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防汛墙结构及防汛墙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71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L型防汛墙结构及防汛墙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汛阻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针对一种L型防汛墙结构及防汛墙组。



背景技术:

受夏季台风和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对于地下室、地下车库、以及交通洞等地下建筑设施,由于出入口通常为敞开设置,低洼的地势极易积蓄地表尚未来得及排放的水量,若地下建筑设施内部排水不畅,存放于地下建筑设施内的财产因被水淹、水浸而造成严重损失。

现有的防汛墙几乎都是钢筋水泥结构,或是电机驱动类似闸门机构,这两种结构的防汛墙不仅工期长,制造成本也是相当高昂。而更为简单化的一些普通防汛墙由于结构简单,整体的刚性、稳定性以及耐压性都相对比较差,经不起汛期洪水的冲压,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牢固性、稳定性、耐压性和实用性较高的防汛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结构普通防汛墙的强度低,经受不住汛期洪水冲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型防汛墙结构及防汛墙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型防汛墙结构,其中,所述防汛墙由主挡水板、底板、斜撑杆、钢丝绳加强筋和防水布组成,

所述主挡水板和所述底板的长边之间通过铰链可翻转地铰接,所述主挡水板和所述底板中可拆卸地安装所述防水布,所述主挡水板和所述底板的左端都安装有底压紧条和压紧螺丝;

所述主挡水板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上都分别固定有若干个支撑固定座和若干个钢丝绳固定座,所述主挡水板和所述底板上的所述支撑固定座之间通过所述斜撑杆进行支撑,所述主挡水板和所述底板上的所述钢丝绳固定座之间通钢丝绳加强筋连接;

所述防汛墙的所述底板固定于地面上,并通过拉钩和压紧螺丝牢固地压紧在地面上,并且所述底板与地面之间形成密封结构。

上述L型防汛墙结构,其中,所述主挡水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最大翻转角度为90度。

上述L型防汛墙结构,其中,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四个角的位置各固定有一个收纳橡胶垫。

上述L型防汛墙结构,其中,所述主挡水板和所述底板中皆具有用于固定所述防水布的防水布固定条。

上述L型防汛墙结构,其中,所述底板中固定有若干对斜撑杆卡扣,每一对所述的斜撑杆卡扣中卡设一根所述斜撑杆。

还包括一种L型防汛墙组,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L型防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汛墙组由至少两个所述防汛墙拼接形成,相邻的第一防汛墙和第二防汛墙之间通过拉紧结构实现拉紧固定;两所述防汛墙的所述底板上相对于铰接处的另一个长边处皆设有底密封橡胶,每一所述底密封橡胶的上方压皆设有底压紧条,且每一所述底压紧条的左右两端皆分别安装挂件和拉紧器,所述挂件和所述拉紧器构成拉紧结构。

上述L型防汛墙组,其中,所述底密封橡胶的纵截面呈平行四边形结构。

上述L型防汛墙组,其中,所述拉紧器固定于所述底压紧条的右端,所述挂件固定于所述底压紧条的左端;所述拉紧器由密封橡胶、拉环和扳手组成,所述密封橡胶固定于所述底压紧条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个结构相同的防汛墙组合成L型防汛墙组,防汛墙组内具有防水布,主挡水板和底板之间通过斜撑杆和钢丝绳进行支撑和拉伸,提高了整体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底板上的拉钩与地面的膨胀螺丝固定,使底板与地面密封;水位上升后,底板在水压的作用下与地面贴合更紧密,水位越大,密封越好,大幅度提高了防汛墙对汛期洪水的抵抗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的透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组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的透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的侧视图。

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L型防汛墙结构,其中,防汛墙1由主挡水板2、底板3、斜撑杆4、钢丝绳加强筋5和防水布6组成,

主挡水板2和底板3皆呈长度大于宽度的矩形结构,主挡水板2和底板3的长边之间通过铰链7可翻转地铰接,且两者之间的最大翻转角度为90度,铰链7数量为若干个,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数量为四个,四个铰链7等距离设置,增加了主挡水板2和底板3之间旋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主挡水板2和底板3中可拆卸地安装防水布6,防水布6的材质优选地可以是聚乙烯丙纶涤纶的防水布,防水能力强;防水布6露出防汛墙1的右端,主挡水板2和底板3的左端都安装有底压紧条8和压紧螺丝9,露出的部分可压紧固定于相邻的防汛墙左端的底压紧条8和压紧螺丝9中。

主挡水板2和底板3的内表面上都分别固定有若干个支撑固定座10和若干个钢丝绳固定座11,主挡水板2和底板3上的支撑固定座10之间通过斜撑杆4进行支撑,主挡水板2和底板3上的钢丝绳固定座11之间通钢丝绳加强筋5连接;主挡水板2和底板3通过斜撑杆4的支撑以及钢丝绳加强筋5的拉伸形成垂直支撑结构的防汛墙1。

防汛墙1的底板3固定于地面上,并通过拉钩12和压紧螺丝9牢固地压紧在地面上,并且底板3与地面之间形成密封结构;拉钩12可与地面的膨胀螺丝(未示出)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包括以下实施方式,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底板3的上表面的四个角的位置各固定有一个收纳橡胶垫13,用于在主挡水板2和底板3闭合状态下支撑主挡水板2使用,收纳橡胶垫13质地柔软具有弹性,长期使用后不会对主挡水板2造成压痕,同时自身也不会由于主挡水板2的重量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主挡水板2和底板3中皆具有用于固定防水布6的防水布固定条14,通过防水布固定条14对防水布6进行固定定位,最大幅度的使得防水布6完全延展开,能够很好的提高防水布6的张力以及抗水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底板3中固定有若干对斜撑杆卡扣15,每一对的斜撑杆卡扣15中卡设一根斜撑杆4。

使用者可根据以下说明进一步的认识本实用新型的特性及功能,请继续参见图4至图6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组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防汛墙组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L型防汛墙组,防汛墙组由至少两个防汛墙拼接形成,相邻的第一防汛墙100和第二防汛墙200之间通过拉紧结构(挂件17和拉紧器18构成拉紧结构)实现拉紧固定。第一防汛墙100右端露出的防水布6通过第二防汛墙200的左端的底压紧条8以及压紧螺丝9进行压紧和固定。

两防汛墙100、200的底板3上相对于铰接处的另一个长边处皆设有底密封橡胶16,每一底密封橡胶16的上方压皆设有底压紧条8,且每一底压紧条8的左右两端皆分别安装挂件17和拉紧器18。

上述的防汛墙组还具有以下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底密封橡胶16的纵截面呈平行四边形结构,平行四边形结构便于两个以上的底密封橡胶16之间首尾衔接,同时达到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拉紧器18固定于底压紧条8的右端,挂件17固定于底压紧条8的左端;拉紧器18由密封橡胶20、拉环21和扳手22组成,密封橡胶20固定于底压紧条8的表面,第一防汛墙100中的拉环21可套设于第二防汛墙200的挂件17的挂槽22中,扳动扳手22将拉紧器18和挂件17之间的距离拉近,同时将第一防汛墙100和第二防汛墙200拉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防汛墙组的工作方法如下所示:

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个结构相同的防汛墙1组合成防汛墙组,相邻两个防汛墙100、200之间通过拉紧器调整好间隔并固定,防水布6通过防水布固定条14固定于第一防汛墙100,防水布6伸出部分与第二防汛墙200压紧、固定和密封;拉钩12与地面的膨胀螺丝固定,使底密封橡胶16与地面密封;水位上升后,底板3在水压的作用下与地面贴合更紧密,水位越大,密封越好,大幅度提高了防汛墙对汛期洪水的抵抗能力。

主挡水板2通过斜撑杆4及钢丝绳5与底板3连接,基本保证挡水板垂直状态,来水后底板水压大于挡水板水压,保证防汛墙不会翻到。

主挡水板2、底板3及防水布6形成“L”型防水面,可围于建筑等四周,形成防水墙;当小跨度时,两端墙面固定防水布后与单元连接即可;防汛墙挡水高度1-2.5米,单元跨度1.2米,产品尺寸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