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的二级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882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河道的二级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的二级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由于城镇的地域有限,随着人口的发展,往往河道为人们排放污水的途径,河道就成为了藏污纳垢的容器,造成水环境差、水质恶化,河道呈现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以及城镇外貌。

河道的清理主要是对底泥的清理,而河道底泥的产生通常是通过河水中携带的悬浮物沉积造成的,悬浮物也会导致河水浑浊。现有的河道清理手段有许多种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为,首先对河道进行截流,并对河道内的水抽干,通过机械设备或者人工的方式对河道进行清理,之后需要定期进行清理;还有直接通过管道将底泥抽出;上述方式只是在河道内部出现严重污染以及堵塞而采取的方式,而对污染的过程没有提前预防以及治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平常河道的使用中持续清理并减少悬浮物保证河水清澈的河道的二级湿地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的二级湿地处理系统,位于河岸以及河床上,在所述的河岸上设置一级湿地,在所述的一级湿地旁的河床上设置二级湿地,所述的二级湿地位于河床的一侧,所述的一级湿地包含至少两层的过滤层,各层所述的过滤层内的滤料粒径不同,从上到下滤料粒径变大,在所述的一级湿地靠近河床的一侧设置排水口;所述的二级湿地包括固定在河床中的挡料单元,所述的挡料单元、河床与河岸之间形成二级湿地滤料的容纳空间,所述的容纳空间内放置滤料。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一级湿地内设置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的出水口远离河床一侧,河床内的水流通过水泵以及管道送入所述的排水管内。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一级湿地内设置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位于一级湿地的中上部,在所述的排水管上设置若干个出水口,若干个所述的出水口将水均匀的喷洒在过滤层内。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一级湿地包括设置在河岸边缘上的挡墙,所述的排水口位于挡墙底部。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挡墙的顶部开设溢流口。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二级湿地的挡料单元为若干个木桩插入河床并随着河道的走势形成的木墙。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一级湿地的深度为30cm。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排水口上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容纳空间放置的滤料为多层,各层之间滤料的粒径不同。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滤料采用砾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上述结构之后,一级湿地可以过滤雨水也可以通过管道过滤河水,二级湿地过滤河水,能够减少河水中的悬浮物,河水流经二级湿地能够实现持续净化,能够实现在河水流动的过程中实现净化,保证河水的清澈,结构简单,可大范围的实现,并且能够栽种植物提高河道的绿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部位的截面图。

图中:1、河岸;2、河床;3、一级湿地;4、二级湿地;5、容纳空间;6、排水管;7、出水口;8、挡墙;9、溢流口;10、木墙;11、马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河道的二级湿地处理系统,位于河岸1以及河床2上,在所述的河岸1上设置一级湿地3,在所述的一级湿地3旁的河床2上设置二级湿地4,所述的二级湿地4位于河床2的一侧,所述的一级湿地3包含两层的过滤层,各层所述的过滤层内的滤料粒径不同,从上到下滤料粒径变大,在所述的一级湿地3靠近河床2的一侧设置排水口;所述的二级湿地4包括固定在河床2中的挡料单元,所述的挡料单元、河床2与河岸1之间形成二级湿地4滤料的容纳空间5,所述的容纳空间5内放置滤料。上述一级湿地3用于过滤雨水,二级湿地4用于过滤河水;如图1所示以上述系统为基础,一级湿地3的厚度为30cm,在一级湿地3内添加排水管6,排水管6内部通过水泵将河水抽出通入其内。在河岸1的边缘处设置挡墙8,挡墙8的主要用于保持一级湿地3内的滤料,挡墙8的底部为排水口,为了保持滤料在排水口上安装过滤网,挡墙8的顶部有溢流口9;一级湿地3的两层过滤层为底部过滤层与顶部过滤层,底部过滤层为粗砾石,顶部过滤层为细砾石;二级湿地4的挡料单元为若干个木桩插入河床2并随着河道的走势形成的木墙10,木墙10内的各个木桩之间有可供河水进入的间隙,木墙10内的容纳空间5为滤料,滤料采用粗砾石,另外,滤料的粒径大小根据某一段河道具体的悬浮物的量进行确定。

此系统的处理过程为,河水的水流分为两路,第一路,首先,水泵将河水抽出通过排水管6排入一级湿地3内;排水管的设置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水平潜流湿地,排水管6的出水口7位于一级湿地3内部靠近马路11的一侧,水流通过滤料向河道一侧流动,并通过挡墙8底部的排水口流入到二级湿地4内;第二种为垂直流湿地,排水管6位于一级湿地3内部滤料的中上部,排水管6上开设若干出水口,出水口均匀排布,水从滤料中上部垂直向下流到一级湿地3的底部,之后通过排水口流入到二级湿地4内;上述两种形式当一级湿地3的滤料饱和,水流从挡墙8顶部的溢流口9进入到二级湿地4内;进入到二级湿地4内的水流通过滤料的过滤,随着河水往下游流去。第二路,河水直接进入到二级湿地4进行过滤,之后与一级湿地3过滤的水汇合向下游流去。

为了美化河道,可以在滤料层内栽种植物,植物可以起到保护滤料的作用,不会被河水冲走。

一级湿地3的水泵可以根据河水内悬浮物的量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当二级湿地4已经可以满足过滤的需求,一级湿地3可以停止使用;若河水内悬浮物在不同时间段其量也不同,根据需要进行分段开启;也可以根据一级湿地3排水量计算入水量保证一级湿地3持续运行。为了控制排水管6的排水量不仅可以采用上述控制水泵的方式,也可以在排水管6上增加阀门来控制流量,其阀门采用手动控制或者电动控制,手动控制需要人工对其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电动控制能够实现自动开启以及关闭,为实现远程控制提供方便,也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当检测仪检测河水内的悬浮物超标,自动开启或者调节阀门的流量。

再者,可以根据当地河道河水流速设计一种通过水流的动力将河水输入到一级湿地3内的水泵,此水泵的动力完全来源于河水流速,将节省大量的资源,并能够持续运转。

综上,通过一级湿地3与二级湿地4的配合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河道内悬浮物进行过滤,能够减少悬浮物且保证河道清澈,过滤之后的河水回归河道,带着河道内的剩余的悬浮物向下游湿地流去继续净化。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