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8829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我国地域辽阔,在每年的雨季都会出现汛情,尤其是今年的长江、淮河、海河、松辽等流域纷纷出现雨情汛情,在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最关键时期,南方大部分江河水位持续偏高,全国水库蓄水总量偏多近2成,随着主雨带西伸北抬,雨区将覆盖长江、淮河、海河、松辽等多个流域,可能导致多地汛情齐发。南方地区已遭遇多轮强降雨过程,土壤含水量饱和,防洪工程水毁严重,人力物力消耗较大,洪涝致灾风险进一步加大。北方地区江河洪水产流快,来势猛,防洪体系相对薄弱,小雨大灾的问题较为突出。

很多城市都是依河而建,更有很多房屋建设在河湖边上,在出现汛情时,沿海、沿河或旅游景区、低洼易涝地区安全度汛,尤其是办公场所的走廊、居民楼的楼道入口处内容易进水,雨水形成的水流一旦进入,便会造成财产损失,目前的方法是采用沙袋,沙袋不仅搬运困难,而且沙袋的缝隙仍然会流入水,实际作用有限,这成为防汛工作的一道硬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通过六块板形成的六边形框架来适应楼道或走廊的不同宽度,由橡胶板封堵灌入的雨水,获取了防止水进入房间的诉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包括六块板形成的六边形挡水板、宽度调节机构、顶板a、一侧海绵块、顶板b、另一侧海绵块和橡胶板,六块板相互之间铰接连接形成六边形挡水板,在六块板的前部中间板后部面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座,至少一根拉杆的一端与连接座连接,拉杆另一端的螺杆穿过六块板前部中间板对应的后部中间板后与调节螺母连接,由调节螺母控制六边形挡水板的宽窄,在后部中间板两侧的后部一侧板和后部另一侧板外端与前部中间板两侧的前部一侧板和前部另一侧板外端分别设有顶板a和顶板b,所述顶板a和顶板b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侧海绵块和另一侧海绵块,橡胶板全包裹一侧海绵块、前部一侧板、前部中间板、前部另一侧板和另一侧海绵块上。

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在前部中间板的后部面间隔设有两个连接座,两根拉杆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座连接,两根拉杆另一端的螺杆分别穿过后部中间板间隔设置的孔后分别与两调节螺母连接,由两调节螺母控制六边形挡水板的宽窄。

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在前部中间板的后部面间隔设有两个连接座,两根拉杆一端的u形套卡口分别套在两连接座上,两销轴分别串联两根拉杆的u形套和两连接座后,由两开口销分别固定两销轴。

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所述调节螺母为外六方结构或在调节螺母的外部面两侧分别设有蝶形旋拧片。

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两根拉杆中部分别穿在配重板两侧的套管中。

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在配重板上设有配重。

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后部中间板的前部面一侧通过合页与后部一侧板的前部面一侧连接,后部中间板的前部面另一侧通过合页g与后部另一侧板的前部面一侧连接;前部中间板的后部面一侧通过合页c与前部一侧板的后部面一侧连接,前部中间板的后部面另一侧通过合页d与前部另一侧板的后部面一侧连接;后部一侧板的另一侧前部面通过合页a与前部一侧板的后部面另一侧连接;后部另一侧板的另一侧前部面通过合页f前部另一侧板的后部面另一侧连接形成六边形挡水板。

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在前部一侧板、前部中间板和前部另一侧板的下端分别设有海绵条,所述橡胶板的下端包裹前部一侧板、前部中间板和前部另一侧板的海绵条。

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在前部一侧板的靠近另一侧前部面上设有合页b,所述顶板a内侧面连接所述合页b,在顶板a的两侧内面分别设有内折弯a。

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在前部另一侧板的靠近另一侧前部面上设有合页e,所述顶板b内侧面连接所述合页e,在顶板b的两侧内面分别设有内折弯b。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通过将后部中间板与后部一侧板和后部另一侧板通过合页连接形成后支撑,前部中间板与前部一侧板和前部另一侧板通过合页连接形成前挡水板,由调节螺母和螺杆控制前挡水板前部面的橡胶板封堵水流,由一侧海绵块和另一侧海绵块来适应踢脚线带来的宽度变化获取完全封堵;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沙袋挡水模式,使用时不仅较为轻便,而且挡水效果非常明显,作为防汛物资实现了占地小和容易储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配重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顶板b与另一侧海绵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后部另一侧板与前部另一侧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在楼道或走廊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蝶形旋拧片;2、调节螺母;3、后部中间板;4、后部一侧板;5、拉杆;6、顶板a;7、u形套;8、一侧海绵块;9、合页a;10、合页b;11、内折弯a;12、连接座;13、前部一侧板;14、销轴;15、合页c;16、开口销;17、前部中间板;18、橡胶板;19、合页d;20、前部另一侧板;21、内折弯b;22、顶板b;23、合页e;24、另一侧海绵块;25、合页f;26、配重板;27、螺杆;28、后部另一侧板;29、合页g;30、套管;31、海绵条;32、螺孔;33、配重;34、墙体;35、楼道或走廊。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6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包括六块板形成的六边形挡水板、宽度调节机构、顶板a6、一侧海绵块8、顶板b22、另一侧海绵块24和橡胶板18,后部中间板3的前部面一侧通过合页与后部一侧板4的前部面一侧连接,后部中间板3的前部面另一侧通过合页g29与后部另一侧板28的前部面一侧连接;前部中间板17的后部面一侧通过合页c15与前部一侧板13的后部面一侧连接,前部中间板17的后部面另一侧通过合页d19与前部另一侧板20的后部面一侧连接;后部一侧板4的另一侧前部面通过合页a9与前部一侧板13的后部面另一侧连接;后部另一侧板28的另一侧前部面通过合页f25前部另一侧板20的后部面另一侧连接形成六边形挡水板,在前部中间板17的后部面间隔设有两个连接座12,两根拉杆5一端的u形套7卡口分别套在两连接座12上,两销轴14分别串联两根拉杆5的u形套7和两连接座12后,由两开口销16分别固定两销轴14,两根拉杆5另一端的螺杆27分别穿过后部中间板3间隔设置的孔后分别与两调节螺母2连接,由两调节螺母2控制六边形挡水板的宽窄,所述调节螺母2为外六方结构或在调节螺母2的外部面两侧分别设有蝶形旋拧片1,两根拉杆5中部分别穿在配重板26两侧的套管30中,在配重板26上设有配重33,在前部一侧板13的靠近另一侧前部面上设有合页b10,所述顶板a6内侧面连接所述合页b10,在顶板a6的两侧内面分别设有内折弯a11;在前部另一侧板20的靠近另一侧前部面上设有合页e23,所述顶板b22内侧面连接所述合页e23,在顶板b22的两侧内面分别设有内折弯b21,所述顶板a6和顶板b22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侧海绵块8和另一侧海绵块24,橡胶板18全包裹一侧海绵块8、前部一侧板13、前部中间板17、前部另一侧板20和另一侧海绵块24上。

结合附图4,在前部一侧板13、前部中间板17和前部另一侧板20的下端分别设有海绵条31,所述橡胶板18的下端包裹前部一侧板13、前部中间板17和前部另一侧板20的海绵条31,由海绵条31形成地面的防水渗入。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汛情来临时的楼道或走廊的挡水装置,结合附图1~5,使用时,将橡胶板18朝向来水方向放置在楼道或走廊35中,并使顶板b22另一侧海绵块24外侧的橡胶板18、顶板a6一侧海绵块8外侧的橡胶板18顶在楼道或走廊35两侧的墙体34相对面上,使用调节螺母2的螺孔32强行收紧拉杆5的螺杆27,这时应当按压本发明使前部中间板17、前部一侧板13和前部另一侧板20下端的橡胶板18压紧楼道或走廊35的地面“也可在配重板26上放置沙袋或砖块等重物形成的配重33”,其中顶板a6上的一侧海绵块8和顶板b22上的另一侧海绵块24分别自适应的贴紧墙体34的墙面获取完全封堵。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