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8887阅读:19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线路施工作业固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



背景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规定紧线、撤线前,应检查拉线、桩锚及杆塔。必要时,应加固桩锚或加设临时拉绳。拆除杆上导线前,应先检查杆根,做好防止倒杆措施,在挖坑前应先绑好拉绳。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作业地理条件多变,遇到沙地、软质土、粘土等地理条件时,常规地锚受力往往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如果不采取地锚加固措施,往往会给施工作业埋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老式地锚为实心圆柱体,笨重,不便于山地间人力转运。

同时老式地锚在遇到沙地、软质土、粘土等地理条件时,需要预先开挖地锚坑,然后把地锚埋在地下,施工开挖量大,劳动强度高,且施工完成后,地锚回收困难,总体效率低,施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老式地锚在遇到沙地、软质土、粘土等地理条件时,需要预先开挖地锚坑,然后把地锚埋在地下,施工开挖量大,劳动强度高,且施工完成后,地锚回收困难,总体效率低,施工成本较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解决老式地锚在遇到沙地、软质土、粘土等地理条件时,需要预先开挖地锚坑,然后把地锚埋在地下,施工开挖量大,劳动强度高,且施工完成后,地锚回收困难,总体效率低,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包括锚叶,还包括空心圆柱体锚杆,锚杆的一端设置有锚尖,锚杆内还设置有锚叶行程轴,锚杆上还设置有与锚叶匹配的方形窗孔,锚叶穿过窗孔铰接在锚叶行程轴上,所述锚叶行程轴可在锚杆内沿轴向运动,当锚叶行程轴向远离锚尖的一端移动时,锚叶合拢,当锚叶行程轴向靠近锚尖的一端移动时,锚叶展开。

在使用时,将锚尖和锚杆插入地里,通过将锚叶行程轴向靠近锚尖的方向移动,锚叶在锚叶行程轴和窗孔下边缘的作用下展开,锚杆及锚叶共同承受向上的拉力;在收起时,将锚叶行程轴向远离锚尖的方向移动,锚叶在锚叶行程轴和窗孔上边缘的作用下收起合拢,然后将锚杆从地里抽出即可。而传统的坑式地锚在安装时,需要先开挖一个长方形深坑,然后将地锚埋入地锚坑中,再将坑填平才能够使用,工作量较大,劳动强度大;在取出时,也需要开挖地锚坑,不利于回收。本方案采用的地锚,在工作时,先将锚尖插入地中,向下压至窗孔埋入地面,通过将锚叶行程轴向靠近锚尖的方向移动,锚叶从窗孔中向下伸出,同时,在窗孔下缘的作用下向外展开,随着锚叶行程轴的下移,锚叶破开土壤逐渐展开增大受力面积,达到与传统坑式地锚相同的固定效果;在拔出时,先将锚叶行程轴向远离锚尖的方向移动,锚叶沿破开的土壤收拢至初始状态,最后拔出地锚即可。有效解决老式地锚在遇到沙地、软质土、粘土等地理条件时,需要预先开挖地锚坑,然后把地锚埋在地下,施工开挖量大,劳动强度高,且施工完成后,地锚回收困难,总体效率低,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所述锚叶至少分为两层,每层包括不少于三片锚叶,每层锚叶沿锚叶行程轴径向均匀分布,相邻两层锚叶交叉分布。

采用多层多片锚叶的设计使整个地锚的抓地力更强,性能更好,同时,采用上述分布的锚叶,在水平各个方向上的抗拉力相同。

所述锚叶行程轴为空心圆柱体,长度比锚杆短至少30cm,锚叶行程轴远离锚尖一端的空心管内壁设置有螺纹。由于锚叶长度一般大于30cm,而在工作过程中,锚叶行程轴的可移动的距离要接近锚叶的长度才能使锚叶充分展开,而锚叶行程轴的可移动的距离与其长度与锚杆的差值成正比关系。

便于锚叶行程轴在锚杆内有充分的移动空间,同时,锚叶行程轴远离锚尖一端的空心管内壁设置有螺纹便于其他设备与锚叶行程轴连接,带动锚叶行程轴移动,如液压推杆。

所述锚杆远离锚尖的一端还设置有与锚叶行程轴内壁螺纹匹配的带螺帽的长螺杆,所述长螺杆通过固定在锚杆内的轴承与锚杆匹配,其中螺帽部分位于轴承远离锚尖的一面,螺杆部分位于另一面。

通过长螺杆与锚叶行程轴内壁上的螺纹匹配,由于锚叶行程轴仅能在锚杆内沿轴向运动,当长螺杆旋入或旋出时,如果长螺杆的位置固定,则锚叶行程轴在锚杆内上升或下降,将锚叶合拢或展开。

所述锚杆上还设置有与长螺杆的螺帽匹配的封盖,所述封盖与轴承连接,限制螺帽在锚杆轴向上的运动。

为长螺杆设置封盖,避免长螺杆从上端脱出锚杆。

所述封盖通过螺栓连接在轴承靠近锚杆的部分上。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有效的限定封盖与轴承之间的距离,进而限制螺帽在锚杆轴向上的运动。

还包括在锚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拉绳猫耳,所述三个拉绳猫耳均匀分布在锚杆外壁的同一平面上。

采用上述结构的地锚,其中任意两个拉绳锚耳可与另外两根地锚相连形成梅花桩,用于输电、配电线路施工时需要受大拉力的情况。剩余一个拉绳锚耳,用于固定各种临时拉绳或风绳。

所述锚杆两端还设置有与锚叶行程轴匹配的限位环。

限位环用来控制行程轴在锚杆内上下运动时不发生偏移。

限位环圆周上均匀分布若干个通孔。

在锚杆内进入沙土后可以通过通孔将锚杆内的沙土清出。

所述锚尖为封闭式,外形呈锥形,内部为空心结构,锚尖的尖端部分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如采用钨钢或者钛铝合金材料,在保证强度的同时,降低地锚的重量,便于运输和布设。同时,锚尖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与锚杆连接,如螺纹连接,在连接部还设置有避免泥沙侵入的密封圈,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地面换用不同的锚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结构简单,连接组装方便;

2、本发明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适用于不同土质、受力性能优越;

3、本发明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携带方便、易回收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配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锚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锚尖,2-锚杆,3-锚叶行程轴,4-锚叶,5-限位环,6-轴承,7-长螺杆,8-封盖,9-螺栓,10-拉绳猫耳,11-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包括长20cm宽4cm的6片锚叶4,还包括长150cm直径8cm厚1cm的空心圆柱体锚杆2,锚杆的一端设置有钨钢锚尖1,锚杆2内还设置有长110cm直径4cm的锚叶行程轴3,锚杆2上还设置有与锚叶4匹配的方形窗孔11,锚叶4穿过窗孔11铰接在锚叶行程轴3上,所述锚叶行程轴3可在锚杆2内沿轴向运动,当锚叶行程轴3向远离锚尖1的一端移动时,锚叶4合拢,当锚叶行程轴3向靠近锚尖1的一端移动时,锚叶4展开。所述锚叶4分为两层,每层包括三片锚叶4,每层锚叶4沿锚叶行程轴3径向均匀分布间隔120°,相邻两层锚叶4交叉分布,即在投影面上相邻的两片锚叶4间隔60°。所述锚叶行程轴3为空心圆柱体,锚叶行程轴3远离锚尖1一端的空心管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锚杆2远离锚尖1的一端还设置有与锚叶行程轴3内壁螺纹匹配的带螺帽的长1m直径5cm的长螺杆7,所述长螺杆7通过固定在锚杆2内的滚珠轴承6与锚杆匹配,其中螺帽部分位于轴承6远离锚尖1的一面,螺杆部分位于另一面。所述锚杆2上还设置有与长螺杆7的螺帽匹配的封盖8,所述封盖8与轴承6连接,限制螺帽在锚杆2轴向上的运动。所述封盖8通过螺栓9连接在轴承6靠近锚杆2的部分上。所述锚杆2两端还设置有与锚叶行程轴3匹配的限位环5。限位环5圆周上均匀分布若干个直径5mm的通孔。所述锚尖1为封闭式,外形呈锥形,内部为空心结构,还包括在锚杆2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拉绳猫耳10,所述三个拉绳猫耳10均匀分布在锚杆2外壁的同一平面上。采用上述结构的地锚,在保证抗拉性的同时,由于大量采用空心结构,重量只有传统地锚的70%。

实施例2

本实例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该地锚可作为常规地锚单独使用,地锚需与地面成75度左右夹角,使用大锤锤击,使地锚深入地下部分接近拉绳锚耳10即可。如在沙地、松软地质使用时,通过外六角套筒扳手旋转长螺杆7,锚叶行程轴3在锚杆2内沿长螺杆7向下运动,双层锚叶4展开,增大地锚抗拔能力。

实施例3

根据地理条件及施工受力需要,可设置梅花桩形式,主地锚在前,两根辅助地锚在后呈三角形布置,三根地锚与地面均成75度左右夹角,主地锚与辅助地锚间隔1.5米左右,主地锚上面的拉绳锚耳10采用双钩紧线器与辅助地锚的拉绳锚耳10相连,通过调节双钩紧线器,形成一个整体受力的梅花形状。

实施例4

本实例所述一种轻型大锚固力地锚可回收反复使用,使用完毕需要拆除时,通过外六角套筒扳手旋转长螺杆7,锚叶行程轴3在锚杆2内沿长螺杆7向上运动,双层锚叶4合拢到锚杆2内,地锚即可轻松取回。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