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水面捕渣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33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水面捕渣网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厂上游清渣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水面捕渣网。



背景技术:

水电厂上游拦污排前常年浮渣聚集,一直以来采用汛期泄洪闸冲渣、非汛期落泄洪闸检修门溢流冲渣、两艘轮船配合赶渣从船闸至下游引航道等方式清渣。

汛期泄洪闸冲渣效果显著,但仅限于洪尾入库流量较大时。非汛期落泄洪闸检修门溢流冲渣损坏溢流面风险加大。两艘轮船配合赶渣从船闸至下游等方式清渣效率低,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改进水面清渣方式、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能重复使用、清渣效率高的组合式水面捕渣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水面捕渣网,包括至少一张网体,所述网体于顶边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浮球,各所述第一浮球与网体的顶边可拆卸连接,所述网体于底边间隔布置有多个沉球,各所述沉球与网体的底边可拆卸连接,所述网体于两侧边的两端可拆卸式的连接有牵引绳,各牵引绳的端头均装设有第二浮球,所述网体于两侧边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卸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网体包括涤纶网面和钢线绳,所述钢线绳设置在涤纶网面的四边。

所述涤纶网面两侧边钢线绳的两端均设有延长段,各所述牵引绳与相应的延长段可拆卸连接。

所述牵引绳与延长段之间设有第二卸扣,牵引绳通过第二卸扣与延长段可拆卸连接。

所述涤纶网面顶边和底边的钢线绳分别与第一浮球以及沉球之间设有锁扣,所述第一浮球通过顶部的锁扣与顶边钢线绳可拆卸连接,所述沉球通过底部的锁扣与底边钢线绳可拆卸连接。

所述沉球包括球体、盖体和沙粒,所述沙粒填设在球体内腔,所述盖体与球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盖体上设有螺柱,所述球体上开设螺口,所述盖体通过螺柱与所述球体的螺口形成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水面捕渣网,能适应于非汛期,相较于传统的多艘轮船配合赶渣而言,其清渣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非常低;所有的渣屑均可拖至岸上进行处理,方便回收利用;该捕渣网能根据捕渣面积自由组合,其适用范围广,能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面捕渣网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面捕渣网中沉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面捕渣网中沉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面捕渣网中第一浮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面捕渣网中第二浮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面捕渣网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网体;11、涤纶网面;12、钢线绳;121、延长段;2、第一浮球;3、沉球;31、球体;311、螺口;32、盖体;321、螺柱;33、沙粒;4、牵引绳;5、第二浮球;6、第一卸扣;7、第二卸扣;8、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捕渣网实施例1: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面捕渣网的第一种实施例,该捕渣网包括至少一张网体1,网体1于顶边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浮球2,各第一浮球2与网体1的顶边可拆卸连接,网体1于底边间隔布置有多个沉球3,各沉球3与网体1的底边可拆卸连接,网体1于两侧边的两端可拆卸式的连接有牵引绳4,各牵引绳4的端头均装设有第二浮球5,网体1于两侧边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卸扣6。使用时,根据一次捕渣面积计算所需网体1的面积,捕渣面积小于一张网体1的面积时,使用一张网体1,捕渣面积大于一张网体1的面积时,利用第一卸扣6将各网体1形成连接,本实施例中使用张网体1,再将第一浮球2、沉球3以及牵引绳4装设在网体1上,将第二浮球5装设在牵引绳4端头;然后将组装好的捕渣网的沉球3朝下以垂直于水面的方向放置在水面;再配合牵引装置,将捕渣网的各牵引绳4紧系统在牵引装置上;然后启动牵引装置,驱使捕渣网收拢对水面渣屑捕捞;将捕渣网的各牵引绳4牵扯集中在一起并紧系在牵引装置上,使捕渣网封口;最后启动牵引装置,将封口的捕渣网牵引靠岸,将渣屑拖至岸上进行处理。该组合式水面捕渣网,能适应于非汛期,相较于传统的多艘轮船配合赶渣而言,其清渣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非常低;所有的渣屑均可拖至岸上进行处理,方便回收利用;该捕渣网能根据捕渣面积自由组合,其适用范围广,能重复使用。

本实施例中,网体1包括涤纶网面11和钢线绳12,钢线绳12设置在涤纶网面11的四边。该结构中,钢线绳12设置在涤纶网面11的四边作为主要承重绳使用,能提高涤纶网面11四边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涤纶网面11两侧边钢线绳12的两端均设有延长段121,各牵引绳4与相应的延长段121可拆卸连接。该延长段121主要用于和牵引绳4形成连接,防止牵引绳4直接拉扯涤纶网面11,对涤纶网面11起到一起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牵引绳4与延长段121之间设有第二卸扣7,牵引绳4通过第二卸扣7与延长段121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卸扣7形成可拆卸连接,一方面便于牵引绳4的更换组装,另一方面能保证底部牵引绳4长度的可选择性,以适应不同的水深。

本实施例中,涤纶网面11顶边和底边的钢线绳12分别与第一浮球2以及沉球3之间设有锁扣8,第一浮球2通过顶部的锁扣8与顶边钢线绳12可拆卸连接,沉球3通过底部的锁扣8与底边钢线绳12可拆卸连接。通过锁扣8开成可拆卸连接,一方面便于第一浮球2以及沉球3的更换组装, 另一方面能保证于第一浮球2以及沉球3数量的可选择性,以适应不同的浮力。

本实施例中,沉球3包括球体31、盖体32和沙粒33,沙粒33填设在球体31内腔,盖体32与球体31可拆卸连接。该结构中,利用沙粒33填充球体31内腔再配合盖体32形成的沉球3一方面能保证网体1入水,另一方面,当沉球3在水中遭到破损时,沙粒33也不会对下游发电设备造成损害,其设计非常巧妙。

本实施例中,盖体32顶部、第一浮球2和第二浮球5上均设在挂耳,便于和网体1形成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盖体32上设有螺柱321,球体31上开设螺口311,盖体32通过螺柱321与球体31的螺口311形成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先将沙粒33从螺口311填充球体31内腔再通过盖体32的螺柱321与螺口311配合紧固,一方面能保证网体1入水,另一方面,当沉球3在水中遭到破损时,沙粒33也不会对下游发电设备造成损害,其设计非常巧妙,该球体31采用浇注成型。

捕渣网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水面捕渣网的第二种实施例,该捕渣网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捕渣网由两张网体1通过第一卸扣6连接形成,能适用于一次捕渣面积较大的情况。

在其它实施例中,网体1于两侧边端部设置第一卸扣6,当两张网体1连接时,用一根绳体呈S形交替穿过两张网体1的侧边形成捆扎,再通过端部的第一卸扣6形成二次紧固,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便于拆卸。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