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于后期开挖的地下通道预留接口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6974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于后期开挖的地下通道预留接口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结构、建筑防水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免于后期开挖的地下通道预留接口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发展,地块之间互联互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一些城市新区,各类地下通道的建设逐渐增多。一般的地下通道均位于市政道路下方,连接两侧不同的地块。地下通道作为市政配套工程设施一般会与其上方的道路一起同步施工,而通道与两侧地块的连接施工,通常会由于通道与地块两个不同工程在工期匹配上的问题很难达到同步实施。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地下通道在先行施工完成后会预留条件便于后期地块与通道连接的施工。现有的预留做法是地道施工进入地块红线,在距离地块支护结构外侧0.3~0.5m处预留变形缝,并在地道结构顶板上方设置挡土墙防止后期地块与地道连接基坑开挖时影响已建道路及其下方管线,同时在地道内设置临时封堵墙防止回填土进入地道内,此外还需要保留邻近地块的基坑支护结构以支挡侧面土体。

现有的地道接口预留做法缺点在于如果地块的支护结构是地下连续墙时,后期施工地道与地块连接段时,基坑的开挖宽度仅有0.3~0.5m,在这种环境下机械难以进行施工,人工开挖也十分困难。同时地道两侧的围护结构需要保到连接段实施完成,当采用工法桩作为围护结构时,会增加其租赁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地下通道待连接地块的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时,提供了一种免于后期开挖的地下通道预留接口构造,它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于后期开挖的地下通道预留接口构造,地下通道的端部为地下连续墙,且在地下通道端部靠近地下连续墙位置预留变形缝,其特征在于在地道预留变形缝的两侧设置有牛腿,其中预留变形缝远离地下连续墙一侧为设置在地下通道外侧的通道侧牛腿,在预留变形缝靠近地下连续墙一侧为设置在地下连续墙的地块侧牛腿,在通道侧牛腿与地块侧牛腿相交位置设置止水胶,通过牛腿和止水胶构造形成一个封闭的临时挡土与止水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止水胶为单组分缓膨型密封胶。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地下通道顶板、底板和侧壁与牛腿内侧预留变形缝对应的位置设置预留中埋式止水带,在牛腿内侧预留变形缝的位置处设置可卸式止水带构造,形成永久的主体结构防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地下通道顶板、底板和侧壁内壁与牛腿内侧预留变形缝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可卸式止水带的凹陷部,可卸式止水带构造位于凹陷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地下通道在预留变形缝处在顶板、侧墙和底板结构外侧均通长设置有通道侧牛腿,地块地下墙上通过植筋方式设置一圈对应的通长的地块侧牛腿。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通道侧牛腿离预留变形缝较远一侧的侧面为斜面,斜面与通道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地下通道底板及底板外侧的通道侧牛腿的底部均设置有垫层及防水保护层。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地下通道预留接口的缺点,使得后期通道连接时无需再从地面进行开挖,只需要从地块或地道内凿除洞口处的地下连续墙,在外侧牛腿的保护下,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施工连接段结构。避免了在狭小环境内进行开挖施工的弊端,省去了地道上方的挡土墙和地道内部的临时封堵墙,也无需将地道的支护结构保留到地道施工完成。本发明使得施工更为方便,造价也更为节省。

附图说明

图1地下地道预留接口构造平面图。

图2地下地道预留接口构造剖面图。

图3顶板接口构造详图。

图4底板接口构造详图。

其中包括地块侧牛腿1、通道侧牛腿2、通道侧墙3、预留变形缝4、通道顶板5、通道底板6、单组分缓膨型密封胶7、中埋式止水带8、可拆卸式止水9、植筋10、地下连续墙11(连接时需凿除)、后施工连接段侧墙12、后施工连接段顶板13、后施工连接段底板14、垫层及防水保护层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地下通道的端部为地块已先行实施的地下连续墙11(该地下连续墙设置在后施工地块地下室与地下通道连接部位,在后期施工时需部分被凿除,一般来说,凿除部分为该地下连续墙与地下通道内部空间相对应的位置),且在地下通道端部靠近地下连续墙位置预留变形缝,地下通道在预留变形缝处在通道顶板5、通道侧墙3和通道底板6外侧(迎土面)均通长设置通道侧牛腿2,通道侧牛腿与地道结构同步实施。同时在地块地下墙上通过植筋方式也设置一圈对应的通长的地块侧牛腿1,地块侧牛腿设置在地下连续墙凿除位置的外侧,不影响后续地块与地道连接段的施工。通过地块侧牛腿抵抗地道外侧土压力。在通道侧牛腿2和地块侧牛腿1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内设置单组分缓膨型密封胶7,通过这一措施作为地块与地道连接段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挡水构造。

图3、图4给出了接口的构造详图。其中图3示出的是地下通道顶板接口构造图,图4示出的是地下通道底板接口构造图,地下通道侧墙接口构造图与顶板接口构造图类似,在此不再示出。

如图所示,在地下通道顶板、底板和侧壁内与牛腿内侧预留变形缝对应的位置设置预留中埋式止水带8,在地下通道顶板、底板和侧壁内壁(背土侧)与牛腿内侧预留变形缝的位置处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置可卸式止水带9。

如图所示,在地下连续墙11与地块侧牛腿1对应的位置钻一圈孔,植入钢筋,利用所述钢筋现浇设置地块侧牛腿1。

本发明的免于后期开挖的地下通道预留接口构造的施工方法为,先施工地块侧牛腿,然后在地块侧牛腿的端面设置止水胶,最后再施工地下通道侧牛腿,使其与地块侧牛腿之间形成止水结构,其具体施工步骤步骤为:

第一步、在地块已先行实施的地下连续墙11上植入钢筋,在后施工的地下通道与地块连接段结构外侧设置一圈地块侧牛腿1;

第二步、在地块侧牛腿1与后施工的通道侧牛腿2连接的端面上设置单组分缓膨型密封胶7;

第三步、施工地下通道,地下通道端部预留变形缝,预留变形缝处在通道顶板5、通道侧墙3和通道底板6外侧(迎土面)均通长设置通道侧牛腿2,在地下通道顶板、底板和侧壁内与牛腿内侧预留变形缝对应的位置设置预留中埋式止水带8,地下通道顶板、底板和侧壁内壁(背土侧)与牛腿内侧预留变形缝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止水带的凹陷部。

后期施工时,将地下连续墙11与地下通道对应的位置凿除,然后分别施工后施工连接段底板14、后施工连接段顶板13和后施工连接段侧墙12,在预留的凹陷部内设置可卸式止水带9。

底板、顶板和侧墙处的地下连续墙11需要同步凿除,凿除后浇筑地下通道与地下室连接段,后施工段一般情况下和地下连续墙浇筑在一起形成整体。地下通道变形缝的永久防水主要依靠牛腿内侧地道墙板内预留的中埋式止水带8和可拆卸式止水带9,两个牛腿间的密封胶也可以作为以后永久防水的辅助措施之一。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