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膨胀土高边坡的抗滑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膨胀土高边坡抗滑坡系统及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膨胀土高边坡,膨胀土主要的黏粒成分是蒙脱石、伊利石、高岭土等亲水性矿物,具有明显的失水收缩和吸水膨胀特性,裂隙发育,而由膨胀土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膨胀土滑坡则是典型的难以治理的地质灾害之一。膨胀土所具有湿胀干缩、超固结和裂隙发育的“三性”特点,使得膨胀土滑坡受降雨的影响极大且难以治理。当路基一侧设置有膨胀土的高边坡时,为了防止膨胀土“膨胀滑坡”,一般在路基边坡坡脚位置设置一排抗滑桩,桩与桩之间设置挂板,以阻挡膨胀土滑坡;在构筑抗滑桩和挂板时需要准确估算高边坡膨胀土的膨胀力的大小和分布,由于不同地段膨胀土的膨胀力的差异较大,现场采样及分析差异性大,通过估算来布设的抗滑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抗滑桩被高边坡土体挤压移位,将路基破坏的现象,并存在施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膨胀土高边坡抗滑坡系统及构筑方法,解决了路基一侧膨胀土高边坡容易发生滑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膨胀土高边坡抗滑坡系统,包括路基和膨胀土高边坡,在路基与膨胀土高边坡之间设置有抗滑桩,在抗滑桩的外侧的坡脚平台上间隔的设置有卸荷孔。
在两相邻的抗滑桩之间设置有挂板,卸荷孔与抗滑桩之间的间距为15-30厘米,卸荷孔的孔深与抗滑桩的桩长相同,卸荷孔的孔径8-12厘米。
一种膨胀土高边坡抗滑坡系统的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施作膨胀土高边坡,并施作抗滑桩,在抗滑桩之间施作挂板;
第二步、在抗滑桩的外侧的坡脚平台上间隔的设置卸荷孔,卸荷孔的孔径为8-12厘米,卸荷孔的孔深与抗滑桩的桩长相同,在每个抗滑桩的外侧设置4-6个卸荷孔,卸荷孔与抗滑桩之间的间距为15-30厘米;
第三步、将每个卸荷孔的孔口进行封闭。
在膨胀土边坡抗滑桩后施作卸荷孔能有效减少抗滑桩位移,这是由于卸荷孔的存在为膨胀土预留了一定的侧向变形空间,当抗滑桩后膨胀土由于含水率升高而吸水膨胀时,卸荷孔空间可以吸收一定的膨胀变形量,使膨胀力得到释放,减小作用于抗滑桩桩背的土压力。而无卸荷孔时,膨胀土侧向变形受到约束,膨胀变形不能自由发生,膨胀力不能得到释放导致作用于抗滑桩桩背的土压力较大,进而造成抗滑桩位移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膨胀土高边坡抗滑坡系统,包括路基1和膨胀土高边坡5,在路基1与膨胀土高边坡5之间设置有抗滑桩2,在抗滑桩2的外侧的坡脚平台3上间隔的设置有卸荷孔4。
在两相邻的抗滑桩2之间设置有挂板,卸荷孔4与抗滑桩2之间的间距为15-30厘米,卸荷孔4的孔深与抗滑桩2的桩长相同,卸荷孔4的孔径8-12厘米。
一种膨胀土高边坡抗滑坡系统的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施作膨胀土高边坡5,并施作抗滑桩2,在抗滑桩2之间施作挂板;
第二步、在抗滑桩2的外侧的坡脚平台3上间隔的设置卸荷孔4,卸荷孔4的孔径为8-12厘米,卸荷孔4的孔深与抗滑桩2的桩长相同,在每个抗滑桩2的外侧设置4-6个卸荷孔4,卸荷孔4与抗滑桩2之间的间距为15-30厘米;
第三步、将每个卸荷孔4的孔口进行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