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盖的安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0603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检查井盖的安全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建设时,要为经过地面下方的水、电、气等通道配套建设地下井,也称窨井或检查井,以方便后续施工和检修进出。检查井上设有井座,井座一般包括平置的底圈和纵置在底圈上的侧圈,井座上盖有井盖,其中底圈部分埋设于路面铺装材料下,保持侧圈部分的上端面齐平的固定在路面上。中国专利文献CN105133653A,于2015年12月9日,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窨井盖”,包括盖体、提板槽、通槽和漏水孔,所述的提板槽、通槽和漏水孔位于盖体上面,所述的提板槽与通槽相连接,所述的提板槽深度贯穿盖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的通槽深度小于盖体的厚度,所述的漏水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的漏水孔在盖体正面的开口直径小于背面的开口直径。该技术方案的进步意义在于,保证足够水流量的同时不会堵塞,经久耐用免维护,而且降低了整体的重量,性价比高。中国专利文献CN204185932U,于2015年3月4日,公开了“一种塑料检查井直通井座”,包括井座主体,井座主体管口处内部设有环状凸缘或承台,井座主体管口处外部也设有环状凸缘或承台,井座主体的底部设有一对支撑座,便于叠加仓储和运输,支撑座与井座主体侧面、井座底面两面相连,支撑座上设有加强筋,井座主体管口处外部设有凹槽,在凹槽内放入密封圈防止了污水的泄漏,井座主体外表面设有加强筋,管道结构更加的牢固。该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井座主体外表面设有加强筋结构更加的牢固,井座管口处内外径采用环状凸缘设计可以接通两种不同直径管道且衔接更加的牢固,管口处外径设有凹槽,在凹槽内放入密封圈防止了污水的泄漏,井座主体上设有支撑架便于叠加仓储和运输。对井盖与井座分离的设计而言,开盖要依赖尖嘴镐穿过提板槽来移动井盖,不够轻便。为了方便安装和使用,上述的井盖与井座匹配使用时,通常会以铰链将两者铰接起来,使用时将井盖远离铰链一侧拉开翻起,即可暴露井口。由于不需要整体搬移井盖,因此使用轻便省力。但是翻起的井盖缺乏有效支撑,巨大的重力时刻会影响竖直状态的稳定性,很容易向铰链转动方向的两侧倾倒,容易造成铰链的损毁,甚至对进出井口的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检查井的井盖与井座之间缺乏定位结构,直立时井盖容易倾倒,从而提供一种检查井盖的安全结构,可以防止井盖在直立时倾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查井盖的安全结构,包括井座与井盖,井座包括平置的底圈,井座上设有铰接轴,井盖上设有铰接轴套,两者套接后将井座与井盖铰接在一起,井盖的靠近铰链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或凸棱,底圈相应的位置匹配的设有凸棱或凹槽;所述铰接轴套的轴向横截面为长圆形,且长圆形两端的圆心距不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或凸棱的高度。井盖一般使用铸铁材质,自身重量较大,翻起时很难依靠自身形状保持直立。本技术方案在井盖靠近铰链一侧的侧壁上设置了凹槽或凸棱,在底座上相应的设置了凸棱或凹槽,使得两者间的凹槽与凸棱嵌合后,对井盖实现侧向支持。同时,本方案将铰接结构中的轴套横截面设计成了长圆形,铰接轴在长圆形轴套中的位移足以满足凹槽或凸棱嵌合所形成的高度差,使用时只需要沿长圆形轴套微微上提井盖,将井盖上的凹槽或凸棱匹配至底圈上的凸棱或凹槽,即可使井盖依靠自身形状实现直立。作为优选,所述井盖的靠近铰链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凹槽,凹槽的横截面为内凹弧形,该弧形所在圆的圆心位于以直立状态时井盖重心所在的重垂线上;适配的,所述底圈上设有凸棱,凸棱的横截面形状为外凸的弧形。在各种形状的凸棱/凹槽匹配组合中,以内凹弧形凹槽设于井盖侧、外凸弧形凸棱设于底圈侧的匹配为最佳,该方案具有2个支撑点,包括了对直立的井盖的两方向的支撑效果。而且,本方案中将弧形所在圆的圆心设计在直立井盖的重心所在重垂线上,使井盖的自重通过凹槽与凸棱完全被底圈支撑力抵消,不会形成力矩造成井盖的不稳定。作为优选,所述底圈上设有与凸棱延伸方向平行的凹陷区,所述凸棱位于凹陷区内;凹陷区平行于凸棱延伸方向的两侧壁的高度方向平行于直立状态时井盖重心所在的重垂线方向。本技术方案将底圈上的凸棱设计在一个下凹区内,该下凹区的侧壁紧贴直立的井盖,对直立井盖的两侧壁形成一定的辅助支撑和限位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防止井盖在直立时倾倒。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I部的放大图,图4是当井盖处于翻起状态时的I部放大图。其中:1井盖,2井座,11凹槽,12吊钩坑,13吊钩受力杆,14铰接轴,15铰接轴套,21底圈,22侧圈,211凸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一种检查井的井座和配套的井盖,应用在地下自来水管线检查井上。该窨井的井座2为铸铁材质,包括两个部分:平置的被埋设在地面下的底圈21,外径850mm,内径736mm;纵置连接在底圈上的侧圈22,最小内径697mm。配套井盖1的盖体直径642mm。井盖原理铰接点的一端设计有内凹的吊钩坑12,吊钩坑内垂直于井盖径向的设有吊钩受力杆13,吊钩受力杆的两端均埋设固定于井盖中。如图3所示,底圈上设计有铰接轴14,铰接轴选用φ10螺杆,垂直于井盖径向,两端固定于底圈上;井盖侧壁上设计有铰接轴套15,铰接轴套的横截面孔形为长圆形。井盖靠近铰链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内凹弧形,弧形所在圆的圆心位于以直立状态时井盖重心所在的重垂线上;底圈上设有与井盖厚度等宽的凹陷区,凹陷区长度方向平行于井盖直立时的宽度方向,凹陷区的两侧壁的高度方向平行于直立状态时井盖重心所在的重垂线方向,凹陷区的底部设有与井盖侧壁凹槽适配的凸棱211,凸棱的横截面形状为外凸的弧形。铰接轴套的横截面孔形的长圆形的两端的圆心距大于凹槽的深度或凸棱的高度。当要翻起井盖打开窨井时,需要用吊钩钩住吊钩受力杆,将井盖的一侧拉起至直立状态,然后再略向上拉使井盖的铰链端微微离开底圈,然后调整井盖的铰链端位置,将井盖插入底圈上的凹陷区内,使井盖上的凹槽与凹陷区内的凸棱适配,最后放下井盖,使井盖依靠自身结构,如图4所示稳定的直立在底圈上。本例的井座立边宽大,结构敦实厚重,可有效防止车辆碾压撞击造成的变形破裂。井盖与井座间采用扣手式的橡胶缓冲垫圈作为缓冲层,减少震动和响动,而且橡胶缓冲垫圈无需涂胶安装,不易脱落。面板与强化筋搭配科学合理,既充分符合力学性能的要求,又减轻了重量。井盖与井座铰链打开处为椭圆造型,用φ10螺杆铰接,操作简单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