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洗手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5090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医用洗手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洗手池。



背景技术:

医生做完手术后需要对手部进行清洗,而且一般要清洗好几遍,在此过程中,术后清洗的最初阶段,人手上的血液和污物最多,因此清洗后的污水最脏,而后,污水的污染程度会慢慢减小。然而,目前使用的清洗池只有一个排水口,所有的污水都流到同一个地方,造成污水量很大。对于有些特殊的场所,比如临时性的手术室,术后清洗的污水不能直接排入下水管道,需要暂时收集,然后再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目前现有的清洗池,无疑增加了污水排放量,也增加了对污水处理的成本和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污水排放量、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减轻污水处理工作量的医用洗手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用洗手池,包括开口向上的池体,池体的底壁开设有排水口,池体的后侧设有水龙头,水龙头带有阀门,其特征在于,池体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插槽,插槽为开口向上的“U”型,插槽沿池体的前壁后面、底壁上面和后壁前面向外凹陷开设,其中一个插槽内密闭滑动插接有隔板,隔板将池体内的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独立的洗手区域,池体的底壁左右两端分别均开设所述排水口,每个排水口位于一个洗手区域内;池体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为开口向下的“U”型,支架两端的竖直部与池体固定相连,支架中间的水平部上左右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水龙头固定连接在滑块上,水龙头密闭连通有进水连接管和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口伸至池体内。

根据所述的医用洗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边缘密闭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条,密封橡胶条与所述池体密闭接触。

根据所述的医用洗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左右通透的手指插孔,手指插孔位于隔板的上边缘下侧;所述密封橡胶条为开口向上的“U”型,密封橡胶条位于隔板的前边缘、下边缘和后边缘。

根据所述的医用洗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中间水平部的纵向截面为非圆形状。

根据所述的医用洗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中间水平部的纵向截面为长方形或椭圆形。

根据所述的医用洗手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后侧固定连接有突台,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突台上。

本实用新型可为整体活动式结构,可用于类似临时性的手术室的特殊场所。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可将池体的内部分隔为两个各自独立的空间,隔板能够左右调节,以此对池体内部两个空间的大小进行调节。在术后清洗的最初阶段,可单独在其中一个空间内清洗,产生的少量重度污水被单独收集,而后再换另一个空间再继续进行清洗,此时产生的污水只是轻度污染的水,处理的成本和工作量相应减小。重度污染的水量小,处理的成本和工作量同样也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能够减少污水排放量、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减轻污水处理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与水龙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突台;2、支架;3、插槽;4、密封橡胶条;5、阀门;6、滑块;7、水龙头;8、出水管;9、排水口;10、池体;11、隔板;12、手指插孔;13、进水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医用洗手池,包括开口向上的池体10,池体10的底壁开设有排水口9,池体10的后侧设有水龙头7,水龙头7带有阀门5,池体10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插槽3,插槽3为开口向上的“U”型,插槽3沿池体10的前壁后面、底壁上面和后壁前面向外凹陷开设,其中一个插槽3内密闭滑动插接有隔板11,隔板11将池体10内的空间分隔为左右两个独立的洗手区域,池体10的底壁左右两端分别均开设所述排水口9,每个排水口9位于一个洗手区域内;池体10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架2,支架2为开口向下的“U”型,支架2两端的竖直部与池体10固定相连,支架2中间的水平部上左右活动连接有滑块6,所述水龙头7固定连接在滑块6上,水龙头7密闭连通有进水连接管13和出水管8,出水管8的出水口伸至池体10内。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的边缘密闭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条4,密封橡胶条4与池体10密闭接触。隔板11上开设有左右通透的手指插孔12,手指插孔12位于隔板11的上边缘下侧;所述密封橡胶条4为开口向上的“U”型,密封橡胶条4位于隔板11的前边缘、下边缘和后边缘。支架2中间水平部的纵向截面为非圆形状,可为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体10后侧固定连接有突台1,支架2固定连接在突台1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