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冻土区的新型复合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25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基础,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冻土区的新型复合基础。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多年冻土区修建人工建筑或构筑物时,必然面临修筑地基基础受冻土层影响的问题,多年冻土区条形基础施工时,基础一般应嵌入多年冻土0.5~1m深处固定,以保证良好的地基层作为持力层,但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较深冻土层,冻土层的开挖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若条形基础直接以冻土层为持力层,则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冻土层的冻融效应产生的沉降或冻胀必然会影响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冻土区的新型复合基础避免条形基础受冻土区的冻融现象影响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冻土区进行施工时由于冻土冻融现象造成条形基础沉降或上升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用于冻土区的新型复合基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冻土区的新型复合基础包括有螺旋桩和条形基础,其中螺旋桩与条形基础通过螺旋桩顶端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连接件为钢板,焊接于螺旋桩顶端。

螺旋桩的桩柱上设有螺旋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冻土区进行复合基础施工时,首先根据地基条件和承载力要求选择一定规格的螺旋桩和条形基础,根据施工要求将冻土层挖至一定深度,用机械装置将若干螺旋桩按一定间隔布置旋入土层,当螺旋桩穿透冻土层到正常土层一定深度后停止旋入。然后在螺旋桩顶端设置连接件,接下来浇筑条形基础,将连接件埋置于条形基础内一定高度,通过连接件将条形基础和螺旋桩紧密的连接固定在一起。当冻土层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冻融现象时,螺旋桩桩柱上的螺旋叶片产生反作用力对条形基础起到拉抻或支持作用,防止条形基础上升或沉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装置构造原理简单,可行性强,操作方便,既能减少由于冻土层解冻造成的基础沉降,又能减少由于冻土层冻胀而造成的基础上升。因此在冻土区进行施工时,条形基础的开挖不需要开挖至冻土层以下,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速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螺旋桩 2、条形基础 3、连接件 4、桩柱 5、螺旋叶片

6、冻土层 7、正常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冻土区的新型复合基础包括有螺旋桩1和条形基础2,其中螺旋桩1与条形基础2通过螺旋桩1顶端的连接件3固定连接。

连接件3为钢板,焊接于螺旋桩1顶端。

螺旋桩1的桩柱4上设有螺旋叶片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冻土区进行复合基础施工时,首先根据地基条件和承载力要求选择一定规格的螺旋桩1和条形基础2,根据施工要求将冻土层6挖至一定深度,用机械装置将若干螺旋桩1按一定间隔布置旋入土层,当螺旋桩1穿透冻土层6到正常土层7一定深度后停止旋入。然后在螺旋桩1顶端设置连接件3,即在螺旋桩1顶端焊接钢板,接下来浇筑条形基础2,将连接件3埋置于条形基础2内一定高度,通过连接件3将条形基础2和螺旋桩1紧密的连接固定在一起。当冻土层6由于环境温度升高而发生解冻现象时,冻土层6厚度降低,条形基础2将下沉时,埋置于正常土层7的螺旋桩1桩柱4上的螺旋叶片5产生反作用力对条形基础2起到支持作用,防止条形基础2沉降;当冻土层6由于环境温度降低而发生冻胀现象时,冻土层6厚度升高,条形基础2将上升时,埋置于正常土层7的螺旋桩1桩柱4上的螺旋叶片5产生反作用力对条形基础2起到拉抻作用,防止条形基础2上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