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5345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领域,一种水利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灌溉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之一,尤其在干旱少雨的地区,高效的水利灌溉设备对于提升农作物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加快引水,在部分水位落差较小的渠道口需要设置引水装置,比如抽水机,但是这类引水装置只能临时使用,并不能设置在水渠中作长期使用,不能满足现有需求,部分地区会在渠口安装引水转筒,通过转叶加快水流引导,但这些引水转筒尺寸单一,不能适应不同引水量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利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水利装置,包括台体,所述台体顶部左侧固定设有柱体,所述台体顶部右侧面内设有导行槽,所述导行槽内左右伸延设有导行杆,所述导行槽内的所述导行杆上滑行配合连接有向上伸延设置的滑行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滑行柱体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引水部和第二引水部,所述柱体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锥转轮,所述第一锥转轮右侧底部配合连接有第二锥转轮,所述第二锥转轮上固定设置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转筒,所述转筒右侧伸延段穿透所述柱体的右侧面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转筒尾部与所述第一引水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筒内配合连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引水部由第一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右侧面且上下对等设置的第一排水机构组成,所述第二引水部由第二固定板、右端与所述滑行柱体左侧面回转配合连接的第三转轴以及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左侧面且上下对等设置的第二排水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板内设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前后内壁对等设有滑行槽,前后两侧的所述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有滑行块,所述滑行块左侧的所述第二腔室左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有第三锥转轮,所述滑行块右侧的所述第二腔室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有第四锥转轮,所述第三锥转轮和所述第四锥转轮上方的所述滑行块左右两侧对等设有第五锥转轮,所述第一引水部和第二引水部之间设置有多片引水转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导行杆左端与所述导行槽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行杆右端与所述导行槽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轴左端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右端与所述第一腔室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轴左端与第二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转机下方的所述第一腔室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右侧伸延段穿透所述第一固定板左侧面且伸到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左侧面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伸到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右侧尾部与所述第三锥转轮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一排水机构均包括前后对等设置的排水杆组成,前后对等的所述排水杆相对侧相对等设有第一导行槽,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二排水机构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一排水机构内的前后两侧所述排水杆之间且滑行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排水机构左侧尾部周围处前后对等设有分别伸到前后两侧所述排水杆内的所述第一导行槽内且滑行配合的凸边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所述滑行槽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所述滑行槽内的所述滑行块螺线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顶部尾部与所述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所述滑行槽内顶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底部尾部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所述滑行槽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下方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内设有上电部,所述上电部与所述第一电转机电流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四锥转轮右侧尾部固定设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右侧伸延段穿透所述第一固定板右侧面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五转轴右侧面内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线纹配合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右侧尾部与所述第二排水机构之间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左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滑行块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五锥转轮之间设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穿透所述滑行块且回转配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腔室内设左右伸延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第一锥转轮,第一锥转轮右侧底部配合连接第二锥转轮,第二锥转轮上固定设置向右侧伸延设置的转筒,转筒右侧伸延段穿透柱体的右侧面且回转配合连接,转筒尾部与第一引水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排水驱动工作,转筒内配合连接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左端与第二电转机配合连接,第二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第一电转机下方的第一腔室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第二转轴右侧伸延段穿透第一固定板左侧面且伸到第二腔室内,第二转轴与第一固定板左侧面回转配合连接,第二转轴伸到第二腔室内的右侧尾部与第三锥转轮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引水部和第二引水部的伸到配合连接,实现长度驱动调节。

2.通过第一引水部由第一固定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右侧面且上下对等设置的第一排水机构组成,第二引水部由第二固定板、右端与滑行柱体左侧面回转配合连接的第三转轴以及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板左侧面且上下对等设置的第二排水机构,第一固定板内设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前后内壁对等设滑行槽,前后两侧的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滑行块,滑行块左侧的第二腔室左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第三锥转轮,滑行块右侧的第二腔室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第四锥转轮,第三锥转轮和第四锥转轮上方的滑行块左右两侧对等设第五锥转轮,从而实现第一引水部与第二引水部的长度调节配合。

3.通过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滑行槽内设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与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滑行槽内的滑行块螺线纹配合连接,第一螺杆顶部尾部与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滑行槽内顶壁回转配合连接,第一螺杆底部尾部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第一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滑行槽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一电转机下方的第一固定板内设上电部,上电部与第一电转机电流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传动连接以及自动控制脱离工作。

4.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快速实现对第一引水部和第二引水部的伸缩调节,提高了调节速度,能通过第一电转机带动第一转轴回转以及第一锥转轮回转,由第一锥转轮带动第二锥转轮回转,进而由第二锥转轮带动转筒以及带动第一引水部和第二引水部回转,从而实现排水驱动工作,提高排水效率以及稳定性,调节步骤简单,提高了整体工作进程。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水利装置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水利装置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引水部和第二引水部配合连接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排水杆内的第一导行槽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排水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滑行块左右两侧的第五锥转轮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三锥转轮和第四锥转轮配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水利装置长度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2中a-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水利装置,包括台体5,所述台体5顶部左侧固定设有柱体6,所述台体5顶部右侧面内设有导行槽51,所述导行槽51内左右伸延设有导行杆52,所述导行槽51内的所述导行杆52上滑行配合连接有向上伸延设置的滑行柱体7,所述柱体6与所述滑行柱体7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引水部8和第二引水部9,所述柱体6内设有第一腔室61,所述第一腔室61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有第一转轴611,所述第一转轴611上固定设有第一锥转轮612,所述第一锥转轮612右侧底部配合连接有第二锥转轮615,所述第二锥转轮615上固定设置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转筒617,所述转筒617右侧伸延段穿透所述柱体6的右侧面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转筒617尾部与所述第一引水部8固定连接,所述转筒617内配合连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转轴616,所述第一引水部8由第一固定板8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81右侧面且上下对等设置的第一排水机构82组成,所述第二引水部9由第二固定板91、右端与所述滑行柱体7左侧面回转配合连接的第三转轴93以及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91左侧面且上下对等设置的第二排水机构92,所述第一固定板81内设有第二腔室83,所述第二腔室83前后内壁对等设有滑行槽84,前后两侧的所述滑行槽84内滑行配合连接有滑行块841,所述滑行块841左侧的所述第二腔室83左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有第三锥转轮831,所述滑行块841右侧的所述第二腔室83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有第四锥转轮832,所述第三锥转轮831和所述第四锥转轮832上方的所述滑行块841左右两侧对等设有第五锥转轮843,所述第一引水部8和第二引水部9之间设置有多片引水转叶。

其中,所述导行杆52左端与所述导行槽51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行杆52右端与所述导行槽51右侧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滑行柱体7沿导行槽51左右方向导行移动,提高滑行柱体7移动稳定性。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612左端与第一电转机613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613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61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12右端与所述第一腔室61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排水工作,提高排水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转轴616左端与第二电转机614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转机614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转机613下方的所述第一腔室61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616右侧伸延段穿透所述第一固定板81左侧面且伸到所述第二腔室83内,所述第二转轴616与所述第一固定板81左侧面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616伸到所述第二腔室83内的右侧尾部与所述第三锥转轮83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引水部8和第二引水部9的伸到配合连接,实现长度调节。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排水机构82均包括前后对等设置的排水杆821组成,前后对等的所述排水杆821相对侧相对等设有第一导行槽8211,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二排水机构92分别位于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一排水机构82内的前后两侧所述排水杆821之间且滑行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排水机构92左侧尾部周围处前后对等设有分别伸到前后两侧所述排水杆821内的所述第一导行槽8211内且滑行配合的凸边块921,从而实现第一引水部8和第二引水部9配合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第二腔室83后侧内壁的所述滑行槽84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844,所述第一螺杆844与所述第二腔室83后侧内壁的所述滑行槽84内的所述滑行块841螺线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844顶部尾部与所述第二腔室83后侧内壁的所述滑行槽84内顶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844底部尾部与第一电转机845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845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83后侧内壁的所述滑行槽84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转机845下方的所述第一固定板81内设有上电部846,所述上电部846与所述第一电转机845电流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传动连接以及自动控制脱离工作。

其中,所述第四锥转轮832右侧尾部固定设有向右侧伸延设置的第五转轴833,所述第五转轴833右侧伸延段穿透所述第一固定板81右侧面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五转轴833右侧面内设有螺孔834,所述螺孔834内螺线纹配合连接有第二螺杆835,所述第二螺杆835右侧尾部与所述第二排水机构92之间的所述第二固定板91左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一引水部8和第二引水部9的伸缩工作配合。

其中,所述滑行块841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五锥转轮843之间设有第四转轴842,所述第四转轴842穿透所述滑行块841且回转配合连接。

初始状态时,滑行块841位于第二腔室83前后内壁内的滑行槽84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滑行块841左右两侧的第五锥转轮843分别最大程度远离左右两侧第三锥转轮831和第四锥转轮832,同时,第二螺杆835最大程度伸到螺孔834内,此时,第二螺杆835右侧面与第二固定板91左侧面相抵接,同时,滑行柱体7位于导行槽51内的最左侧位置。

当需要调节长度以及排水工作时,首先通过第一电转机845带动第一螺杆844回转,由第一螺杆844带动滑行块841逐渐沿前后滑行槽84的底部方向滑行,直至如图6所示滑行块841移动到前后滑行槽84内最底部位置时,此时,滑行块841左右两侧的第五锥转轮843分别与左右两侧第三锥转轮831和第四锥转轮832配合连接,然后控制第一电转机845停止回转,接着控制第二电转机614带动第二转轴616回转,由第二转轴616带动第三锥转轮831回转,进而由第三锥转轮831带动滑行块841左侧的第五锥转轮843回转,由滑行块841左侧的第五锥转轮843带动第四转轴842回转,进而由第四转轴842带动滑行块841右侧的第五锥转轮843回转,由滑行块841右侧的第五锥转轮843带动第四锥转轮832回转,进而由第四锥转轮832带动第五转轴833回转,此时由第五转轴833与第二螺杆835螺线纹回转配合,使第二螺杆835带动第二引水部9以及第二引水部9上的滑行柱体7朝右侧移动,此时,滑行柱体7逐渐沿导行槽51内的导行杆52右侧方向滑行,直至调节至指定位置后,然后控制第二电转机614停止回转,然后通过第一电转机845带动第一螺杆844反向回转,由第一螺杆844带动滑行块841逐渐沿前后滑行槽84的顶部方向滑行,直至滑行块841移动到第二腔室83前后内壁内的滑行槽84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滑行块841左右两侧的第五锥转轮843分别最大程度远离左右两侧第三锥转轮831和第四锥转轮832,然后通过第一电转机613带动第一转轴612回转,进而由第一转轴612带动第一转轴612上的第一锥转轮612回转,由第一锥转轮612带动第二锥转轮615回转,进而由第二锥转轮615带动转筒617回转,由转筒617带动第一引水部8和第二引水部9回转,从而实现排水驱动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腔室内设左右伸延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第一锥转轮,第一锥转轮右侧底部配合连接第二锥转轮,第二锥转轮上固定设置向右侧伸延设置的转筒,转筒右侧伸延段穿透柱体的右侧面且回转配合连接,转筒尾部与第一引水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排水驱动工作,转筒内配合连接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左端与第二电转机配合连接,第二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第一电转机下方的第一腔室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第二转轴右侧伸延段穿透第一固定板左侧面且伸到第二腔室内,第二转轴与第一固定板左侧面回转配合连接,第二转轴伸到第二腔室内的右侧尾部与第三锥转轮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引水部和第二引水部的伸到配合连接,实现长度驱动调节。

2.通过第一引水部由第一固定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右侧面且上下对等设置的第一排水机构组成,第二引水部由第二固定板、右端与滑行柱体左侧面回转配合连接的第三转轴以及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板左侧面且上下对等设置的第二排水机构,第一固定板内设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前后内壁对等设滑行槽,前后两侧的滑行槽内滑行配合连接滑行块,滑行块左侧的第二腔室左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第三锥转轮,滑行块右侧的第二腔室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第四锥转轮,第三锥转轮和第四锥转轮上方的滑行块左右两侧对等设第五锥转轮,从而实现第一引水部与第二引水部的长度调节配合。

3.通过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滑行槽内设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与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滑行槽内的滑行块螺线纹配合连接,第一螺杆顶部尾部与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滑行槽内顶壁回转配合连接,第一螺杆底部尾部与第一电转机配合连接,第一电转机外表面设置于第二腔室后侧内壁的滑行槽内底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一电转机下方的第一固定板内设上电部,上电部与第一电转机电流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传动连接以及自动控制脱离工作。

4.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快速实现对第一引水部和第二引水部的伸缩调节,提高了调节速度,能通过第一电转机带动第一转轴回转以及第一锥转轮回转,由第一锥转轮带动第二锥转轮回转,进而由第二锥转轮带动转筒以及带动第一引水部和第二引水部回转,从而实现排水驱动工作,提高排水效率以及稳定性,调节步骤简单,提高了整体工作进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