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围护桩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张拉围护桩及其抗弯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基坑围护、地下室围护、河岸围护的施工都大量使用围护桩结构体;柱列式围护桩结构应用最为广泛,通常采用现浇围护桩或者预制围护桩施工;由于在围护施工过程中,施工速度、桩体质量、围护桩承载力等多种因素,围护桩在施工过程中,会导致围护桩的抗弯性能得不到最大的发挥,因此经常看到工地的围护桩倒塌并造成非常大的损失,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1.局部围护桩受力抗弯能力差,局部桩体受力不均衡,使得围护桩构造体在整体性的横向、纵向以及斜向的受力无法实现有效分散;2、普通桩体端面连接固定、端板连接固定或者腰盘连接固定没有后张拉力作用,无法缓解或者分散桩体的受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张拉围护桩及其抗弯连接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预制围护桩作为围护主体,在桩体的轴向设置后张拉通道,并在后张拉通道内设置后张拉筋,将不同围护桩上的后张拉筋固定连接,通过张拉机对不同围护桩上连接的后张拉筋进行张拉锁定,实现围护桩整体的横向、纵向和斜向加固和抗弯;有效承载作用力,均衡分散载荷;避免施工围护桩体的倒塌,减少围护结构体事故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张拉围护桩,包括预制桩体、主筋、固定件、后张拉通道、容置腔、锁接件、卡片、防松螺母、后张拉筋、端面、端板、机械对接面、电焊对接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张拉围护桩采用多节和/或多根预制桩体以后张拉连接方式打桩至土层中,所述预制桩体均为在工厂预制成型;所述预制桩体轴向设置有多根主筋,所述主筋贯穿于预制桩体,所述预制桩体的两端设置有端面或者端板,所述主筋通过所述端面或者端板上设置的固定腔和固定件张拉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桩体的轴向设置有后张拉通道,所述后张拉通道的两端设 置有容置腔,所述后张拉通道和容置腔内通过锁接组件固定设置有后张拉筋。
所述后张拉围护桩为圆桩、竹节桩、矩形桩、T形桩、工字桩、多棱桩、侧开口桩、椭圆桩中的一种或以上种的组合。
所述预制桩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后张拉通道,所述后张拉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半圆形中的一种或者以上种的组合;所述后张拉通道的轴向形状为直线、曲线、螺旋线中的一种或者以上种的组合。
所述主筋、后张拉筋包括棒材、碳纤维材料、玻璃纤维材料、复合材料、钢铰线中的一种或者以上种组合。
所述预制桩体通过端面以机械对接面多节对接,所述预制桩体通过端板以电焊对接面多节对接。
所述容置腔内匹配装配有锁接组件,所述锁接组件与容置腔通过锥形卡接和/或螺接相互锁止;所述锁接组件包括锁接件、卡片、防松螺母中的一种或者以上种组合。
所述后张拉围护桩的抗弯连接方法包括串联连接、并联连接、交叉连接、间隔连接和嵌套连接一种或者以上种组合;
所述串联连接为后张拉筋依次穿过相邻的多根预制桩体上的后张拉通道,所述后张拉筋通过锁接组件固定于预制桩体上的容置腔内,并由张拉机对固定的后张拉筋进行张拉定型;
所述并联连接为后张拉筋穿过相邻的两根预制桩体上的后张拉通道,通过张拉机对相邻两个预制桩体上的后张拉筋进行张拉定型;
所述交叉连接为相邻的两根预制桩体之间设置有多条后张拉筋,多条后张拉筋之间相互交叉连接,并通过张拉机对交叉连接的后张拉筋进行张拉定型;
所述间隔连接为非相邻预制桩体之间通过后张拉筋进行连接,并通过张拉机对非相邻预制桩体之间的后张拉筋进行张拉定型;
所述嵌套连接为串联连接、并联连接、交叉连接、间隔连接相互嵌套组合连接,并通过张拉机对连接的后张拉筋进行张拉定型。
所述后张拉筋贯穿于预制桩体内的后张拉通道,并通过锁接组件固定连接在端面或者端板上的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预制桩体的生产中,先预留好后张拉筋通道,在施工过程中先把第一根预制桩体通过后张拉筋通道把后张拉筋穿进,并在先要打入地下的一头的后张拉筋通过锁接组件卡接在容置腔内固定锁住;另一头要等第一根预制桩打入地下之后再穿进第二根预制桩的后张拉筋通道中,后张拉筋根据需要预留一定的长度,根据施工需求来确定 具体的长度;当第一根预制桩打入地下之后,把第一根预制桩内的后张拉筋的另一头穿进第二根预制桩的后张拉筋通道中,之后就可以把第二根预制桩打入地下;依据所选定的连接方式,第三根、第四根等等,采用相似的方法穿进后张拉筋,并将预制桩体打入,打到设计深度后,通过张拉机把后张拉筋张拉到设计值;并把后张拉筋固定到最后一根预制桩的后张拉筋卡接容置腔内;这样就相当于把所有的预制桩都紧紧的通过后张拉通道和后张拉筋相互锁止张拉连接为一体,因此横向、纵向、斜向的承载力和抗弯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预制围护桩作为围护主体,在桩体的轴向设置后张拉通道,并在后张拉通道内设置后张拉筋,将不同围护桩上的后张拉筋固定连接,通过张拉机对不同围护桩上连接的后张拉筋进行张拉锁定,实现围护桩整体的横向、纵向和斜向加固和抗弯;整体围护桩基承载力大,承载面积宽,通过后张拉筋使得桩体横向、纵向之间的水平拉力和垂直抗弯力得到有效传递和分散,提高了围护桩的整体承载力,避免施工围护桩体的倒塌,减少围护结构体事故发生;因预制管桩在工厂内生产,质量可靠,其质量优于现场浇筑;施工速度快,总体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后张拉围护桩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后张拉围护桩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后张拉围护桩机械对接端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后张拉围护桩机械对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后张拉围护桩图4的I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后张拉围护桩电焊对接端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后张拉围护桩电焊对接端板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后张拉围护桩电焊对接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预制桩体 2.主筋 3.固定件 4.后张拉通道
5.容置腔 6.锁接件 7.卡片 8.防松螺母
9.后张拉筋 10.端面 11.端板 12.机械对接面
13.电焊对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张拉围护桩及其抗弯连接方法,包括预制桩体1、主筋2、固定件3、后张拉通道4、容置腔5、锁接件6、卡片7、防松螺母8、后张拉筋9、端面10、端板11、机械对接面12、电焊对接面13。
所述后张拉围护桩采用多根预制桩体1以后张拉连接方式打桩至土层中,所述预制桩体1均为在工厂预制成型;所述预制桩体1轴向设置有多根主筋2,所述主筋2贯穿于预制桩体1,所述预制桩体1的两端设置有端板11,所述主筋2通过所述端板11上设置的固定腔和固定件3张拉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桩体1的轴向设置有后张拉通道4,所述后张拉通道4的两端设置有容置腔5,所述后张拉通道4和容置腔5内通过锁接组件固定设置有后张拉筋9。
所述后张拉围护桩为T形桩的组合。
所述预制桩体1上设置有多个后张拉通道4,所述后张拉通道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后张拉通道4的轴向形状为直线。
所述主筋2、后张拉筋9包括棒材、钢铰线中的一种。
所述预制桩体1通过端板11以电焊对接面13多节对接。
所述容置腔5内匹配装配有锁接组件,所述锁接组件与容置腔5通过锥形卡接和/或螺接相互锁止;所述锁接组件包括锁接件6、卡片7、防松螺母8中的一种或者以上种组合。
所述后张拉围护桩的抗弯连接方法包括并联连接、交叉连接、嵌套连接一种或者以上种组合;
所述并联连接为后张拉筋9穿过相邻的两根预制桩体1上的后张拉通道4,通过张拉机对相邻两个预制桩体1上的后张拉筋9进行张拉定型;
所述交叉连接为相邻的两根预制桩体1之间设置有多条后张拉筋9,多条后张拉筋9之 间相互交叉连接,并通过张拉机对交叉连接的后张拉筋9进行张拉定型;
所述嵌套连接为串联连接、并联连接、交叉连接、间隔连接相互嵌套组合连接,并通过张拉机对连接的后张拉筋9进行张拉定型。
所述后张拉筋9贯穿于预制桩体1内的后张拉通道4,并通过锁接组件固定连接在端板11上的容置腔5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操作步骤是:在预制桩体1的生产中,先预留好后张拉筋通道4,在施工过程中先把第一根预制桩体1通过后张拉筋通道4把后张拉筋9穿进,并在先要打入地下的一头的后张拉筋9通过锁接组件卡接在容置腔5内固定锁住;另一头要等第一根预制桩打入地下之后再穿进第二根预制桩体1的后张拉筋通道4中,后张拉筋9根据需要预留一定的长度,根据施工需求来确定具体的长度;当第一根预制桩体1打入地下之后,把第一根预制桩体1内的后张拉筋9的另一头穿进第二根预制桩体1的后张拉筋通道4中,之后就可以把第二根预制桩体1打入地下;依据所选定的连接方式,第三根、第四根等等,采用相似的方法穿进后张拉筋9,并将预制桩体1打入,打到设计深度后,通过张拉机把后张拉筋9张拉到设计值;并把后张拉筋9固定到最后一根预制桩体1的后张拉筋9卡接容置腔5内;这样就相当于把所有的预制桩都紧紧的通过后张拉通道4和后张拉筋9相互锁止张拉连接为一体,因此横向、纵向、斜向的承载力和抗弯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预制围护桩作为围护主体,在桩体的轴向设置后张拉通道,并在后张拉通道内设置后张拉筋,将不同围护桩上的后张拉筋固定连接,通过张拉机对不同围护桩上连接的后张拉筋进行张拉锁定,实现围护桩整体的横向、纵向和斜向加固和抗弯;整体围护桩基承载力大,承载面积宽,通过后张拉筋使得桩体横向、纵向之间的水平拉力和垂直抗弯力得到有效传递和分散,提高了围护桩的整体承载力,避免施工围护桩体的倒塌,减少围护结构体事故发生;因预制管桩在工厂内生产,质量可靠,其质量优于现场浇筑;施工速度快,总体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