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实验室排水槽专用下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82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堵塞的实验室排水槽专用下水器,其特征在于:由分流芯、收集筐、外筒体组成,分流芯内部中空,由位于上部的圆台形分流帽、位于中部的倒置圆台形支骨架、位于下部的圆筒体组成,其中分流帽下底面的直径与支骨架上顶面的直径相同,以便能够完全契合,分流帽上顶面为条形筛网,筛条间距为0.8毫米~1毫米,分流帽侧面距上顶面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一处和三分之二处各有一圈矩形缝隙,每圈矩形缝隙分三等分段,距上顶面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一处的每段矩形缝隙长为23毫米~25毫米,宽为0.8毫米~1毫米,距上顶面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二处的每段矩形缝隙长为36毫米~38毫米,宽为0.8毫米~1毫米,两圈矩形缝隙将分流帽分为等高度的三个圆台形部分,分别为上圆台形部分、中圆台形部分、下圆台形部分,每个圆台形部分的母线的二等分处各有一圈圆形孔洞,上圆台形部分的圆形孔洞有8个,圆形孔洞直径为6毫米~7毫米,中圆台形部分的圆形孔洞有12个,圆形孔洞直径为7毫米~8毫米,下圆台形部分的圆形孔洞有16个,圆形孔洞直径为8毫米~9毫米,分流帽与支骨架之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支骨架上顶面的支骨间距为0.8毫米~1毫米,支骨架与圆筒体之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支骨架下底面的直径与圆筒体直径相等,圆筒体上半部分为无圆形孔洞圆筒,下半部分为有圆形孔洞圆筒,圆形孔洞的直径为4毫米~5毫米,圆形孔洞之间的间距为4毫米~5毫米,圆筒体与收集筐的凸球面形底部以卯榫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圆筒体的底端有三个等长度等间距的弧形榫头,弧长为18毫米~19毫米,高度为5毫米~7毫米,收集筐是上端开口、下端半封闭的一体式中空结构,由带有提柄的倒置圆台形收集筐外沿、上过渡短圆筒、滤网圆筒、下过渡短圆筒和凸球面形底部组成,其中收集筐外沿的母线与支骨架的母线平行,提柄长为9毫米~11毫米,宽为5毫米~7毫米,下过渡短圆筒的侧面有均等分的10~12个矩形孔洞,该矩形孔洞高4.5毫米~5.5毫米,宽3.5毫米~4.5毫米,滤网圆筒的滤孔孔径为1毫米~3毫米,凸球面形底部从中心点向外分别为第1圈圆形孔洞、第2圈弧形卯眼、第3圈圆形孔洞和第4圈矩形孔洞,其中第1圈圆形孔洞为3个,距离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3毫米~4毫米,直径为11毫米~13毫米,第2圈弧形卯眼为3个,距离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17毫米~18毫米,弧长为18毫米~19毫米,宽度与弧形榫头厚度相同,第3圈圆形孔洞为10个,距离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23.5毫米~24.5毫米,直径为8毫米~9毫米,第4圈矩形孔洞为10个~12个,距离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32毫米~33毫米,该矩形孔洞与下过渡短圆筒侧面上的矩形孔洞的大小相同,并且相连通,外筒体是由倒置圆台形外筒体外沿、圆柱形圆筒、凹球面形底部、下水器端口组成的上顶面和下底面都开口的中空结构,以连接排水槽、承接收集筐并与下水管相连接,其中外筒体外沿由带沟槽的沿牙和斜沿构成,沿牙的沟槽横断面为边长2毫米~4毫米的正方形,凹球面形底部的上顶面直径与圆柱形圆筒的直径相等,下底面直径与下水器端口的直径相等,外筒体外沿与水槽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沿牙的沟槽内配置密封圈,以保证与排水槽连接的密封性良好,下水器端口处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下水管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的实验室排水槽专用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芯、收集筐和外筒体采用的材料可以为哈氏合金,不锈钢,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的实验室排水槽专用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芯总高度为130毫米~140毫米,分流帽高度为55毫米~65毫米,上顶面直径为18毫米~22毫米,下底面直径为100毫米~110毫米,支骨架下底面直径为34毫米~36毫米,圆筒体总高度为55毫米~65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的实验室排水槽专用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筐总高度为56毫米~58毫米,其中收集筐外沿高度8毫米~9毫米,收集筐外沿上顶面直径为112毫米~116毫米,凸球面形底部中心位置距离下底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8毫米~3.2毫米,滤网圆筒直径为74毫米~76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的实验室排水槽专用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总高度95毫米~100毫米,其中外筒体外沿高度为9毫米~10毫米,沿牙内直径为115毫米~121毫米,沿牙外直径为121毫米~127毫米,沿牙横断面外侧高度为2毫米~4毫米,沿牙横断面内侧高度为5毫米~7毫米,圆柱形圆筒高度为52毫米~54毫米,其直径为82毫米~84毫米,下水器端口高度为12毫米~13毫米,直径为46毫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