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8631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堤岸防护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



背景技术:

汛期,由于洪水水流对堤岸的侵袭、冲刷,造成堤岸基础失稳,进而引发崩岸等险情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崩岸险情的发生往往比较突然,事发前较难预判,而且,崩岸一旦发生,在水流的持续冲刷作用下,险情会快速发展,如果不能及时抢护,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险情,甚至造成决堤。

崩岸抢护的首要任务稳定堤脚,固基防冲。传统的崩岸抢护方措施主要有:

1、护脚固基抗冲:通过抛投料物如石块、石笼、沙袋和柳石枕等,以稳定基础、防止险情进一步发展。

2、缓流挑流防冲:通过沉柳和抢修短丁坝等措施调整水流方向、减缓水流对堤岸基础的冲刷破坏,防止险情的进一步发展。

3、减载加帮等工程措施:为了抑制险情的进一步发展,维持尚未崩塌的堤岸的稳定,需移走堤顶的料物,拆除洪水位以上的堤岸,特别是堤身较陡的砌石堤岸,均需尽可能拆除,并将堤身修成1:1的坡度,以减轻荷载,防止进一步的崩塌。

以上传统的崩岸抢护措施均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较长的时间投入。但大多情况下,由于崩岸险情事发突然,人力、物力来不及充分的准备,或者因为物料运输困难,而使的崩岸险情得不到及时的抢护,造成重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包括鞍梁、浮墙和控制钢丝缆绳,所述浮墙由折页连接组成,每片所述折页的上半部分设置有浮板,所述浮墙两端最外侧的所述折页上分别连接有所述控制钢丝缆绳和活动钢丝缆绳,每个所述折页的顶部均安装有吊轮,底部均连接有锤体,所述浮墙的顶部通过所述吊轮固定在所述鞍梁的吊轨上,所述吊轨纵向安装在所述鞍梁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鞍梁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浮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板为气囊或泡沫板,所述浮板的高度为所述折页高度的二分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钢丝缆绳一端固定在所述浮墙前端的顶部、中上部及中下部三个部位,另一端通过锚桩固定在基岸上,所述活动钢丝缆绳固定在所述浮墙后端的顶部,另一端由岸上施工人员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轮与所述吊轨滑动连接,所述吊轨的长度大于所述浮墙收缩叠合后的总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鞍梁为由方管焊接而成的鞍状钢结构,所述鞍梁的跨度大于所述折页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鞍梁上的所述浮箱为长条状,内部填充泡沫板或柱状气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墙伸入所述鞍梁内的高度为二分之一的所述浮墙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鞍梁上的所述支臂为桁架结构,每侧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鞍梁两侧下部的前后两端,且所述支臂的前端安装有可360°转动的车轮,所述车轮的直径不小于30cm。

上述防护浮墙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汛期时,当有险情发生时,先将所述浮墙前端的所述控制钢丝缆绳錨固在稳固的基岸上,然后,利用机械或人力将防护浮墙在堤岸发生险情的区域上游投入水中,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防护浮墙会被水流冲着向下游漂移,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浮墙前端的所述控制钢丝缆绳已经锚固在基岸上,使得所述浮墙的所述折页会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被一页一页的从所述鞍梁的所述吊轨中拉出,所述浮墙底部的所述锤体会把所述浮墙底部坠着落到河床上,所述浮墙上端的所述浮板使所述浮墙悬浮在水面上,从而实现整个防护浮墙的防护布设,展开的所述浮墙还可以起到削波防浪的防护作用;如果水流的冲刷作用较弱,不能使所述浮墙的所述折页顺利地从所述鞍梁的所述吊轨中拉出,可以通过所述浮墙后面的所述活动缆绳的牵拉辅助来实现所述浮墙的展开和布设,所述浮墙上部浮力增大到远大于所述浮墙下端重锤的重量,就可以使所述浮墙在布设后,上端悬浮在水面上,起到消波防浪,保护堤岸的作用。

有益效果在于:可在险情发生时,将水流和堤岸隔离开,防止水流对堤岸的冲刷破坏,从而达到稳定堤脚,固基防冲的抢护目的,通过增大浮墙上部浮力的方法,就可以使所述浮墙在布设后,上端悬浮在水面上,起到消波防浪,保护堤岸的作用,不仅防护迅速,且无需过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的整体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的浮墙空间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的浮墙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的鞍梁焊接框架图。

1、锤体;2、浮墙;3、鞍梁;4、吊轨;5、吊轮;6、控制钢丝缆绳;7、锚桩;8、浮箱;9、活动钢丝缆绳;10、折页;11、浮板;12、支臂;13、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活动式堤岸防护浮墙,包括鞍梁3、浮墙2和控制钢丝缆绳6,所述浮墙2由折页10连接组成,每片所述折页10的上半部分设置有浮板11,所述浮墙2两端最外侧的所述折页10上分别连接有所述控制钢丝缆绳6和活动钢丝缆绳9,每个所述折页10的顶部均安装有吊轮5,底部均连接有锤体1,所述锤体1用于将所述浮墙2底部固定在河床上,所述浮墙2的顶部通过所述吊轮5固定在所述鞍梁3的吊轨4上,所述吊轨4纵向安装在所述鞍梁3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鞍梁3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浮箱8和支臂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板11为气囊或泡沫板,所述浮板11的高度为所述折页10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浮板11用于使所述浮墙2放置于水中时提高其上部的浮力,使所述浮墙2在所述浮板11和所述锤体1的共同作用下在水中始终保持竖直向上的状态,从而形成一道防冲隔离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钢丝缆绳6一端固定在所述浮墙2前端的顶部、中上部及中下部三个部位,另一端通过锚桩7固定在基岸上,所述活动钢丝缆绳9固定在所述浮墙2后端的顶部,另一端由岸上施工人员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轮5与所述吊轨4滑动连接,所述吊轨4的长度大于所述浮墙2收缩叠合后的总宽度,所述吊轮5用于将所述浮墙2固定在所述鞍梁3上,同时方便所述浮墙2的展开和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鞍梁3为由方管焊接而成的鞍状钢结构,所述鞍梁3的跨度大于所述折页10的宽度,所述鞍梁3用于浮托和控制所述浮墙2,首先,所述鞍梁3和所述浮墙2形成的整体结构便于防护浮墙的投放,其次,当把一组防护浮墙投到水中后,所述鞍梁3会让所述浮墙2在未展开之前悬浮在水中,以免底部所述锤体1落到河床上时将所述浮墙2全部拖拽到水下,给下一步的所述浮墙2展开带来困难,同时也便于所述浮墙2的准确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鞍梁3上的所述浮箱8为长条状,内部填充泡沫板或柱状气囊,所述浮箱8用于增加所述鞍梁3的浮力,使所述鞍梁3整个框架可悬浮在水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墙2伸入所述鞍梁3内的高度为二分之一的所述浮墙2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鞍梁3上的所述支臂12为桁架结构,每侧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鞍梁3两侧下部的前后两端,且所述支臂12的前端安装有可360°转动的车轮13,所述车轮13的直径不小于30cm,所述支臂12用于防止防护浮墙在布设的过程中被水流冲到岸边受阻,所述车轮13用于使所述支臂12与堤岸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所述支臂12与堤岸之间的摩擦力。

上述防护浮墙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汛期时,当有险情发生时,先将所述浮墙2前端的所述控制钢丝缆绳6錨固在稳固的基岸上,然后,利用机械或人力将防护浮墙2在堤岸发生险情的区域上游投入水中,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防护浮墙2会被水流冲着向下游漂移,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浮墙2前端的所述控制钢丝缆绳6已经锚固在基岸上,使得所述浮墙2的所述折页10会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被一页一页的从所述鞍梁3的所述吊轨4中拉出,所述浮墙2底部的所述锤体1会把所述浮墙2底部坠着落到河床上,所述浮墙2上端的所述浮板11使所述浮墙2悬浮在水面上,从而实现整个防护浮墙2的防护布设,展开的所述浮墙2还可以起到削波防浪的防护作用;如果水流的冲刷作用较弱,不能使所述浮墙2的所述折页10顺利地从所述鞍梁3的所述吊轨4中拉出,可以通过所述浮墙2后面的所述活动缆绳的牵拉辅助来实现所述浮墙2的展开和布设,浮墙2上部浮力增大到远大于浮墙2下端重锤的重量,就可以使浮墙2在布设后,上端悬浮在水面上,起到消波防浪,保护堤岸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