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节水集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022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节水集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节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园林节水集雨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城市园林化步伐加快,城市绿化面积在土突飞猛进地增长,建设养护有粗放型相节约型转变,植物的需水量的猛进与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近些年,在城市建设中节水型园林备受欢迎,并得到广泛的推广。

公告号为CN2044434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用于园林节水的智能集雨器设备,通过设计园林集雨器、滤沉淀池与高位供水池等,将雨水收集池、储水池、高位供水池和各用水机构通过管道依序互相连接,达到雨水收集、净化、循环用水的目的。但这种设计需要先将收集起来的雨水进行沉淀,再通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抽到高水位供水池上。用以上技术方案收集、过滤雨水,耗费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节水集雨系统,用来解决过滤、收集雨水时,耗费成本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节水集雨系统,包括储水池,包括蓄水池塘,储水池的底部设有净水中转装置,蓄水池塘底部包括防漏层、渗漏层、砂砾层、砂层,渗漏层内设有蓄水部,防漏层的底部设有通孔、输水通道,输水通道穿设于通孔内,输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蓄水部与净水中转装置连接,净水中转装置处地下、并与储水池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塘具有天然蓄水功能,下雨时,雨水流到蓄水池塘内,使蓄水池塘最大量的蓄积雨水,使园林内的大部分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塘内,雨水流到蓄水池塘后,雨水通过砂层、砂砾层渗漏到渗漏层,通过层层过滤,起到将雨水过滤的作用。过滤后的雨水由蓄水部收集起来,防漏层具有防止渗漏层内的雨水流失的作用,蓄积到蓄水部的雨水,通过输水通道流到净水中转装置内,使过滤后的雨水源源不断的流到净水中转装置内。

净水中转装置起到缓冲、以及缓存的作用,流入到净水中转装置内的雨水输送到储水池内,储水池具有蓄存过滤后的雨水的作用。以上技术方案用来解决过滤、收集雨水时,耗费成本大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蓄水部包括砂砾腔、蓄水腔,蓄水腔处于砂砾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砾腔具有防止蓄水腔堵塞的作用,同时砂砾腔具有高度的渗透性,便于雨水流到蓄水腔内。蓄水腔具有蓄水的功能,将过滤后的雨水收集到蓄水腔内。

优选的,蓄水腔包括入水孔、出水孔,出水孔处于蓄水腔的底部,出水孔与输水通道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水孔便于蓄水腔收集雨水,使雨水通过入水孔流入到蓄水腔内,蓄水腔内的积水通过出水孔流到输水通道内,出水孔便于抽取蓄水腔内的雨水,并通过输水通道将蓄水腔内的雨水输到净水中转装置内。

优选的,所述净水中转装置包括中转池、出水井,中转池内设有抽水机构,中转池四周设有密封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池具有缓存净水、以及便于净水输出的功能,将中转池的四周设置密封层起到防止收集到的雨水流失的作用。出水井便于抽水,同时缓解抽水时所产生的气压差,通过抽水机构达从出水井内将净水抽出,达到净水输出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抽水机构包括固定箱、第一抽水泵与抽水管,抽水管与抽水泵连接,第一抽水泵处于固定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将中转池内的积水抽出的作用,固定箱具有固定抽水装置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出水井内设有水位测量器,水位测量器与第一抽水泵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位测量器具有测量中转池内水位的作用,通过水位测量器很好地反应中转池内积水量,水位测量器与第一抽水泵电连接,当中转池内的水位小于一定值时,可以及时将第一抽水泵关闭,具有防止第一抽水泵烧坏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由防水材料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井周围非常潮湿,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作用,防止积水或水蒸汽进入到固定箱内,损坏第一抽水泵。

优选的,所述储水池包括入水口、过滤箱,过滤箱处于储水池的上部,过滤箱内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池内的积水通过抽水泵抽到入水口,再从入水口流到过滤箱内,过滤箱箱内的过滤网具有粗过滤的作用共,防止中转池内的树叶、杂草等飘落物进入到储水池内。

优选的,所述储水池的一侧设有第二抽水泵,在储水箱的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抽水泵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蓄水池内的水压,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控制第二抽水泵,避免出现出水箱内没水时,第二抽水泵继续抽水,导致烧坏第二抽水泵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出水口,出水口与喷灌管道、人工瀑布管道、园林滴灌管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水口与喷灌管道、园林滴灌管道等相连接,使储水池内的积水及时抽出,并加以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解决过滤、收集雨水时,耗费成本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放大图。

图中:1、储水池;2、净水中转装置;3、蓄水池塘;4、防漏层;5、渗漏层;6、砂砾层;7、砂层;8、蓄水部;9、通孔;10、输水通道;11、排水管;12、砂砾腔;13、蓄水腔;14、入水孔;15、出水孔;16、中转池;17、出水井;18、抽水机构;19、密封层;20、固定箱;21、第一抽水泵;22、抽水管;23、水位测量器;24、入水口;25、过滤箱;26、过滤网;27、第二抽水泵;28、压力传感器;29、出水口;30、喷灌管道;31、人工瀑布管道;32、园林滴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储水池1与蓄水池塘3,储水池1上设置由入水口24、过滤箱25,入水口24处于过滤箱25上,过滤箱25处于储水池1的上部,过滤箱25内设有过滤网26。如图5所示,在储水池1的底部设置压力传感器28,在储水池1的一侧设置第二抽水泵27、出水口29,压力传感器28与第二抽水泵27电连接,出水口29与喷灌管道30、人工瀑布管道31、园林滴灌管道32连接。

如图3所示,在储水池1的底部设有净水中转装置2,净水中转装置2处于地表下。净水中转装置2由中转池16、出水井17构成,出水井17内设置抽水机构18,中转池16的四周设置密封层19。抽水机构18由固定箱20、第一抽水泵21与抽水管22构成,固定箱20由塑料或橡胶构成,抽水管22的一端处于出水井17内,抽水管22的另一端与第一抽水泵21连接,第一抽水泵21处于固定箱20内。第一抽水泵21通过排水管11与储水池1的入水口24连接。在中转池16内设置水位测量器23,水位测量器23与第一抽水泵21电连接。

如图3、4所示,蓄水池塘3底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防漏层4、渗漏层5、砂砾层6、砂层7,渗漏层5内设有蓄水部8,蓄水部8由砂砾腔12、蓄水腔13构成,蓄水腔13处于砂砾腔12内。蓄水腔13上设置入水孔14与出水孔15,出水孔15处于蓄水腔13的底部,防漏层4的底部设置通孔9、输水通道10,输水通道10穿过通孔9,输水通道10的两端分别与出水口29、净水中转装置2连接。

使用过程:下雨时,园林内的雨水流到蓄水池塘3,雨水通过砂层7、砂砾层6、渗漏层5的层层渗透,将污浊的雨水过滤干净,并蓄积到蓄水腔13内。蓄水腔13内的积水通过输水通道10流到净水中转装置2的中转池16内。

出水井17上的第一抽水泵21通过抽水管22将中转池16内的积水抽出,并通过排水管11抽到储水池1的入水口24,从入水口24流到过滤箱25内,过滤箱25内的过滤网26将抽上来的积水粗过滤一下,并将过滤后的积水储存到储水池1内。在这过程中,当中转池16内的水位测量器23检测到中转池16内的水位过低时,会切断第一抽水泵21的电源,第一抽水泵21将停止抽水。

需要灌溉园林植被时,通过第二抽水泵27将储水池1内的水从出水口29抽出,输送到园林滴灌管道32、喷灌管道30内,从而达到灌溉园林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当储水池1的压力传感器28检测到储水池1内的水压低于预设值时,会切断第二抽水泵27的电源,使第二抽水泵27停止抽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