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345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房屋建筑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房屋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十分复杂的工序。在房屋的地下室建造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防止地面上的水渗透入地下室,给地下室停放的车辆、摆放的设备造成损坏。现有的房屋建筑过程中地下室防水施工不够完善,导致防水效果一般。

现有的地下室一般具有混凝土顶层,在混凝土层上部设置防水膜或者涂刷防水涂料,这种结构能够带来一定的防水效果,尤其是在使用前期。但是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混凝土热胀冷缩、防水材料本身问题以及施工接缝处处理不当,再加上水压高低不停变化,导致地下室经常出现渗水、漏水等现象。这是行业内的难题,难以彻底解决。

在实际施工中,面对地下室渗水问题,一般采用涂刷防水涂料等方式来解决。但对于一些重要的场合,例如设备间、地下室出入口、闸机等位置,些微的渗水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这些部位需要更为稳定的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制成的侧墙及顶层,所述侧墙及顶层垂直连接;在所述侧墙与地下室地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引水渠;在所述侧墙上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横断面为u型,导流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于侧墙,导流板顶部及底部均为开口结构;在顶层的底面设置有防水膜,防水膜为矩形结构,防水膜倾斜设置,防水膜具有顶端、底端及两个侧端,所述顶端及两个侧端固定连接于顶层,所述底端连接于所述导流板的顶部,使得顶层渗漏的水能够沿着防水膜流动至导流板进而流入引水渠。

可选地,所述顶端通过顶板与顶层连接,所述侧端通过侧板与顶层连接,所述底端通过底板与导流板连接;所述顶板为条形结构,所述侧板为楔形结构,侧板较小的一端靠近顶板,侧板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底板;侧板的顶边固定连接于顶层,防水膜的侧端固定连接于侧板的底边;所述底板的纵切面为倒u型结构,底板扣设于导流板的顶部边缘并与导流板固定连接;底板位于所述导流板及侧墙之间的部位为内侧部,所述防水膜的底端自底板的上方折弯延伸至所述内侧部及导流板之间并固定。

可选地,所述底板的外侧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呈l形,支撑片具有倾斜设置的支撑部;所述防水膜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根纵杆及一根横杆,两根纵杆相平行设置;所述纵杆倾斜地设置于防水膜的下方且垂直于底板,纵杆具有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段及支撑段,连接段呈平板结构,支撑段呈圆管结构,两根纵杆的连接段分别与两个支撑片铰接,且连接段贴合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纵杆的上端部,所述横杆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及第二段的端部相贴合且底部边缘相铰接,使得横杆的中部能够被向上翻转且不能被向下翻转。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用金属制成,所述顶板、底板及侧板均用金属制成,所述横杆及纵横用塑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引水渠的两端部设置有反光条。

可选地,所述顶端与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侧端与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的外侧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端部与导流板抵接使得底板、导流板及防水膜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防水膜的中部凹向下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应用于地下室中重要的区域,能够有效地防止地下室渗水,有效地对设备及使用者提供保护,并且其容易维修更换,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对故障进行处理,可以广泛应用于房屋施工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中底板与导流板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中纵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段及第二段贴合;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横杆向上翻转。

附图标记汇总:侧墙11、顶层12、引水渠13、导流板14、防水膜15、顶端16、底端17、侧端18、顶板19、侧板20、底板21、内侧部22、支撑片23、支撑部24、支撑机构25、纵杆26、横杆27、连接段28、支撑段29、第一段30、第二段31、紧固螺栓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阅图1-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应用于地下室中重要的区域,能够有效地防止地下室渗水,有效地对设备及使用者提供保护,并且其容易维修更换,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对故障进行处理,可以广泛应用于房屋施工中。

如图1所示,这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制成的侧墙11及顶层12,所述侧墙11及顶层12垂直连接;在所述侧墙11与地下室地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引水渠13;在所述侧墙11上设置有导流板14,所述导流板14的横断面为u型,导流板14的两侧固定连接于侧墙11,导流板14顶部及底部均为开口结构;在顶层12的底面设置有防水膜15,防水膜15为矩形结构,防水膜15倾斜设置,防水膜15具有顶端16、底端17及两个侧端18,所述顶端16及两个侧端18固定连接于顶层12,所述底端17连接于所述导流板14的顶部,使得顶层12渗漏的水能够沿着防水膜15流动至导流板14进而流入引水渠13。

这种地下室防水结构主要可以应用于地下室的重要场合,当然也可以全部地下室均运用。重要场合例如地下室出入口、设备间、人行通道、闸机位置。通过上述防水结构、再配合地下室自身的其他防水设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地下室渗水对重要场合造成影响。并且当防水结构有损坏时,由于各部件为裸露的设置方式,使其能够快速进行维修更换,缩短故障持续时间,给地下室的使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侧墙11及顶层12是地下室的主体结构。在侧墙11与地下室地面处设置了引水渠13。在地下室有诸多管道例如水管、燃气管、抽气管等,这些管道可以贴着侧墙11向下布置并设置在引水渠13内侧,有利于保障行人及车辆行驶安全,也有利于地下室的美观。

地下室上方为地面,地面多为土质结构。地下室的顶层12位于地面土层的下方,土层内的积水向下渗透自顶层12向地下室渗透。在本发明提供的地下室防水结构中,在顶层12的下方设置防水膜15,防水膜15具有不透水性,防水膜15倾斜设置且底端17连接导流板14,导流板14竖直设置且连通引水渠13,使得顶层12渗下的水能够沿着防水膜15流入导流板14,进而流入引水渠13,使得防水膜15下方的区域保持干燥,保护该重要场合的干燥。矩形结构的防水膜15形成矩形的防水区域,能够大范围对重要区域起到防水保护作用。防水膜15裸露于外部,各个端部连接顶层12或者导流板14,当防水膜15产生裂缝或者其他状况时能够快速对防水膜15进行更换处理,使其继续起到防水保护作用。

如图2-图4所示,所述顶端16通过顶板19与顶层12连接,所述侧端18通过侧板20与顶层12连接,所述底端17通过底板21与导流板14连接;所述顶板19为条形结构,所述侧板20为楔形结构,侧板20较小的一端靠近顶板19,侧板20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底板21;侧板20的顶边固定连接于顶层12,防水膜15的侧端18固定连接于侧板20的底边;所述底板21的纵切面为倒u型结构,底板21扣设于导流板14的顶部边缘并与导流板14固定连接;底板21位于所述导流板14及侧墙11之间的部位为内侧部22,所述防水膜15的底端17自底板21的上方折弯延伸至所述内侧部22及导流板14之间并固定。

上述设置方式,有利于快速进行防水膜15的拆装,进一步提升防水结构的维修更换效率。

顶端16通过顶板19连接在顶层12上,顶端16与顶板19密封连接,使防水效果好,更换快。侧端18通过侧板20与顶层12连接,侧板20为楔形结构,有利于防水膜15形成倾斜结构,有利于水的流动。底端17通过底板21连接在导流板14的顶部,使得水能够完好不漏地从防水膜15流动至导流板14,不会在防水膜15与导流板14之间泄漏。

如图4所示,底板21为u型的结构,方便卡接在导流板14的顶部,底板21内侧形成内侧部22,防水膜15的底端17部自底板21的上方延伸至导流板14的内侧,并弯折固定在内侧部22与导流板14之间,使防水膜15稳定地连接在底板21处,同时使防水膜15上的水能够不向外部泄漏。

在本方案中,防水膜15所承接的是顶层12向下渗漏的水,这种水的特性是很小,一般为滴状,几乎不可能成股留下,因此将防水膜15设置为倾斜结构,且防水膜15的侧端18固定连接在楔形结构的侧板20的底边,不会使防水膜15上的水自防水膜15的侧部流出。

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21的外侧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支撑片23,所述支撑片23呈l形,支撑片23具有倾斜设置的支撑部24;所述防水膜15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25;所述支撑机构25包括两根纵杆26及一根横杆27,两根纵杆26相平行设置;所述纵杆26倾斜地设置于防水膜15的下方且垂直于底板21,纵杆26具有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段28及支撑段29,连接段28呈平板结构,支撑段29呈圆管结构,两根纵杆26的连接段28分别与两个支撑片23铰接,且连接段28贴合于所述支撑部24;所述横杆2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纵杆26的上端部,所述横杆27包括第一段30及第二段31,所述第一段30及第二段31的端部相贴合且底部边缘相铰接,使得横杆27的中部能够被向上翻转且不能被向下翻转。

通过支撑片23及支撑机构25的设置,使得防水膜15的中部部位能够得到支撑,使防水膜15寿命更长,且支撑机构25为可活动的设置方式,通过操作支撑机构25能够将防水膜15中部的积水推动至导流板14。

支撑片23为两片,沿着底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支撑部24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防水膜15的倾斜方向一致,且与底板21的底边倾斜方向一致。支撑机构25的两个纵杆26的端部设置在支撑片23上,并且贴合在支撑部24上,通过支撑部24的支撑作用使得纵杆26能够保持稳定且保持倾斜状态,使纵杆26的上端部将防水膜15的底部支撑。

纵杆26为一体式结构,且具有连接段28及支撑段29,连接段28为平板结构,方便与支撑片23铰接,且方便贴合于支撑部24,使支撑部24将纵杆26支撑;支撑段29为圆管结构,能够扭动,并配合横杆27动作。横杆27外侧端18部与纵杆26的端部固定连接,横杆27为两段式结构,第一段30与第二段31为铰接关系。

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段30及第二段31的端面贴合,底部相铰接,使得横杆27不能够向下翻转,且能够向上翻转。

在使用时,支撑机构25位于防水膜15下方,且位于防水膜15下方的中部位置,能够对防水膜15起到承托的作用,有助于延缓防水膜15的老化,提升寿命。圆管结构设置的纵杆26,使得纵杆26能够扭动。在防水膜15中部产生积水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地下室的地面上,手持工具推动第一段30及第二段31的连接处,使横杆27向上翻转,能够将防水膜15的中部位置顶起,使得防水膜15内的积水向下流动至导流板14,有助于技术的排出。

所述导流板14用金属制成,所述顶板19、底板21及侧板20均用金属制成,所述横杆27及纵横用塑料制成。导流板14、顶板19、底板21及侧板20用金属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及硬度,能够稳定地承载各部件。横杆27及纵杆26采用塑料制成。使得支撑机构25轻便,不会对支撑片23产生太大的压力。且能够方便地产生扭动。

所述引水渠13的两端部设置有反光条。反光条设置使得车辆能够看清楚引水渠13,不会撞上去。

所述顶端16与顶板19可拆卸连接,所述侧端18与侧板20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21的外侧设置有紧固螺栓32,紧固螺栓32的端部与导流板14抵接使得底板21、导流板14及防水膜15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将底板21扣设在导流板14的顶部,将防水膜15的底端17部夹在内侧部22与导流板14之间,旋拧紧固螺栓32将底板21紧固,使得各部件稳定地连接在导流板14上。

所述防水膜15的中部凹向下设置。这种结构及位置设置有助于积水向防水膜15中部流动,通过防水膜15的中间位置流向导流板1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