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家用洗手盆下水管道的简易防堵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407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家用洗手盆下水管道的简易防堵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洗手盆下水管道简易防堵塞装置。



背景技术:

家用洗手盆一般用于洗涑、洗头及洗毛巾等。日常生活中,脱落的“头发及丝状物”附着在洗手盆下水口附近,使洗手盆下水缓慢,严重时使下水管堵塞,不得不人工用细铁丝或者镊子钩出疏通。钩出疏通时,由于下水口空间狭小,费时费力且不卫生,影响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洗手盆下水管道简易防堵塞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拦截“头发及丝状物”,并能快速卫生清理、可重复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家用洗手盆下水管道的简易防堵塞装置,包括桶体,桶体内设有截留装置,所述桶体上部设有污水进水管道,桶体下部设有污水出水管道,所述桶体的一端封闭,与该封闭端相对应一端的桶体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截留装置包括横置的“T”型旋塞,该“T”型旋塞的垂直部为圆柱形,且该圆柱形垂直部的外圆周上设有与桶体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该“T”型旋塞的水平部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水平部的外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组梳齿,所述“T”型旋塞垂直部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堵头。

所述污水进水管道与污水出水管道的中心线不重合。

所述梳齿有8~12组,且相邻两组梳齿错位设置。

所述“T”型旋塞垂直部的外端面与堵头设有橡胶密封垫片。

所述堵头的外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旋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家用洗手盆下水管道加装了防堵塞过滤装置,即将洗手盆下水管断开后,分别与桶体上部的污水进水管道和桶体下部的污水出水管道连接,就实现了洗手盆下水管道防“头发及丝状物”堵塞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拦截“头发及丝状物”,并能快速卫生清理、可重复使用,有效提高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所有含有较多“丝状物”的水管道上使用,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家用洗手盆下水管道的简易防堵塞装置,包括桶体1,外形尺寸为¢60×¢52×100 mm,桶体1内设有截留装置,所述桶体上部设有污水进水管道2,桶体下部设有污水出水管道3,污水进水管道2和污水出水管道3的外形尺寸均为¢28×¢25×40 mm,污水进水管道与污水出水管道的中心线不重合,所述桶体的一端封闭,与该封闭端相对应一端的桶体内壁设有内螺纹61。

本实用新型的截留装置包括横置的“T”型旋塞4,该“T”型旋塞4的垂直部为圆柱形(¢52mm),且该圆柱形垂直部的外圆周上设有与桶体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62,该“T”型旋塞的水平部为圆柱形(¢16.5×100 mm),所述圆柱形水平部的外圆周上均匀设有12组梳齿5,且相邻两组梳齿错位设置,具体的,在¢16.5 mm的“T”型旋塞4的水平部中心轴上的圆周方向上设置12排塑料齿,每排在中心轴的轴向方向上设置18个塑料齿,每个塑料齿的外形尺寸为¢1×17 mm,塑料齿在圆周方向上的中心距为1.5 mm,在轴向方向上的中心距为5 mm,共设置12排×18个/排=216个塑料齿,用于过滤洗手盆下水管中的头发及丝状物,齿与齿之间须错位2 mm设置,以提高塑料桶状防“头发及丝状物”堵塞装置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T”型旋塞垂直部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堵头10(¢60 mm),且“T”型旋塞垂直部的外端面与堵头10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垫片8,防止堵塞装置漏污水,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堵头10的外端面上固定安装有旋钮7。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将洗手盆9原下水管11断开,分别与桶体上部的污水进水管道2和桶体下部的污水出水管道3承插连接,就实现了简易防堵塞装置堵塞的功能。

使用一定时间后,洗手盆下水出现流速缓慢等堵塞状况时,通过旋钮7把“T”型旋塞4从桶体1内旋出,可方便、快速清除掉“T”型旋塞4上梳齿5缠绕的头发及丝状物,然后再把“T”型旋塞4旋入桶体1内,就快速恢复了简易防堵塞装置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可在所有含有较多“丝状物”的水管道上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