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507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



背景技术:

每到夏季很多水域会经常爆发蓝藻,对水源造成重度污染,尤其是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巢湖、以及昆明的滇池,尤为严重,蓝藻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生产、生活。蓝藻的爆发是因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如上述三湖的蓝藻是典型的代表,因长期的流入河道多,排水口少,洪水带入大量的漂浮物及污染物质,以及水域内的生物死亡后的腐烂,都因水域面积广大,出水口少,这些污染物无法排出,长期蓄积在水域内,逐渐沉降到水底,长期堆积,致使水体富营养化。一般水底淤积物年代越久的物质,会沉积在底层,处于静止状态,并已完全分解,其不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对水质产生影响的是水底表面处于半沉降状态的淤积物,这些水底表层的半沉降物都是后期沉降的,没有得到分解,在遇大风大浪时,这些水底表面的淤积物会被风浪搅起,一般有大风浪时水面浑浊就是这个原因。到了夏季水温升高,这些半沉降状态的淤积物被风浪带到水体上层,因上层水体温度高于水底,这些半漂浮状态的物质因受水温升高的激发后加速分解,致使水体营养增强,产生水华,在连续合适的温度的情况下,集聚生成蓝藻,这是蓝藻生成的机理。

现如今人们在蓝藻的治理上,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使用化学的方法,因化学的方式本身对水质会产生副作用,留有后患,所以该方法不能使用。二是使用对蓝藻收集、处理的办法,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因蓝藻是遇合适气象条件时,集中在短期内大面积爆发,相对于广大的水域,所被收集的蓝藻是微乎其微,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三是种植亲水植物吸收养分法,因像太湖、巢湖等大型湖泊风浪大,纯水生植物难以生长,现在采取沿岸建设一些湿地,种植芦苇、柳树等一些亲水植物,因这些植物不是直接生长在水体内,只是在岸边湿地,只有少量的根系因风浪淘去了岸边的泥土使根系露出在水里,对吸收水体的养分可以忽略不计;加上这些植物无人收割,反而到冬季枯败后败坏景观,并因腐烂后更加重污染水体;四是使用清淤船清理淤泥,现有的清淤船是通过铰、吸式清理,需要连同水底的大量泥土一并清理,所以对于大型水域来说,工程浩大,清理效果慢,周期太长,且因该船属于大型设备,作业成本太高,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与所收到的效果不相称,更因使用成本过高,不能长期作业,对大型湖泊,只能取得短时的效果,对小型水域来说,因设备庞大,根本无法作业;五是在一些城市内河采用抽干水后,使用高压水枪将泥浆冲起,并稀释后用高压泵抽走,其弊端是必须要将水域的水抽干,才能作业,增加工作量和资金成本,在大型湖泊也是无法实施。

后面两种方法将水底污泥完全清除之后,可以实现彻底治理水体污染的效果,但是因为工作量和成本过大,不可能针对任何水域具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底吸污专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环境治理需要将水底污泥彻底清除才能实现消除水体污染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包括作业船本体和污泥吸收装置,所述污泥吸收装置包括深度位置调节装置和吸收装置本体,所述吸收装置本体包括污泥吸入口,并通过所述污泥吸入口吸收污泥;所述吸收装置本体通过所述深度位置调节装置与所述作业船本体连接,所述深度位置调节装置能带动所述吸收装置本体上升,并允许所述吸收装置本体在重量作用下将污泥吸入口至少延伸至水底淤泥表层上方的半沉降淤积物层的位置以吸收处于所述半沉降淤积物层的污泥。

所述的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作业不受水域限制,任意水域都可以使用,且造价低,作业时可根据水域大小,选取合适的作业船本体的型号,作业成本低,大型水域可以长期作业;所述的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主要抽吸水底淤泥表层的半沉降淤积物,而这些物质正是蓝藻生成的主要营养供给体,通过抽走这些物质,以使切断蓝藻生成所必须的营养供应,对于治理蓝藻爆发,能够从根本上断绝蓝藻生成的必须条件;且因该作业船不需清理底层淤泥,可比清淤船降低数倍的工作量,治理蓝藻的成本会大幅下降,会更好、更高效的改善水质,资金投入收效会成数倍获益。

可选的,所述作业船本体包括污泥储存舱,所述污泥吸收装置的污泥排出口与所述污泥储存舱。

可选的,所述污泥储存舱内的一端设有沥水隔断,所述沥水隔断将所述污泥储存舱分隔为储存主舱和储存副舱,所述沥水隔断与所述污泥储存舱可拆卸连接,所述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吸收装置进入所述储存主舱,所述储存主舱内的污泥通过所述沥水隔断将污泥中的水分沥入储存副舱,进而从所述储存副舱排出。

可选的,所述储存副舱内设有排出槽,所述排出槽的底面所在平面低于所述储存主舱底面所在的平面。

可选的,所述排出槽内设有排出泵,所述排出泵上连接排出管。

可选的,所述污泥储存舱内设有污泥推动装置,所述污泥推动装置将污泥从所述储存主舱推入所述排出槽,进而通过所述排出泵及排出管排出。

可选的,所述作业船本体还设有操作室和动力舱。

可选的,所述抽污装置包括抽污泵和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设置在所述抽污泵的污泥入口端处,用于切碎污泥中能缠绕或堵塞抽污泵的杂质。

可选的,所述吸收装置本体包括抽污装置和抽污管路,所述抽污管路包括抽污管及抽污装置舱,所述污泥入口设置在所述抽污装置舱上,所述抽污管包括抽污进管和抽污出管,所述抽污进管的污泥入口端与所述抽污装置舱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抽污进管的污泥出口端与抽污装置的污泥入口端连通,所述抽污装置的污泥出口与所述抽污出管的污泥入口端连通,所述抽污出管的污泥出口端与所述作业船本体的污泥储存舱连通。

可选的,所述深度位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所述抽污装置舱通过所述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与所述作业船本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可以在大型湖泊、城市内河、养殖鱼塘等任意水域作业,可根据水域大小,选择型号,降低作业成本,水深水浅,只需调整拖拽绳缆长短,都可以一样作业,对于那些河道、养殖鱼塘可以免去抽干水后作业的麻烦,且该系统比现有清淤船制造和作业成本低数十倍,治理水体污染的效费比可成倍增高,投入的资金可以高利用率的治理水体污染。如巢湖、太湖等大型水域,可以如同城市道路清扫一样,设置专门的作业船队,组织多船长期作业,可以取得彻底治理水体污染的效果,避免了化学治污方式的二次危害,效费比高。

2、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清除沉降于水底淤泥表层的污染物,切断水体营养的供应体,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抽污装置舱的抽吸口位于淤泥表层,通过作业船本体的拖拽移动,通过由管道连接抽污装置舱的抽污泵的抽吸污泥。

3、所述抽污装置包括抽污泵和切割装置,可以防止水底的塑料袋等易堵塞物堵塞水泵,通过强力的抽吸,将水底表层的半沉降淤积物抽出水底,排入船舱。

4、污泥进入污泥储存舱,并通过沥水隔断的过滤装置,控出部分水分,缩小体积,在作业船收集满船舱后,再转运排出到指定专用堆积淤泥处。

5、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另外;基于水体污染主要是半沉降在水底淤泥表层的物质,这些物质因没有完全分解,到夏季水体温度上升,会加速分解,释放分解物质,增强水体富营养,产生水华,形成蓝藻;本实用新型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所抽出的主要是水底淤泥表层的物质,这些物质富含大量有机物质,在指定存放处经沉淀、干燥后,无须加工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加以利用,形成废物利用的良性循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污装置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第三侧面;131-抽污管接头;14-抽污装置舱的污泥入口;15-抽第一延伸板;151-第一挂钩;152-第二挂钩;16-第二延伸板;2-储存主舱;21-储存副舱;22-排出槽;23-排出泵;24-排出管;311-横杆;312-竖杆;313-加固板;32-收放滑轮;33-收放绞盘;34-第一缆绳;4-抽污装置;41-抽污进管;42-抽污出管;5-第二缆绳;6-沥水隔断;7-操作室;8-动力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水底吸污专用作业船,包括作业船本体和污泥吸收装置,所述污泥吸收装置包括深度位置调节装置和吸收装置本体,所述吸收装置本体包括污泥吸入口14,并通过所述污泥吸入口14吸收污泥;所述吸收装置本体通过所述深度位置调节装置与所述作业船本体连接,所述深度位置调节装置能带动所述吸收装置本体上升,并允许所述吸收装置本体在重量作用下将污泥吸入口14至少延伸至水底淤泥表层上方的半沉降淤积物层的位置以吸收处于所述半沉降淤积物层的污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作业船本体包括污泥储存舱,所述污泥吸收装置的污泥排出口与所述污泥储存舱。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污泥储存舱内的一端设有沥水隔断6,所述沥水隔断6将所述污泥储存舱分隔为储存主舱2和储存副舱21,所述沥水隔断6与所述污泥储存舱可拆卸连接,所述污泥通过所述污泥吸收装置进入所述储存主舱2,所述储存主舱2内的污泥通过所述沥水隔断6将污泥中的水分沥入储存副舱21,进而从所述储存副舱21排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储存副舱21内设有排出槽22,所述排出槽22的底面所在平面低于所述储存主舱2底面所在的平面。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排出槽22内设有排出泵23,所述排出泵23上连接排出管24。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污泥储存舱内设有污泥推动装置,所述污泥推动装置将污泥从所述储存主舱2推入所述排出槽22,进而通过所述排出泵23及排出管24排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作业船本体还设有操作室7和动力舱8。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抽污装置4包括抽污泵和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设置在所述抽污泵的污泥入口端处,用于切碎污泥中能缠绕或堵塞抽污泵的杂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抽污装置4固定在所述作业船本体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吸收装置本体包括抽污装置4和抽污管路,所述抽污管路包括抽污管及抽污装置舱,所述污泥入口14设置在所述抽污装置舱上,所述抽污管包括抽污进管41和抽污出管42,所述抽污进管41的污泥入口端与所述抽污装置舱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抽污进管41的污泥出口端与抽污装置4的污泥入口端连通,所述抽污装置4的污泥出口与所述抽污出管42的污泥入口端连通,所述抽污出管42的污泥出口端与所述作业船本体的污泥储存舱连通。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深度位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缆绳34和第二缆绳5,所述抽污装置舱通过所述第一缆绳34和第二缆绳5与所述作业船本体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抽污装置舱的形状为三棱柱形,所述三棱柱形包括依次相邻连接的三个长方形的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及第三侧面13,所述抽污装置舱的污泥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13上,且通过抽污管接头131与所述抽污进管41的污泥入口端连通,所述抽污装置舱的污泥入口14为狭长形入口,所述狭长形入口靠近所述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相接的棱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11上,且长度方向与所述棱边平行。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抽污装置舱还包括第一延伸板15和第二延伸板16,所述第一延伸板15为所述第一侧面11在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三侧面13相接的棱边处向外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二延伸板16为所述第二侧面12在所述第二侧面12和所述第三侧面13相接的棱边处向外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一延伸板15的边缘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挂钩151和第二挂钩152,所述第一缆绳34连接在第二挂钩152上,所述第二缆绳5连接在所述第一挂钩15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