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轴式高强度液压水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321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地轴式高强度液压水坝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具体涉及一种地轴式高强度液压水坝。



背景技术:

液压水坝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现有液压水坝存在如下缺点:1、转轴设置与基座表面,极大限制了坝体的密封性能;2、转轴结合处漏水是本领域尚未克服的难点;3、野外环境使用转轴受冲击易变型,进而影响坝体开合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密封性能优异,使用长寿命的地轴式高强度液压水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轴式高强度液压水坝,包括阶梯式基座,所述阶梯式基座临水侧的过渡段内斜置有半圆形轴槽,所述半圆形轴槽内设置有若干转轴;所述阶梯式基座与临水侧转轴的结合处设置有“P”形止水条,所述阶梯式基座与背水侧转轴的结合处设置有若干转轴压板,所述转轴压板分别设置有压板弧面,所述压板弧面与半圆形轴槽设置在同心圆上,所述转轴压板分别由若干定位螺栓固定于阶梯式基座上;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楔形坝体,所述楔形坝体后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连接有与其形成三角支撑的液压油缸。本实用新型半圆形轴槽直径略大于转轴直径,以转轴置入后其下弧面与半圆形轴槽完全吻合为宜。在定位螺栓固定转轴压板后,转轴压板对转轴限位的同时压板弧面确保转轴作业的灵活度;“P”形止水条增加转轴临水侧密封性,减少转轴与半圆形轴槽接触面漏水;采用楔形坝体的技术方案后坝体与转轴的接触面减小,楔形坝体开合时作业阻面减小,实现开合更为灵活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压板安装是在工程收尾阶段实施,如拆卸水坝,则需先拆卸转轴压板。

优选的,所述转轴两端设置有细轴头,相邻转轴的细轴头结合部设置有密封圈。采用此技术方案的后,转轴结合处密封性提高,可有效避免转轴浸水锈蚀,确保转轴作业灵活,延长坝体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转轴设置为空腔,空腔内填充混凝土。其抗河床及山坡滚落石块冲击,不易变形,确保坝体开合的灵活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克服现有液压水坝密封性差,使用寿命短的弊端,其作业稳定、拦蓄功能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半圆形轴槽与转轴压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密封圈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轴式高强度液压水坝,包括阶梯式基座1,所述阶梯式基座1临水侧的过渡段内斜置有半圆形轴槽1b,所述半圆形轴槽1b内设置有若干转轴3;所述阶梯式基座1与临水侧转轴3的结合处设置有“P”形止水条2,所述阶梯式基座1与背水侧转轴3的结合处设置有若干转轴压板5,所述转轴压板5分别设置有压板弧面5a,所述压板弧面5a与半圆形轴槽1b设置在同心圆上,所述转轴压板5分别由若干定位螺栓5c固定于阶梯式基座1上;所述转轴3上设置有楔形坝体4,所述楔形坝体4后置有支撑臂6,所述支撑臂6连接有与其形成三角支撑的液压油缸7。

所述转轴3两端设置有细轴头3a,所述相邻转轴3的细轴头3a结合部设置有密封圈8。

所述转轴3设置为空腔,空腔内填充混凝土。

如图2所示,转轴压板5固定前,半圆形轴槽1b的左端点1a至右端点1c的间距即半圆形轴槽1b直径,此时方便转轴3置入;转轴压板5固定后,左端点1a至压板上端点5b间距小于置入转轴3的直径,实现转轴压板5对转轴3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转轴3固定于半圆形轴槽1b内,改变以往液压水坝的转轴设置在基座表面,转轴下弧面与基座接触面小而致密封性差、结构强度低的弊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3一半设置在半圆形轴槽1b内,两者增大接触面后密封性和结构强度显著提升,承压能力更强。压板弧面5a与半圆形轴槽1b设置在同心圆上,对转轴3限位的同时确保其轴向转动的灵活性。楔形坝体4有效减少与转轴3的结合面,作业阻面减少坝体开合更为灵活。

作业前,先在转轴3内填充混凝土以增强其结构强度。在临水侧的阶梯式基座1过渡段内设置半圆形轴槽1b,半圆形轴槽1b依势成斜置状态;之后,转轴3连接楔形坝体4并将转轴3固定于半圆形轴槽1b内。楔形坝体4安装支撑臂6和液压油缸7后,将相邻细轴头3a结合处设置密封圈8。上述操作完成,将转轴压板5分别由若干定位螺栓5c固定于阶梯式基座1,通常一只转轴3对应设置四只转轴压板5保证其稳定性;之后,临水侧的转轴3与阶梯式基座1结合处设置“P”形止水条2并由止水条螺栓2a固定,完成安装后即可实现拦蓄水。

如工程涉及楔形坝体4拆卸时,工作人员需先拆卸转轴压板5再行余下结构的拆卸工作。

由上看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各结构件配合紧密,防渗水性能优异。在恶劣环境下能实现液压拦水坝的长寿命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