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960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集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在降水量比较大时,城市中常常会发生洪涝,发生洪涝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严重时甚至会损坏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雨水收集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或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雨水的渗入量,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可见,节约用水对我们每个公民来说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义务。在现有技术中,已经认识到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收集雨水可以用于绿化,冲厕所等,减少使用城市自来水,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作为地面及地下水源的一种有力补充,雨水不仅可用于植被灌溉等,对其进行汇集利用更是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同时,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所有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物的生存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淡水资源更是人类和陆地上生物的生存之本,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目前常用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檐沟和雨水斗,雨水斗设在屋面雨水由檐沟进入雨水管道的入口处,具有集雨量大和效率高的优点,还有一些通过增大集雨面积及采用双层滤网过滤的方式有效地提高雨水收集量以及采用储水池对其进行归集并进行自然沉降处理,但

这些装置在用过一段时间后,都需要手动或人工清理维护,而清洗时采用电动装置,有发生漏电等安全性问题,安全性不高。因此,发明出一种既安全又能高效收集雨水的装置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雨水收集装置在用过一段时间后,都需要手动或人工清理维护,而清洗时采用电动装置,安全性不高,有发生漏电等安全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格栅、弃流区、过滤区、储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格栅的底部,格栅内设有栅板,弃流区位于格栅的下方,弃流区与格栅之间设有限流孔板,限流孔板内有两个筛板上下分布,弃流区的一侧下方设有弃流管,弃流区的两端设有支撑块,两支撑块中间支撑漏斗,漏斗中间放置浮球,弃流区的另一侧上方设有出水管,雨水从出水管进入弃流区旁边的过滤区,过滤区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内装填活性炭,过滤区的下方为储存区,过滤区与储存区之间设有阻流墙,储存区内设有压力块,储存区底部设有滑块,滑块上方设有弹簧,滑块下方连接滑道,滑块内中间连接调节杆,调节杆上有三个调节点,其中中间的调节点下方设有木块,调节杆的末端悬挂小球,小球堵住调节杆上方的出水管。

所述栅板的倾斜角度为30~60℃,能够来回活动。

所述限流孔板中下方的筛板能够来回活动。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首先利用格栅中的栅板去除大的固体颗粒,并由于初期雨水在流动过程中掺杂进大量的悬浮物及污泥,利用漏斗以无压状态将初期雨水从弃流管出流,随着流量增大,漏斗下部出口无法及时排出,液面上升,浮球体紧贴漏斗底部出口,从而收集后期雨水,再利用过滤网内的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以及储存区内设置压力块,避免储存区受到污染,从而提高雨水收集的质量。

(2)本发明设置栅板的过程中,倾斜放置以及可自由活动,将栅板中物质倒出,避免发生堵塞,设置上下分布的筛板的过程中,下方的筛板可自由活动,从而控制水量,避免流量太大处理不当的问题,设置储存区内出水开关,通过一系列挤压过程中,达到出水的目的,本发明雨水自上而下流动清洗,装置设置过程中,无电动装置,也就避免发生漏电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格栅;2﹑弃流区;3﹑过滤区;4﹑储存区;5﹑进水口;6﹑栅板;7﹑阻流墙;8﹑限流孔板;9﹑弃流管;10﹑出水管;11﹑过滤网;12﹑支撑块;13﹑漏斗;14﹑浮球;15﹑压力块;16、滑块;17、小球;18、调节杆;19、弹簧;20、滑道;21、调节点;22、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包括格栅1、弃流区2、过滤区3、储存区4,所述进水口5位于格栅1的底部,格栅1内设有栅板6,栅板6的倾斜角度为30~60℃,能够来回活动,能够去除大的固体颗粒,弃流区2位于格栅1的下方,弃流区2与格栅1之间设有限流孔板8,限流孔板8内有两个筛板上下分布,下方的筛板可自由活动,从而控制水量,弃流区2的一侧下方设有弃流管9,弃流区2的两端设有支撑块12,两支撑块12中间支撑漏斗13,漏斗13中间放置浮球14,从而可以排除初期污染量大的雨水,弃流区2的另一侧上方设有出水管10,雨水从出水管10进入弃流区2旁边的过滤区3,过滤区3内设有过滤网11,过滤网11内装填活性炭,能够吸附雨水中有害物质,过滤区3的下方为储存区4,过滤区3与储存区4之间设有阻流墙7,储存区4内设有压力块15,储存区4底部设有滑块16,滑块16上方设有弹簧19,滑块16下方连接滑道20,滑块16内中间连接调节杆18,调节杆18上有三个调节点21,其中中间的调节点21下方设有木块22,调节杆18的末端悬挂小球17,小球17堵住调节杆18上方的出水管10。

本发明工作时,屋面雨水从进水口5进入格栅1,并通过栅板6去除大的固体颗粒流过栅板6后的雨水通过上下限流孔板8流入弃流区2内,初期雨水通过漏斗13以无压状态从弃流管9出流,随着流量增大,漏斗13下部出口无法及时排出,导致浮球14紧贴漏斗13底部出口,弃流管14停止出水,后期雨水从出水管10流至过滤区3,通过过滤网11进行吸附,吸附后的雨水通过阻流墙7进入储存区4内,大量的雨水对压力块15进行挤压,使其下降,当压力块15碰到弹簧19以及接触滑块16继续挤压时,滑块16从滑道20落下,导致调节杆18通过调节点21进行弯曲,由于中间调节点21下方的木块22,所以两边的调节点21将中间的调节点21向上移动,从而带小球17的调节杆18向下移动,这时小球17离开出水管10,出水管10打开,水便流出。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