和所述节点为整体成型,使节点处无需经二次加工形成,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整体成型的节点强度具有和基材同样的强度,大大提高了节点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条带的生产方法及土工格室,所述土工格室用条带包括条带本体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内的加强芯。所述加强芯材料为高强度材料,所述的条带本体为熔接和联结性能优良的材料,两种材料相结合,使整个条带既具有内在的高抗拉力学强度,外部又具有良好的熔接和联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工格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工格室的条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条带1、条带本体11、加强芯12、节点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工格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由图1可知,所述土工格室包括多个条带1,相邻两根条带1间隔连接形成网状结构,连接处形成节点2,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带1和所述节点2为整体成型。节点处无需经二次加工形成,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整体成型的节点强度具有和基材同样的强度,大大提高了节点强度。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条带1的连接处形成的节点2也可以是后期加工的,比如焊接等。本发明提供的土工格室中,所述的条带1可以是下述任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条带1。

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结构是将图1中所示的条带1放倒,使所述条带1的宽度(高度)方向水平放置时,沿着条带1的宽度(高度)方向的剖面图,下述实施例中的提供的条带均以图2所示的结构为基础。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冷拔钢丝,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P(聚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恒张力放卷:在张力恒定为20N条件下对准备好的冷拔钢丝材料进行放卷;

S102:除污干燥:清除所述步骤S101中放卷后的冷拔钢丝材料表面的油污,然后将表面烘干,加热至100℃;在清除油污前对冷拔钢丝进行缠绕分丝,确定冷拔钢丝不发生缠绕和交叉混乱;

S103:包覆:在190℃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丙烯材料均匀辊压包覆于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冷拔钢丝材料表面,形成整体的条带1;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1降温至60℃定型;

S105:辊压: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1的表面进行辊压,增加表面粗糙度。

本实施中,在步骤S105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卷取时使卷取力矩恒定,并且采用双工位卷取:一个工位卷取的同时,另一个工位处于下卷或等待状态,卷取工位完成后,两个工位可在线切换状态,循环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钢带,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E(聚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恒张力放卷:在张力恒定为25N条件下对准备好的钢带进行放卷;

S102:除污干燥:清除所述步骤S101中放卷后的钢带表面的油污,然后将表面烘干,加热至95℃;在清除油污前对钢带进行缠绕送带,确定钢带不发生折叠和交叉混乱;

S103:包覆:在185℃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乙烯材料均匀辊压包覆于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钢带表面,形成整体的条带1;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1降温至50℃定型;

S105:辊压: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1的表面进行辊压,增加表面粗糙度。

本实施中,在步骤S105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钢带,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P(聚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恒张力放卷:在张力恒定为30N条件下对准备好的钢带进行放卷;

S102:除污干燥:清除所述步骤S101中放卷后的钢带表面的油污,然后将表面烘干,加热至105℃;在清除油污前对钢带进行缠绕送带,确定钢带不发生折叠和交叉混乱;

S103:包覆:在200℃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丙烯材料均匀辊压包覆于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加强芯材料表面,形成整体的条带1;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1降温至70℃定型;

S105:辊压: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1的表面进行辊压,增加表面粗糙度。

本实施中,在步骤S105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卷取时使卷取力矩恒定,并且采用双工位卷取:一个工位卷取的同时,另一个工位处于下卷或等待状态,卷取工位完成后,两个工位可在线切换状态,循环使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冷拔钢丝,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E(聚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恒张力放卷:在张力恒定为25N条件下对准备好的冷拔钢丝材料进行放卷;

S102:除污干燥:清除所述步骤S101中放卷后的冷拔钢丝材料表面的油污,然后将表面烘干,加热至100℃;在清除油污前对冷拔钢丝进行缠绕分丝,确定冷拔钢丝不发生缠绕和交叉混乱;

S103:包覆:在190℃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乙烯材料均匀辊压包覆于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冷拔钢丝材料表面,形成整体的条带1;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1降温至60℃定型;

S105:辊压: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1的表面进行辊压,增加表面粗糙度。

本实施中,在步骤S105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卷取时使卷取力矩恒定,并且采用双工位卷取:一个工位卷取的同时,另一个工位处于下卷或等待状态,卷取工位完成后,两个工位可在线切换状态,循环使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PP(聚丙烯)拉伸带,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P(聚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放卷:将准备好的聚丙烯拉伸带材料以每分钟8米的速度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使张力恒定为8N;

S102:加热:将所述步骤S101的聚丙烯拉伸带材料的表面加热至145℃,然后将聚丙烯拉伸带材料的表面进行滚花处理;

S103:包覆:在185℃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丙烯材料均匀辊压在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聚丙烯拉伸带材料的表面,形成整体条带1;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1降温至50℃定型;然后对其表面进行辊压,以增加表面粗糙度;

S105:去应力拉伸: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1进行拉伸,至所述条带1的表面无翘曲和波浪变形。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5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卷取时使卷取力矩恒定,并且采用双工位卷取:一个工位卷取的同时,另一个工位处于下卷或等待状态,卷取工位完成后,两个工位可在线切换状态,循环使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PP(聚丙烯)拉伸带,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E(聚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放卷:将准备好的PP拉伸带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使张力恒定为10N;

S102:加热:将所述步骤S101的加PP拉伸带的表面加热至150℃,然后将PP拉伸带材料的表面进行滚花处理;

S103:包覆:在200℃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乙烯材料均匀辊压在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PP拉伸带材料的表面,形成整体条带1;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1降温至70℃定型;然后对其表面进行辊压,以增加表面粗糙度;

S105:去应力拉伸: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1进行拉伸,至所述条带1的表面无翘曲和波浪变形。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5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卷取时使卷取力矩恒定,并且采用双工位卷取:一个工位卷取的同时,另一个工位处于下卷或等待状态,卷取工位完成后,两个工位可在线切换状态,循环使用。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带,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E(聚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放卷:将准备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带以每分钟8米的速度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使张力恒定为12N;

S102:加热:将所述步骤S101的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带的表面加热至180℃,然后将加强芯材料的表面进行滚花处理;

S103:包覆:在210℃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乙烯材料均匀辊压在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带的表面,形成整体条带1;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1降温至70℃定型;然后将条带1的表面进行辊压,以增加其表面粗糙度;

S105:去应力拉伸: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1进行拉伸,至所述条带1的表面无翘曲和波浪变形。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5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卷取时使卷取力矩恒定,并且采用双工位卷取:一个工位卷取的同时,另一个工位处于下卷或等待状态,卷取工位完成后,两个工位可在线切换状态,循环使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带,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P(聚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放卷:将准备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带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使张力恒定为15N;

S102:加热:将所述步骤S101的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带的表面加热至200℃,然后将加强芯材料的表面进行滚花处理;

S103:包覆:在225℃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丙烯材料均匀辊压在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拉伸带的表面,形成整体条带1;

S104: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条带1降温至90℃定型;然后将条带1的表面进行辊压,以增加其表面粗糙度;

S105:去应力拉伸:将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条带1进行拉伸,至所述条带1的表面无翘曲和波浪变形。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5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卷取时使卷取力矩恒定,并且采用双工位卷取:一个工位卷取的同时,另一个工位处于下卷或等待状态,卷取工位完成后,两个工位可在线切换状态,循环使用。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玻璃纤维,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P(聚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放卷:将准备好的玻璃纤维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使所述玻璃纤维的张力保持在2N;

S102:喷涂:在所述步骤S101得到的加强芯的表面喷涂一层浸润剂,使所述加强芯材料不分散;

S103:涂覆:将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加强芯材料加强芯材料浸润在水溶性改性沥青与丙烯酸胶的混合稀释溶液中,水溶性改性沥青与丙烯酸胶的混合稀释溶液深入加强芯材料内部,提高所述加强芯材料与条带本体1的相容性;

S104:烘干: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玻璃纤维烘干,去除表面的喷涂物体;

S105:在185℃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丙烯材料均匀辊压包覆在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玻璃纤维的表面,形成整体条带1;

S106: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5得到的条带1冷却至50℃定型;

S107:辊压:将所述步骤S106中得到的条带1的表面进行辊压处理,增加其表面粗糙度。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7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如图2所示,条带1包括条带本体11和包覆于所述条带本体11内的三根加强芯12,所述加强芯12与所述条带本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材料为玻璃纤维,所述条带本体材料为PE(聚乙烯)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土工格室用条带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上述的条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放卷:将准备好的玻璃纤维进行放卷,放卷过程中使所述玻璃纤维的张力保持在3N;

S102:喷涂:在所述步骤S101得到的加强芯的表面喷涂浸润剂,使所述加强芯材料不分散;

S103:涂覆:将所述步骤S102得到的加强芯材料加强芯材料浸润在水溶性改性沥青与丙烯酸胶的混合稀释溶液中,水溶性改性沥青与丙烯酸胶的混合稀释溶液深入加强芯材料内部,提高所述加强芯材料与条带本体1的相容性;

S104:烘干:将所述步骤S103得到的玻璃纤维烘干,去除表面的喷涂物体;

S105:在200℃条件下将准备好的聚乙烯材料均匀辊压包覆在所述步骤S104得到的玻璃纤维的表面,形成整体条带1;

S106:冷却定型:将所述步骤S105得到的条带1冷却至70℃定型;

S107:辊压:将所述步骤S106中得到的条带1的表面进行辊压处理,增加其表面粗糙度。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和S103之间可以对玻璃纤维进行梳理分带,确保玻璃纤维传送过程中没有摩擦,减少损伤;在步骤S107之后,根据实际需要的尺寸对条带1进行分切,分切后可以将条带1卷起来存放待用。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12还可以采用其他高强度的材料,所述条带本体11也可以采用其他熔接联结性能良好的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给出的材料,将高强度的加强芯材料包覆于高熔接联结性能的条带本体材料内,使整个条带1既具有内在的高抗拉力学强度,又具有外部良好的熔接和联结性能。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芯12的数量仅仅是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个条带本体11内的加强芯12的数量可以更多或更少,其数量根据使用需求设定,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给出的数量。

经测试,上述实施例1-10提供的条带1的外部熔接和联结性能与现有的条带基本无差异,但抗拉强度明显优于现有的条带,平均为现有条带抗拉强度的2-5倍,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条带1制作的土工格室的抗拉强度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中的土工格室。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