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控制按键结构和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5421阅读:1553来源:国知局
气动控制按键结构和马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排水装置的按键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马桶。



背景技术:

为了使排水阀的按钮启动机构安装位置灵活,能够根据人们实际需要的高度和方位进行安装,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气动排水阀,它采用气动传力的方式配合气动按钮来实现排水阀的半排或全排开启动作。该气动排水阀,其动力执行装置主要由气囊和气囊推筒组成,其中,气囊通过气动软管与气动按钮相连接,使得气动按钮受外力按压后,通过气动软管传递力给气囊,使气囊上升而带动气囊推筒上升,进而使气囊推筒推动排水阀的半排推杆或全排推杆实现排水阀的半排开启或全排开启动作。

而目前,在隐藏水箱或者马桶中,目前的机械控制按钮,手感不好,且与其他结构布局中位置不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控制按键结构,可以实现设计紧凑,空间占用小,利于产品的布局和优化。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控制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气囊,所述气囊位于按键下方,按键按下时气囊被压缩;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气囊下方;气囊底部设有充气口,盖板上设置与充气口对应的进气口,并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相连通;按键按下时,所述气囊的底面与盖板的上平面相接触形成气密封,气囊底部充气口对准盖板上的进气口,并通过盖板上的出气口将气囊内空气传输出去;按键复位时,所述气囊的底面与盖板的上平面相分离产生间隙,外界空气进入气囊。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控制按键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按键按压时,气囊向下变形,其中的气体由出气口通过气管输送出去,进而控制排水阀或者其他模块,按键复位时,所述气囊的底面与盖板的上平面相分离产生间隙,外界空气进入气囊,补充气体。气动控制按键按压力均匀,手感好,布局过程中,由于通过气管连接,比较灵活。

优选的,所述按键连接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下部连接有气囊压板,所述气囊压板与气囊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气囊压板与气囊上部相接触,所述气囊底座位于气囊下部,所述气囊压板、气囊和气囊底座安装在导向杆内。

优选的,还包括气囊复位机构,所述气囊复位机构为气囊复位弹簧;所述气囊复位弹簧位于气囊内部,所述气囊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气囊顶部,另一端连接气囊底座。

优选的,还包括气囊复位机构,所述气囊复位机构为气囊复位弹簧;所述气囊复位弹簧位于气囊外部,所述气囊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气囊顶部,另一端连接气囊底座。

优选的,还包括按键复位机构,按键复位时,所述按键复位机构使按键复位;所述按键复位机构为按键复位弹簧;所述按键复位弹簧位于气囊外部,所述按键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按键,另一端连接盖板。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的出气口与气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马桶,包括马桶本体,和与马桶本体相连接的水箱,所述水箱中设置有气动控制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气囊,所述气囊位于按键下方,按键按下时气囊被压缩;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气囊下方;气囊底部设有充气口,盖板上设置与充气口对应的进气口,并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相连通;按键按下时,所述气囊的底面与盖板的上平面相接触形成气密封,气囊底部充气口对准盖板上的进气口,并通过盖板上的出气口将气囊内空气传输出去;按键复位时,所述气囊的底面与盖板的上平面相分离产生间隙,外界空气进入气囊。

本实用新型所述马桶的有益效果在于:按键按压时,气囊向下变形,其中的气体由出气口通过气管输送出去,进而控制排水阀或者其他模块。按键复位时,所述气囊的底面与盖板的上平面相分离产生间隙,外界空气进入气囊,补充气体,气动控制按键按压力均匀,手感好,布局过程中,由于通过气管连接,比较灵活。

优选的,所述按键连接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下部连接有气囊压板,所述气囊压板与气囊相接触。所述气囊压板与气囊上部相接触,所述气囊底座位于气囊下部,所述气囊压板、气囊和气囊底座安装在导向杆内。

优选的,还包括气囊复位机构,所述气囊复位机构为气囊复位弹簧;所述气囊复位弹簧位于气囊内部,所述气囊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气囊顶部,另一端连接气囊底座。

优选的,还包括气囊复位机构,所述气囊复位机构为气囊复位弹簧;所述气囊复位弹簧位于气囊外部,所述气囊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气囊顶部,另一端连接气囊底座。

优选的,还包括按键复位机构,按键复位时,所述按键复位机构使按键复位;所述按键复位机构为按键复位弹簧;所述按键复位弹簧位于气囊外部,所述按键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按键,另一端连接盖板。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的出气口与气管相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气动控制按键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气动控制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为:1、按键,2、面板,3、按键支架,4、导向套,5、气囊压板,6、气囊,7、气囊复位弹簧,8、气囊底座,9、导向杆,10、按键复位弹簧,11、盖板,12、充气口,13、进气口,14、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气动控制按键结构,包括按键1;气囊6,所述气囊6位于按键1下方,按键1按下时气囊6被压缩;盖板11,所述盖板11位于气囊6下方;气囊6底部设有充气口12,盖板11上部设置与充气口14对应的进气口13,同时设置出气口14;按键1按下时,所述气囊6的底部与盖板11的上部相接触形成气密封,通过出气口14将气囊6内空气传输出去;按键1复位时,所述气囊6的底部与盖板的上部相分离产生间隙,外界空气进入气囊6。所述按键1连接按键支架3,所述按键支架3下部连接有气囊压板5。所述气囊压板5与气囊6上部相接触,所述气囊底座8位于气囊6下部,所述气囊压板5、气囊6和气囊底座8安装在导向杆9内。还可以包括气囊复位机构,所述气囊复位机构为气囊复位弹簧7;所述气囊复位弹簧7位于气囊6内部,所述气囊复位弹簧7一端连接气囊6顶部,另一端连接气囊底座8。另一种可选的气囊复位机构,所述气囊复位机构为气囊复位弹簧7;所述气囊复位弹簧7位于气囊6外部,所述气囊复位弹簧7一端连接气囊6顶部,另一端连接气囊底座8。还可以没有气囊复位弹簧7,气囊6依靠自身的弹力复位。

还可以包括按键复位机构,按键复位时,所述按键复位机构使按键复位;所述按键复位机构为按键复位弹簧10;所述按键复位弹簧10位于气囊6外部,所述按键复位弹簧10一端连接按键1,另一端连接盖板11。还可以没有按键复位弹簧10,按键1依靠气囊6自身的弹力复位。所述盖板11上的出气口14与气管相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按键1按压时,气囊6向下变形,其中的气体由出气口14通过气管输送出去,进而控制排水阀或者其他模块。气动控制按键1按压力均匀,手感好,布局过程中,由于通过气管连接,布置比较灵活。

装配时,先将气囊压板5装入气囊6中,将气囊6装入导向套4,依次将气囊复位弹簧7、气囊底座8装入气囊6中,将导向杆9装入气囊6及导向套4中,依次按键复位弹簧10、导向套4及面板2装入盖板11中,将按键1装入按键支架3后,装入面板中。

按键1按压时,气囊6的底部压住盖板11的上部,形成密封面,气囊6随着下移,其中的气体从出气口14输出,通过气管传输到其他机构;按键1复位时,气囊6底部与盖板11上部分离,外界空气进入气囊6。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马桶,包括马桶本体,和与马桶本体相连接的水箱,所述水箱中设置有气动控制按键结构,所述气动控制按键结构,包括按键1;气囊6,所述气囊6位于按键1下方,按键1按下时气囊6被压缩;盖板11,所述盖板11位于气囊6下方;气囊6底部设有充气口12,盖板11上部设置与充气口12对应的进气口13,同时设置出气口14;按键1按下时,所述气囊6的底部与盖板11的上部相接触形成气密封,通过出气口14将气囊6内空气传输出去;按键1复位时,所述气囊6的底部与盖板的上部相分离产生间隙,外界空气进入气囊6。所述按键1连接按键支架3,所述按键支架3下部连接有气囊压板5。所述气囊压板5与气囊6上部相接触,所述气囊底座8位于气囊6下部,所述气囊压板5、气囊6和气囊底座8安装在导向杆9内。还可以包括气囊复位机构,所述气囊复位机构为气囊复位弹簧7;所述气囊复位弹簧7位于气囊6内部,所述气囊复位弹簧7一端连接气囊6顶部,另一端连接气囊底座8。另一种可选的气囊复位机构,所述气囊复位机构为气囊复位弹簧7;所述气囊复位弹簧7位于气囊6外部,所述气囊复位弹簧7一端连接气囊6顶部,另一端连接气囊底座8。还可以没有气囊复位弹簧7,气囊6依靠自身的弹力复位。

还可以包括按键复位机构,按键复位时,所述按键复位机构使按键复位;所述按键复位机构为按键复位弹簧10;所述按键复位弹簧10位于气囊6外部,所述按键复位弹簧10一端连接按键1,另一端连接盖板11。还可以没有按键复位弹簧10,按键1依靠气囊6自身的弹力复位。所述盖板11上的出气口14与气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于为了描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基于本实用新型启示的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也应当被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法,以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以及多种替代方式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