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4169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当中以水资源的污染尤为突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然而,我国的大部分河湖及湿地都受到了污染。受污染的河湖及湿地的淤泥之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被释放出来进入到水体之中,造成水体水质变坏。污染物会沉积在水体底部淤泥层中,成为水体污染的内源,不但影响水质,而且非常不利于自然水体自净,致使水质持续向坏的方向发展。淤积的淤泥也将影响河湖及湿地的水利和生态调节作用。

为了清除水体污染,提高水利和生态调节作用,传统方法采用河湖及湿地底部淤泥疏浚,不仅运行成本高,而且存在破坏河湖及湿地生态的问题。具体的,由于河湖或湿地底泥表面生长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及其种质资源,是一个较为稳定、拥有一定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而采用河湖及湿地底部淤泥疏浚具有以下几方面问题:1、传统清淤设备对河底扰动较大,破坏了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环境,在后续生态恢复时间长。2、河湖及湿地底部淤泥疏浚的方法对河湖底部生长的生物群落影响较大,使水底的生物发生较大的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原始生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对保持水底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利。3、采用河湖底部淤泥疏浚后,原有生物种群的恢复难度大,底泥中的生物及其种质资源库都随疏浚底泥被移除,水底的植被恢复缺少种源,很难恢复到原有的面貌。4、原有的水文化无法修复,水中所特有的水生植被代表某一地区的文化特征,清除这些植物对保护当地的水文化有破坏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清淤方法破坏河湖及湿地生态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河湖及湿地的开挖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划分成n个网格单元;同时,精准定位所述开挖区域,将所述开挖区域进行分层,上层为生态层,下层为淤泥层;

将第一处网格单元的生态层与淤泥层移除,形成第一空白网格单元;

铲取第二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移至所述第一空白网格单元处后,去除所述第二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形成第二空白网格单元;

铲取第三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移至所述第二空白网格单元处,去除所述第三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形成第三空白网格单元;

依次类推,直至将第n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移至所述第n-1空白网格单元处后,去除所述第n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形成第n空白网格单元,完成河湖及湿地的整体保护性生态清淤。

本发明提供的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将开挖区域分层为生态层和淤泥层,通过将生态层依次转移的方式实现整体移植,在保留生态层的前提下有效疏浚底层淤泥,不仅可以异位消减内源污染,具有良好的清淤效果,有利于增加库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保留生态层的前提下疏浚底层淤泥,实现生态清淤,有利于保留水底生物群落和种质资源库,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保护区域水文化特色。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清淤对底泥的扰动,减少底泥营养盐释放到水底中,避免因清淤扰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栖运载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中属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0—船体、20—第一驱动机构、30—属具、40—第二驱动机构、11—驾驶室、21—履带、22—螺旋桨、31—支架、32—铲板、33—安装架、34—升降机构、35—切割机构、36—连接架、41—第二液压缸、37—第二滚轮、311—第一导向槽、312—避让孔、320—疏水孔、331—立柱、332—第一连接部、333—第二连接部、341—第一液压缸、342—滑轮、351—切刀、352—驱动组件、353—连接件、3310—第二导向槽、3521—传动件、3522—第一滚轮、h—切刀的插入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结合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对河湖及湿地的开挖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划分成n个网格单元;同时,精准定位所述开挖区域,将所述开挖区域进行分层,上层为生态层,下层为淤泥层;

s02.将第一处网格单元的生态层与淤泥层移除,形成第一空白网格单元;

s03.铲取第二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移至所述第一空白网格单元处后,去除所述第二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形成第二空白网格单元;

s04.铲取第三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移至所述第二空白网格单元处,去除所述第三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形成第三空白网格单元;

s05.依次类推,直至将第n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移至所述第n-1空白网格单元处后,去除所述第n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形成第n空白网格单元,并将保存的第一处网格单元的生态层移至空白网格单元处,完成河湖及湿地的整体保护性生态清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将开挖区域分层为生态层和淤泥层,通过将生态层依次转移的方式实现整体移植,在保留生态层的前提下有效疏浚底层淤泥,消减内源污染,具有良好的清淤效果,有利于增加库容。更重要的是,在保留生态层的前提下疏浚底层淤泥,实现了生态清淤,有利于保留水底生物群落和物种,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保护区域水文化特色。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清淤对底泥的扰动,减少底泥营养盐释放到水底中,避免因清淤扰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具体的,上述步骤s01中,结合河湖及湿地的植物分布情况对开挖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将所述开挖区域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优选的,所述网格单元为方形,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单元的大小为(1-2)m×(1-2)m。合适的网格单元大小,不仅能够使适配常规的清淤设备,而且,不会由于网格单元的规格过大,在将所述生态层转移的过程中散落或分裂,从而可以保留河湖及湿地生态群落和物种的原生环境,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同时,对所述开挖区域进行精确定位和勘察,获悉河湖及湿地的植被或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开挖区域的分层提供依据。具体的,根据勘察所得到的生物分布情况将所述开挖区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涵盖了生物根系、底栖动物的活动区域,命名为生态层,下层为淤泥层。

优选的,所述生态层的高度为20-100cm。合适的生态层高度,可以保护绝大多数生物的大部分根系,且能基本上将底栖动物等的活动区域留存,可以在清淤过程中最大程度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本发明实施例中,清除淤泥层的厚度根据河水深度、水生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优选的,所述淤泥层的高度为0.5-1m。若所述淤泥层的高度较薄,则清淤效果可能不好;若所述淤泥层的高度过厚,则生态层转移后,由于深度发生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不利于其生长。

上述步骤s02中,选取任一一处网格单元作为第一处网格单元,将所述第一处网格单元的生态层与淤泥层移除,形成第一空白网格单元,为清淤设备开始清淤工作提供工作空间。该步骤中,移除生态层与淤泥层的方法没有严格限制,可以采用常规的清淤设备实现。

上述步骤s03中,铲取第二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移至所述第一空白网格单元处。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铲取所述生态层进行移植时,所述生态层的下表面为水平面,以便铲取及回填时不易松散,有利于生态保护。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含有铲板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铲取铲取生态层。采用含有铲板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铲取生态层时,可以保证所述生态层的下表面为水平面,从而在铲取、保存及回填时生态层不易松散。

具体的,请参阅图3至图5,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含有铲板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铲取行说明。该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包括船体10、第一驱动机构20以及属具30,其中,第一驱动机构20设置在船体10上,用于驱使船体10分别在陆地和水面上行走,属具30可活动地连接在船体10的前端;此处,属具30包括支架31、铲板32、安装架33以及升降机构34,其中,铲板32固定设置在支架31的底部,安装架33的一侧与支架31连接,安装架33的另一侧与船体10的前端连接,升降机构34设置在安装架33上,用于驱使支架31升降;具体地,铲板32自支架31的底部一端延伸至支架31的底部另一端,并且铲板32自支架31的底部朝支架31的前侧延伸形成有装载区域(未标注),即铲板32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整片式板状件,支架31与安装架33相平行,铲板32的底面与支架31相垂直,整个属具30呈“l”状。

由于清淤作业的环境较为复杂,既有干枯河床的环境,又有水位较深的湖泊、水库的环境,因此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需要装配既可在陆地上行进又可在水面上行进的第一驱动机构20,可以理解的是:陆地既包括位于水平面上的地面,又包括位于水平面下干枯的河床、湖底等;第一驱动机构20包括适合在陆地上运行和适合在水上运行的两套机械组件,其中,适合在陆地上运行的机械组件如:轮组等,适合在水上运行的机械组件如:划桨等,这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配置,此处不作唯一限定。清淤作业时,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在第一驱动机构20的驱动下行进至作业区域的边缘,接着利用属具30中的升降机构34驱使支架31下降,支架31带动铲板32下降一定深度,接着铲板32在第一驱动机构20的驱动下向前移动,并且插入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的底部,直至该土壤填充整个装载区域,接着利用升降机构34驱动支架31上升,支架31带动铲板32上升将装载区域内的该部分土壤从整个土层中提升分离出来,接着在第一驱动机构20的驱动下转运至其它区域暂时保存,如此,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将清淤作业区域内的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全部转移至暂存区域保存,然后进行清淤作业,待清淤作业完毕后,再将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重新运回原来位置,进而恢复该清淤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将覆盖有生物群落的表层土壤提升分离后,可在其它清淤设备或装置的配合下,直接对该土壤底侧的淤泥进行疏浚或清理,待清淤完成后,立刻将该覆盖有生物群落的表层土壤放回原来位置,接着对下一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区域进行清淤作业,这样无需寻找另一暂存区域,提高了清淤效率,此处不对清淤的步骤作唯一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在船体10上设置第一驱动机构20以及在其前端装配整片式的铲板22,在第一驱动机构20的驱动下船体10可分别在陆地和水面上行走,通过铲板22可将覆盖有生物群落的表层土壤完整地从整个土层中分离出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清淤设备无法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及将作业区域的底部表层生物群落完整地转移的技术问题,扩大了设备的作业范围,提高了生态清淤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驱动机构20包括履带21和螺旋桨22,其中,履带21连接在船体10的相对两侧,螺旋桨22连接在船体10的后端。具体地,履带21可转动地连接在船体10的左右两侧,螺旋桨22可转动地连接在船体10的后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机构20还包括驱使履带21转动和转向的机械组件,以及驱使螺旋桨22转动和转向的机械组件。此处,履带21作为驱动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在陆上行进的驱动组件,由于履带21与作业表面的接触面积大,使得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在泥泞的河床、湖底等,以及水陆交界处进行涉水作业时,不但稳定可靠,而且适应性强;螺旋桨22作为驱动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在水上行进的驱动组件,不但操控简单,而且运行效率高。

优选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铲板32的截面轮廓呈楔形,并且铲板32的厚度自靠近支架31的一侧朝远离支架31的一侧逐渐减小,即铲板32的厚度自其后端朝其前端逐渐减小,直至铲板32的前端厚度接近零,这样既有利于铲板32的前端顺畅地插入土壤内,又能保证铲板32的后端与支架31的连接强度。此处,铲板32优选由刚性好、耐磨损、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铲板32上开设有多个疏水孔320,该多个疏水孔320位于上述装载区域内,这样有利于在土壤的分离过程中,疏导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中的水分,既能降低铲板32提升过程中的阻力,又能更好地保证生物群落的完整性。此处,多个疏水孔320等行距和等列距地排列在装载区域内,这样便于疏水孔320加工,提高了铲板32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属具30还包括切割机构35,该切割机构35连接在支架31上,用于切断植物的根系。此处,切割机构35包括切刀351、驱动组件352以及连接件353,其中,切刀35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支架31的相对两侧,驱动组件352设置在支架31上,用于驱使切刀351移动,连接件353活动连接在支架31上,用于连接切刀351和驱动组件352。具体地,切刀351的横截面形状呈u形,可围绕在上述装载区域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并且与铲板32的前侧、左侧及右侧的边沿之间具有间隙;切割机构35优选为包括两个连接件353,两个连接件353分别与切刀351的两端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切刀351与支架31和驱动组件352连接;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353的数量还可为一个或多个,此处不作唯一限定;驱动组件352可通过连接件353驱使切刀351在支架3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范围内上下移动,此处,切刀351插入土壤的深度为h,h优选为10~50cm(厘米)。清淤作业时,铲板32先插入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的底部,直至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填满整个装载区域,接着驱动组件352驱使切刀351自上向下插入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进而将装载区域前侧、左侧和右侧的植物根系切断,接着在升降机构34的驱动下切刀351随铲板32一起升起,支架31、铲板32及切刀351围合形成一个具有顶侧开口的容置腔,将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完整地包围起来,如此,切刀351既能将分布庞杂相互连接的植物根系切断以便于被装载的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从整个土层中分离出来,又有利于防止被分离出来的土壤意外地从铲板32上滑落;当需要将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放回原来位置时,升降机构34先驱使铲板32和切刀351降下,接着切刀351在驱动组件352的驱动下升起,直至完全与土壤分离,接着第一驱动机构20驱使属具30整体向后退,直至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从铲板32的装载区域内滑入完成清淤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支架31上开设有两条第一导向槽311,两条第一导向槽311间隔并且平行分布,同时,驱动组件352包括传动件3521、第一滚轮3522以及第一驱动件(未图示),其中,传动件3521的两端穿入第一导向槽311内并且分别与两个连接件353连接,第一滚轮3522容置在第一导向槽311内,并且与传动件3521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连接在支架31上,并且与传动件3521传动连接。此处,在支架31上开设有避让孔312,该避让孔312呈长条形,并且与第一导向槽311连通,传动件3521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两个避让孔312、两个第一滚轮3522、两个第一导向槽311与连接件353连接;第一驱动件优选为液压缸或电机,该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支架31的顶部中央,并且与传动件3521的中央连接,第一驱动件可驱使传动件3521沿第一导向槽311上下移动,如此布置,既保证向传动件3521的两端传输的动力均匀一致,又能提高传动件3521移动的稳定性。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滚轮3522可套设在传动件3521上,也可转动连接在传动件3521的一侧,而第一驱动件还可为气缸等,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驱动组件352包括导轨、滑块以及第二驱动件(未图示),其中,导轨自支架31的底部朝支架31的顶部延伸,滑块滑动连接在导轨上,并且该滑块与连接件353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连接在支架31上,并且该第二驱动件与滑块传动连接。此处,第二驱动件优选为连接有丝杆的电机或液压马达,该丝杆穿设在滑块中,并且与滑块螺纹连接,滑块的一端与导轨滑动连接,滑块的另一端与连接件353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滑块可带动连接件353沿导轨上下移动。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还可为液压缸,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升降机构34包括第一液压缸341、两个滑轮342以及两个传动链条(未标注),其中,第一液压缸341连接在安装架33上,并且具有活动端(未标注);两个滑轮342可与第一液压缸341的活动端转动连接,并且两个滑轮342分别分布在第一液压缸341的活动端的相对两侧;两个传动链条挂设在两个滑轮342的外周,并且传动链条的一端与支架31固定连接,传动链条的另一端与安装架33固定连接。具体地,支架31可相对于安装架33作上下滑动,工作时,第一液压缸341驱使其活动端作上下伸缩运动,滑轮342同时跟随第一液压缸341的活动端作上下移动,并且沿与传动链条接触的表面转动,此时,由于传动链条与安装架33固定连接的一端固定不动,使得传动链条与支架31固定连接的一端在滑轮342的抵顶力作用下上升或下降。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液压缸是由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组成,活动端是指活塞杆凸出在液压缸外侧的一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安装架33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槽3310,两个第二导向槽3310相对并且平行分布,同时,在支架31上设置有连接架36,该连接架36与传动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此处,连接架36的相对两侧转动连接有若干第二滚轮37,并且第二滚轮37伸入第二导向槽3310内形成限位。具体地,安装架3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柱331,该立柱331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二滚轮37相对应的第二导向槽3310;连接架36与支架31的背部固定连接,并且在连接架36的底部边缘凸设有第一固定板(未标注),传动链条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同时,在安装架3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未标注),上述第一液压缸341的活动端穿过第二固定板朝安装架33的顶端延伸,并且上述滑轮342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具有间隙,传动链条的另一端爬过滑轮342的外周面后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工作时,第一液压缸341驱使其活动端作上下伸缩运动,传动链条在滑轮342的抵顶力作用下拉动连接架36沿第二导向槽3310作上下滑动,使得支架31相对于安装架33作上下滑动。此处,连接架36的相对两侧面上优选设置有四个第二滚轮37,四个第二滚轮37分别分布在连接架36的相对两侧面的上下两端,提高了连接架36的滑动稳定性。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滚轮37的数量可为二的整数倍,该整数倍等于或大于一倍,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40,用于驱使安装架33作前后摆动。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40的一端与船体10连接,并且第二驱动机构40的另一端与安装架33铰接,同时,第二驱动机构40可包括电机和齿轮组件,或包括电机和皮带传动组件,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40还可包括其它组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安装架3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32和第二连接部333,同时,第二驱动机构40包括第二液压缸41,其中,第一连接部332与船体10的前端铰接,第二液压缸4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33铰接,并且第二液压缸41的另一端与船体1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32位于安装架33的中部,第二连接部333位于安装架33的底部,第二液压缸41的活动端与第二连接部333铰接,第二液压缸41的底端与船体10固定连接。使用时,第二液压缸41的活动端在第二液压缸41的驱动下作伸缩运动,该活动端带动安装架33的底端绕第一连接部332与船体10的铰接点作前后摆动。如此,当需要转移覆盖有生物群落的土壤时,第二液压缸41先驱使安装架33和支架31绕第一连接部332与船体10的铰接点摆动,进而驱使铲板32的前端下降,后端上升,使得铲板32的顶面与土壤表面形成有一夹角,有利于铲板32的前端插入土壤底部,便于铲板32铲取一定厚度的土壤,防止了对生物群落的破坏;接着完成土壤铲取后,第二液压缸41驱使铲板32的前端上升,后端下降,使得铲板32的前端高于后端,有效地防止了填充在装载区域的土壤滑落,保证了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和顺利转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两栖生态清淤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船体10上设置有驾驶室11和船腔(未标注),其中,驾驶室11位于船体10的顶部,驾驶室11的内部设置有操控组件和显示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运行状态的仪表,便于用户操控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船腔位于船体10的内部,为空气和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内部的各种组件提供足够容纳空间,使得两栖生态清淤装置1受到足够的浮力,进而漂浮在水面上。

进一步的,在将所述第二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进行移植后,将所述第二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进行去除,去除的方法和设备没有严格的限定,可以选择常规的清淤设备实现。不同的是,所述清淤设备设置有上述水平抓斗装置。去除所述第二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后,第二处网格单元所在位置形成第二空白网格单元。

上述步骤s04中,参照步骤s03的方法,取第三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移至所述第二空白网格单元处,去除所述第三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形成第三空白网格单元。同样,采用水平抓斗装置铲取生态层,所述水平抓斗装置的结构如前文所述,为了节约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s05中,重复步骤s04的操作,依次类推,直至将第n处网格单元的所述生态层,移至所述第n-1空白网格单元处后,去除所述第n处网格单元的淤泥层,形成第n空白网格单元,完成河湖及湿地的整体保护性生态清淤。当然,还可以将步骤s02移除的生态层转移待最后移除空白网格单元处,形成整体生态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可在不破坏表层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疏浚底层淤泥,达到削减内源污染、增加容量的目的。具体的,由于清淤过程中对生态层进行了保留,因此,对河湖及湿地生态层的扰动较小甚至不存在扰动,河湖及湿地水底的植物种子、水生贝类、微生物种群等水生动植物原有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持,有利于维持生态的平衡稳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及湿地整体移植的保护性生态清淤方法,特别适用于干地或浅水湿地的清淤或扩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