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式软围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3161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式软围隔。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湖泊水源区受藻类水华影响的频率逐年增加,周边水生植物被退化压力增加,一旦水生植物消失,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水源区水域的保护,控制藻类水华对水源区的危害,阻止水源区水生植物的退化。

目前普遍采用的软围隔挡藻装置虽然能够拦截大部分外来藻类,但是围挡目标区内繁殖生长的藻类,却会因围隔的存在,在目标区内会不断累积,并恶化水质,这是当前围隔拦挡技术极其严重的垢病。常规围隔一旦建成,在外围水体因气象条件变化而藻类消失,水质变好时,因围隔阻挡作用常发生目标水体藻类含量大于外围水体以及目标水体水质劣于外围水体的现象。此外,冬季和风浪较大情况下,常规围隔缺乏自我调控能力,浮体部分始终浮于水面,长期经受风浪和紫外辐射损伤,缩短围隔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控式软围隔,使得软围隔可以在不需要人工现场操作的情况下完成打开与闭合,操作简便的同时效率得到提高,另外软围隔的浮体不会一直浮在水面,从而可以避免浮体受到强风大浪的袭击,延长软围隔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控式软围隔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式软围隔,包括浮体、通气软管、帘布、锚绳、锚桩和配重物;所述的浮体上端面设有排气孔,所述的排气孔与所述的通气软管连接;所述的浮体下方设有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水面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孔数量不小于1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帘布位于所述的浮体下方,与所述的锚绳固定连接;所述的锚绳位于所述的浮体下方,与所述的帘布和锚桩固定连接;所述的锚桩位于所述的帘布外侧,同时位于所述的浮体下方,与所述的锚绳和帘布固定连接;所述的配重物位于所述的软围隔最下方,与所述的锚绳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帘布长度大于湖水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控式软围隔使得软围隔可以通过浮体的浮力来控制软围隔的打开与闭合,避免了操作工直接在湖中进行水上水下作业,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操作的危险性;同时软围隔的浮体不会一直浮在水面上,减少了强风大浪对浮体造成的损坏,延长了实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浮体、2.帘布、3.锚绳、4.锚桩、5.配重物、6.排气孔、7.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控式软围隔,包括浮体1、通气软管8、帘布2、锚绳3、锚桩4和配重物5。

所述的浮体1上端面设有排气孔6,所述的排气孔6与所述的通气软管8连接;所述的浮体下方设有进水口7,所述的进水口7位于水面下方;当需要打开所述的软围隔时,打开所述的排气孔6,气体从所述的通气软管8中排出所述的浮体1中压强减小,水通过所述的进水口7进入所述的浮体1内,所述的浮体1重力增加大于所受的浮力,所述的浮体下沉至水面下,被保护水源与外界水源接触,所述的软围隔就被打开了;当需要关闭所述的软围隔时,打开所述的排气孔6,输入增压气体,气体通过所述的通气软管8进入所述的浮体1中,增加所述的浮体1中的气压,使得水从所述的进水口7排出,所述的浮体1重量减小至小于浮力,所述的浮体1上浮至水面,切断内外水源的接触,完成所述的软围隔的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孔数量不小于1个,有利于气体快速排出与输入,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帘布位于所述的浮体下方,与所述的锚绳固定连接;所述的锚绳位于所述的浮体下方,与所述的帘布和锚桩固定连接;所述的锚桩位于所述的帘布外侧,同时位于所述的浮体下方,与所述的锚绳和帘布固定连接;所述的配重物位于所述的软围隔最下方,与所述的锚绳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帘布长度大于湖水深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