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坡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7096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坡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公路边坡防护,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抗网防护、挡土墙防护、格构梁防护、浆砌石头防护、挂网喷浆防护。如现有的护坡方式(如挡土墙防护、格构梁防护、浆砌石头防护等)挡墙都依附于结构土上,如图11所示,现有的护坡方式如挡土墙防护,由于各石块50是通水泥将它们粘接于一起,通过力学分析可得知石块50与石块50之间抗剪切力的能力是不足的,故各石块50需要依附于结构土(坡体)上,不能与坡体之间留有较大间隙,如此这个防护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当坡体向左膨胀时,无法提供坡体膨胀间隙。如图10所示,二,当坡体上某一处膨胀给石块50一左向推力时,石块虽会对坡体给予一定的阻挡,一方面仅是相对应处(膨胀处)的石块的重量起作用,可提供的最大阻挡作用力较小,再一方面由于其抗剪切力能力的不足,即抗弯能力不足,石块易掉落,若位于中下部的石块从挡土墙结构上脱落则可能造成整个挡土墙结构的坍塌。如图11所示,三、当坡体中发生溃坝的问题时,相应处的石块也容易向发生溃坝处a内陷,造成从挡土墙结构上脱落进而造成整个挡土墙结构的坍塌。

如图12所示,再如格构梁防护的方式,其利用纵向石条和横向石条形成网格结构进行护坡,当热天时,网格中的土由于热胀会从网格中掉落出一部分落入下层网格中,冬天时又会冷缩开裂,待天热时,开裂的土会膨胀继续掉落,由于冻融循环这会造成上层网格中的土不断掉落,影响格构梁防护的防护效果,并可能造成上层网格的石条无所依附。

再一方面现有的护坡方式无法对雨水进行分层截流,雨水一方面造成了坡体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会全部集中于护坡墙的底部造成,护坡墙底部的水压强较大,造成护坡墙与地梁或地面之间连接处的破坏,进而造成护坡墙的垮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护坡及其施工方法,它一方面整体相对独立可无需依附于坡体上;一方面抗弯能力好;一方面可对雨水进行分层截流,加强护坡能力;不怕冻融循环和溃坝问题;一方面为组合式结构,施工方便,便于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可重复利用;再一方面可大量消耗建筑垃圾、渣土,为日益严重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立柱、连接杆和柔性网片,所述立柱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由并排的两个通孔组成,所述连接杆穿装于通孔中将各立柱横向串联,所述柔性网片安装于连接杆上,形成v字形容置区。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网片中盛装有土。

可选的,所述网片为闭合的环形,其套装于连接杆上,在自重及土的作用下整体呈v字形。

可选的,所述网片为一整张,其两侧固定于两连接杆上,在自重及土的作用下整体呈v字形。

优选的,所述网片由不透水材料制成。

一种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立柱、连接杆和柔性网片,所述立柱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凹槽由并排的两个凹槽组成,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邻立柱的凹槽中,所述柔性网片安装于连接杆上,形成v字形容置区,凹槽不贯通立柱。

可选的,所述凹槽由导入部、终至部和过渡部一体形成,所述导入部和终至部均为圆形沉孔,所述导入部直径大于终止部,所述导入部通过过渡部至终至部均匀过渡。

可选的,所述凹槽由导入部和终至部一体形成,所述终至部为圆形沉孔,所述导入部为长条形,其一端与终至部相连通,另一端一直延伸至立柱的侧面。

一种护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预制若干立柱,所述立柱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由并排的两个通孔组成;

b)沿立柱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使用连接杆穿过每组通孔,然后依次穿过若干条立柱,在穿的过程中边穿连接杆边安装柔性网片,使得任意相邻的立柱之间均具有柔性网片;

c)在每个柔性网片中填种植土;

d)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

一种对格构式护坡结构进行改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现有格构式护坡结构的纵梁上由上至下开设若干组横向的通孔,每组通孔由并排的两个通孔组成;

b)沿纵梁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使用连接杆穿过每组通孔,然后依次穿过各纵梁,在穿的过程中边穿连接杆边安装柔性网片,使得任意相邻的纵梁之间均具有柔性网片;

c)在每个柔性网片中填种植土;

d)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整体相对独立可无需依附于坡体上。

2.抗弯能力好。

3.可对雨水进行分层截流,保水,一方面提供植物生长用水,一方面减少流入该护坡结构底部的雨水,再一方面保水后雨水加重了整个护坡结构的重量,加强护坡能力。

4.不怕冻融循环和溃坝问题。

5.组合式结构,施工方便,便于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可重复利用。

6.可大量消耗建筑垃圾、渣土,为日益严重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去除网片后);

图4: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1所述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1所述网片结合于连接杆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实施例2所述网片结合于连接杆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对格构式护坡结构进行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现有的挡土墙防护(坡体膨胀时)结构示意图;

图11:现有的挡土墙防护(坡体发生溃坝时)结构示意图;

图12:现有的格构梁防护结构;

图13:本发明所述护坡进行护坡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传统路基修建示意图;

图15:利用该护坡结构进行路基建设示意图(做法一);

图16:利用该护坡结构进行路基建设示意图(做法二);

图17:实施例3所述立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实施例4所述立柱(第一种形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实施例4所述立柱(第二种形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立柱1、连接杆2和柔性网片3,所述立柱1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由并排的两个通孔4组成,所述连接杆2穿装于通孔4中将各立柱1横向串联,所述柔性网片3安装于连接杆2上,形成v字形容置区10。所述网片3中盛装有土。

优选的,所述网片3为闭合的环形,其套装于连接杆2上,在自重及土的作用下整体呈v字形。

进一步,所述网片3由不透水材料制成。

立柱1可由树脂材料、混凝土、木头等材料制成。此方式无需灌胶,更加环保,且可以重复利用,方便拆装。

可选的,所述柔性网片3由不透水材料制成。在柔性网片3中盛装有种植土,土中可种植植物,网片可对雨水进行分层截流,保水,一方面提供植物生长用水,一方面减少流入该护坡结构底部的雨水,再一方面保水后雨水加重了整个护坡结构(结构立柱)的重量,该护坡结构可将整个重量压于坡体30上,抗弯能力足,护坡能力好。将植物种于网片中的种值土中,植物一方面可保土,再一方面会至网片顶部开口伸出,美观。

由于各立柱1为一个整体故其抗弯性能好,同时由于其为一个整体故其可相对结构土(如坡体)独立,如图13所示,该护坡由于立柱1为一个整体,故其无需依附于坡体30,既可与坡体30间隔设置又可直接靠于坡体30上,由于立柱1为一个整体故其抗弯能力强,不会出现立柱1上某一处从立柱1上脱离的情况,利用整体的重量压于坡体上,护坡能力好,不怕溃坝的情况发生。当立柱1与坡体30间隔设置还可以提供坡体膨胀间隙。此护坡结构还可以通过锚索连接于坡体30上进一步加强其抗弯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可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护坡还可作为挡墙等使用,其应用领域广泛,故不应以应用领域作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和图8所示,一种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立柱1、连接杆2和柔性网片3,所述立柱1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由并排的两个通孔4组成,所述连接杆2穿装于通孔4中将各立柱1横向串联,所述柔性网片3安装于连接杆2上,形成v字形容置区10。所述网片3中盛装有土。

优选的,所述网片3为一整张,其两侧固定于两连接杆2上,例如采用缝接的方式实现,网片3的两侧部包裹两连接杆2,在自重及土的作用下整体呈v字形。

一种护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预制若干立柱1,所述立柱1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通孔由并排的两个通孔4组成;

b)沿立柱1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使用连接杆2穿过每组通孔4,然后依次穿过若干条立柱1,在穿的过程中边穿连接杆2边安装柔性网片3,使得任意相邻的立柱1之间均具有柔性网片3;

c)在每个柔性网片3中填种植土;

d)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

如图9所示,一种对格构式护坡结构进行改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现有格构式护坡结构的纵梁5上由上至下开设若干组横向的通孔4,每组通孔由并排的两个通孔4组成;

b)沿纵梁5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使用连接杆2穿过每组通孔4,然后依次穿过各纵梁5,在穿的过程中边穿连接杆2边安装柔性网片3,使得任意相邻的纵梁5之间均具有柔性网片3;

c)在每个柔性网片3中填种植土;

d)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

可选的,可利用锚索一端连接坡体,另一端连接立柱1。如图13所示,可选的,预制块10与坡体30之间形成有填充空间,在填充空间中填充回填土。

如图16所示,在路基建设中,可选的,利用锚索16一端连接地梁20,另一端连接立柱。护坡结构与护坡结构之间形成有填充空间,在填充空间中填充回填土。

如图14所示,由于传统的护坡挡墙必须有所依附,即不能先进行护坡工序,故传统路基修建时需回填土强夯放坡,然后再进行路基刷坡、摊铺沥青等工序,最后进行路基护坡,护坡工序留到最后,坡比通常达到1∶1.5以上,极大的浪费土地资源,且工序繁琐,工期较长。

如图15和图16所示,而该护坡结构应用于路基建设中,可改变施工工序,将后置式护坡变为前置式护坡,这是因为该护坡可独立构建,无需依附结构土,故可先做结构再修路基或者结构与路基同步修建,减少了传统繁琐的施工工序,施工不受雨季天气影响,侧面还可种植植物,结构安全美观。

如图14所示,传统的后置式护坡需要1∶1.5放坡,占地较多,绿化为硬质护坡,施工方面:工序繁琐、受季节局限,造价较高,如图15和图16所示,利用本申请的护坡进行前置式护坡可1∶0垂直,占地较少,绿化为栽植或草种,施工方面:路基护坡同步,不受季节局限,造价较低。

实施例3

一种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立柱1、连接杆2和柔性网片3,所述立柱1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凹槽由并排的两个凹槽7组成,所述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邻立柱1的凹槽7中,所述柔性网片3安装于连接杆2上,形成v字形容置区10。

如图17所示,优选的,所述凹槽7由导入部70、终至部71和过渡部72一体形成,所述导入部70和终至部71均为圆形沉孔,所述导入部70直径大于终止部71,所述导入部70通过过渡部72至终至部71均匀过渡。所述网片3为闭合的环形,其套装于连接杆2上,在自重及土的作用下整体呈v字形。

一种护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预制若干立柱1,所述立柱1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凹槽由并排的两个凹槽7组成,;

b)将闭合环形的网片3套在两条连接杆2上,沿立柱1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将套有网片的两条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凹槽7的导入部70搁入相邻立柱1的凹槽7的终止部71中,使得任意相邻的立柱1之间均具有柔性网片3,这样的好处在于:任意连接杆2都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c)在每个柔性网片3中填种植土;

d)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

实施例4

一种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立柱1、连接杆2和柔性网片3,所述立柱1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凹槽由并排的两个凹槽7组成,所述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邻立柱1的凹槽7中,所述柔性网片3安装于连接杆2上,形成v字形容置区10。

如图18和图19所示,优选的,所述凹槽7由导入部70和终至部71一体形成,所述终至部71为圆形沉孔,所述导入部70为长条形,其一端与终至部71相连通,另一端一直延伸至立柱1的侧面。所述网片3为一整张,其两侧固定于两连接杆2上,在自重及土的作用下整体呈v字形。

一种护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预制若干立柱1,所述立柱1上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凹槽由并排的两个凹槽7组成,;

b)沿立柱1的高度方向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将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凹槽7的导入部70搁入相邻立柱1的凹槽7的终止部71中,边放置连接杆2边安装柔性网片3,使得任意相邻的立柱1之间均具有柔性网片3,这样的好处在于:任意连接杆2都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c)在每个柔性网片3中填种植土;

d)在种植土中种植植物。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形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