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泄洪防护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135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应急泄洪防护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专利申请涉及一种应急泄洪防护垫,属于水利工程防汛应急抢险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已建水库中90%以上为土石坝水库,这些水库建设年代久远,其中许多都是当地农民自建,不但水文系列短,对水库防洪库容和泄洪能力估计不足,而且许多水库设计和建设标准低,普遍存在泄洪设施泄流能力不足和不达标的现象,一旦遇到超标准洪水极有可能发生漫顶溃坝事故,将会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灾难性后果。

以往土石坝漫顶抢护主要以预防为主,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筑堰抢护,即在坝顶构筑子堤来防御漫顶洪水对下游坡面的冲刷,常用的子堤形式主要有粘性土堰、袋装土堰、板状土堰、柳石土堰、板坝式子堤和充水防汛管袋等。传统的抢筑子堤技术需要事先备足物料,存在效率低、汛期过后处理复杂等缺点。还有一种常用的抢护方法是抢挖溢洪道泄流,对于我国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库、塘坝,平时维护力量就较为薄弱,出现漫顶险情时抢挖溢洪道往往开挖进度较慢,常常难以奏效,同时,由于水流对新挖溢洪道周边的冲刷,可能带走大量土体,从而可能引起坝体溃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应急溢洪道的快速构筑、加固与泄流的泄洪防护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急泄洪防护垫,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由自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过流层、减压保护层和隔离层三层材料复合而成,所述过流层采用不透水材料制成,所述减压保护层为具有弹性的三维网格结构,所述隔离层为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泄洪防护垫用于铺设应急溢洪道,在使用时,将应急泄洪防护垫直接铺设在坝体上,下层采用柔软的土工布,不但可以与土石坝体贴合紧密,而且能够有效隔离坝体表面的土体,保持坝体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上层为不透水的过流层,仅允许下泄水流从其表面通过而不渗入其内部,可以防止土石坝漫顶的溃决进一步漫延,进行有效地应急泄洪。所述减压保护层为具有弹性的三维网格结构,不但可以有效减少表面下泄水流的冲击力,保护坝体,而且可以将从坝体中渗出的水快速排出,防止从坝体中渗出的水在防护垫下积聚而浸泡坝体。

所述过流层优选采用不透水土工膜;所述减压保护层优选采用PP或PE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泄洪防护垫可以实现应急溢洪道的快速构筑、加固与泄流,能同时起到输水和护坡的作用,具有实用性强,实施简便,推广应用前景广泛等诸多特点,对于我国面广量大的中小型水库防洪应急抢险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于提高我国处置溃坝突发性洪水灾害、编制应急预案、发布洪水预警、组织撤离与逃生和实施紧急救援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泄洪防护垫非常适合批量化生产,抢险需要时可直接将其铺设在坝体表面,十分方便和快捷,可以有效提高抢险效率,保护坝体不受冲刷和侵蚀。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泄洪防护垫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一次使用结束后,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这样可以进一步大幅降低抢险成本,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的一侧固接有向上开口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内远离防护垫本体的侧板制有自开口至槽底逐渐向外扩张的凹陷;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燕尾槽适配的连接榫。这样,相邻应急泄洪防护垫进行连接时,直接使用连接榫、燕尾槽形成的带自锁的榫槽结构进行连接,不但方便快捷,可迅速延展、搭接,而且具有一定的防渗水性。

为了进一步防止水从相邻应急泄洪防护垫的连接处渗入,所述连接榫通过连接件与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连接,所述连接件与连接榫共同形成与所述燕尾槽远离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一侧的侧板适配为榫槽结构的连接槽。这样通过两个带自锁的榫槽结构,基本上可以完全杜绝水从连接处进入应急泄洪防护垫,而且不影响相邻应急泄洪防护垫的快速连接。所述连接榫与连接件优选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燕尾槽及连接槽均为高密度聚乙烯制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榫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相邻两个应急泄洪防护垫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应急泄洪防护垫,如图1所示,应急泄洪防护垫的本体由自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过流层1、减压保护层2和隔离层3三层材料复合而成,过流层1采用不透水材料制成,减压保护层2为具有弹性的三维网格结构,隔离层3为土工布,如无纱布等。

所述过流层1优选采用不透水土工膜,所述减压保护层2优选采用PP或PE塑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上设有若干孔眼(图中未示出),孔眼可以用于供锚钉穿过将应急泄洪防护垫固定在坝体上,为了防止水从孔眼中透入应急泄洪防护垫下面,浸泡或冲刷坝体,所述锚钉上套设有防水橡胶圈。在坝脚附近需要加固的地方,所述孔眼可以用于穿过块石绑扎带,方便块石(土袋)固定。

申请人对土石坝漫顶溃决进行了多次试验,将土石坝漫顶的溃决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具体而言包括:第一阶段为漫顶初期,坝下游坡形成冲沟,第二阶段形成台阶状跌坎,第三阶段台阶状跌坎合并,第四阶段台阶状跌坎下切并向上游扩展,第五阶段坝体横向扩展并最终溃决。汛期洪水将要漫顶时,构筑应急溢洪道要求快速和实用,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泄洪防护垫能利用锚杆或压重快速锚(固)定,可与锚钉快速结合,且具有防水功能,防止水流透入防护材料下面,浸泡或冲刷坝体,因此本方法在漫顶溃坝到达第二阶段(形成台阶状跌坎)以前,作为避免扩大损失的方法均可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的一侧设有向上开口的燕尾槽4,燕尾槽4内远离防护垫本体的一侧(即图2中靠近防护垫本体边缘的一侧)制有自开口至槽底逐渐向外扩张的凹陷6;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燕尾槽4适配的连接榫5。这样,相邻应急泄洪防护垫进行连接时,直接使用连接榫、燕尾槽形成的带自锁的榫槽结构进行连接,不但方便快捷,可迅速延展、搭接,而且具有一定的防渗水性。

为了进一步防止水从相邻应急泄洪防护垫的连接处渗入,所述连接榫5通过连接件7与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连接,所述连接件7与连接榫5共同形成与所述燕尾槽5远离应急泄洪防护垫本体一侧的侧板适配为榫槽结构的连接槽8。这样应急泄洪防护垫连接时,相邻的应急泄洪防护垫通过两个带自锁的榫槽结构,基本上可以完全杜绝水从连接处进入应急泄洪防护垫,而且不影响相邻应急泄洪防护垫的快速连接。所述连接榫5与连接件7优选为一体结构。

所述燕尾槽4及连接槽8均为高密度聚乙烯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制成,并与过流层1固接。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