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防堵塞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671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防堵塞闸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防堵塞闸门。



背景技术:

农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过地面上所开之“沟”,引入农田。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干渠与支渠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水渠灌溉是农作物灌溉基本方式,以前的水渠灌溉是人为用土将水渠里的水进行堵住或者放水,随着时代的发展,采用水闸来实现灌溉过程中水渠里水的堵放,而的水闸一般分为框体和闸门两部分,一般的框体和闸门都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容易氧化生锈,氧化部分不仅可能污染水质,而且导致闸门与框体老化断裂,使用寿命缩短,需要定期检查维修,且水中的淤泥及沉淀物容易在闸门处堆积,长期以往容易造成堵塞,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灌溉用水渠闸门,耐冲刷,抗压性能高,且不会造成堵塞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防堵塞闸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防堵塞闸门,包括钢筋、闸门、框体、底座、滑轨和挡水板,所述闸门上通过焊接固定有钢筋,且钢筋形成阵列,所述闸门上设置有泄水口,且泄水口之间相间有钢筋,所述泄水口设置在挡水板的上方,且挡水板固定在闸门的两侧,所述挡水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且闸门固定在底座的上方,所述框体设置在闸门的外侧,且底座内安装有排泥管,所述闸门与框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框体内安装有滚轮,且滚轮固定在滑轨内,所述闸门通过滚轮固定在滑轨内,且闸门与滚轮之间通过支架固定,所述排泥管内安装有抽泥泵,且排泥管上设置有支管,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排泥口,且排泥口的上下两侧安装有刮泥片。

优选的,所述底座通过混凝土固定在灌溉水渠内。

优选的,所述挡水板的表面设置有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滚轮之间通过钢索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轨内设置有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闸门内采用钢筋,且闸门两侧固定有挡水板,增强了闸门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使闸门更耐冲击,抗压效果显著增强,水位较高是闸门上的泄水口可以进行少量泄水,避免了水位漫过闸门,淹没下游的种植物,且该闸门设置有底座,底座内安装有排泥管与抽泥泵,水中的淤泥与沉淀物沉积在底座上时,抽泥泵可以抽取水流中的淤泥,通过排泥管与支管将淤泥排出,避免了淤泥沉积在闸门处造成堵塞,不需要人工清淤,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刮泥片避免了淤泥附着在底座上,延长了底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密封圈;2-钢筋;3-闸门;4-框体;5-排泥口;6-底座;7-泄水口;8-钢索;9-滚轮;10-抽泥泵;11-支管;12-定位槽;13-滑轨;14-挡水板;15-排水管;16-刮泥片;17-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利防堵塞闸门,包括钢筋2、闸门3、框体4、底座6、滑轨13和挡水板14,闸门3上通过焊接固定有钢筋2,且钢筋2形成阵列,闸门3上设置有泄水口7,且泄水口7之间相间有钢筋2,泄水口7设置在挡水板14的上方,且挡水板14固定在闸门3的两侧,挡水板14的下方设置有底座6,且闸门3固定在底座6的上方,框体4设置在闸门3的外侧,且底座6内安装有排泥管17,闸门3与框体4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框体4内安装有滚轮9,且滚轮9固定在滑轨13内,闸门3通过滚轮9固定在滑轨13内,且闸门3与滚轮9之间通过支架固定,排泥管17内安装有抽泥泵10,且排泥管17上设置有支管11,底座6上设置有排泥口5,且排泥口5的上下两侧安装有刮泥片16,底座6通过混凝土固定在灌溉水渠内,挡水板14的表面设置有排水管15,滚轮9之间通过钢索8连接,滑轨13内设置有定位槽12。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阀门控制闸门3开关,闸门3沿着滑轨13上下移动,定位槽12防止闸门3开关时移动产生滑位,当水位较高时,水通过泄水口7少量泄出,密封圈1避免水流从闸门3两侧溢出,刮泥片16将附着在底座6上的淤泥刮下,抽泥泵10抽取水流中的淤泥,通过排泥管17与支管11将淤泥排出,挡水板14将闸门3底部加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