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凹式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413阅读:17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凹式绿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循环利用,具体涉及一种下凹式绿地。



背景技术:

随着当下我国城市化速度的提升,城区内非透水地面越来越多,雨水的下渗能力大幅度减小,势必造成降雨形成地面径流的增大,城市排水系统带来受到极大的考验,给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威胁。同时,降雨初期,由于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作用,会把地面积淀的污染物质携带进入排水管网。因此,初期雨水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所携带的污染物对排放水体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将初期雨水进行截留处理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故出现了下凹式绿地。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959952U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溢流井和雨水调蓄调度池;下凹式绿地低于地面设置;雨水溢流井的井口接近地面,井体延伸至设置于下凹式绿地最底部的雨水调蓄调度池中;所述雨水调蓄调度池顶部设置有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与所述下凹式绿地之间依序填充设置人工回填土层、砂石滤层、无纺土工布垫层,共同用于雨水过滤。

部分水经过下凹式绿地后,经过人工回填土层、砂石滤层、无纺土工布垫层过滤,进入到雨水调蓄调度池内。另一部分水直接从雨水溢流井进入到雨水调蓄调度池内。

雨水溢流井下方、雨水调蓄调度池内设有抽水泵,抽水泵抽取雨水调蓄调度池内的水进行绿化喷灌;在雨水调蓄调度池蓄满的情况下,将多余的雨水排出到城市的雨水管网。

该系统未对由雨水溢流井下来的水进行过滤净化,该部分雨水直接进入到雨水调蓄调度池内,此时水中夹杂大量的砂砾,这些砂砾很容易堵塞水泵和灌溉喷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凹式绿地,在确保排水率的前提下,对雨水进行过滤,减小喷淋机构堵塞损坏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凹式绿地,包括自然下渗区、穿设过自然下渗区的溢流井、连通溢流井下端的储水池和用于使用储水池内水进行喷淋的喷淋机构,所述储水池位于自然下渗区下方,所述溢流井内固定嵌设有开设有排水孔的过滤板,所述排水孔中穿设有上端固设有浮球的阀杆,所述阀杆上固定套设有开有出水槽的限位盘和嵌设于排水孔内的过滤盘,所述过滤盘沿竖直方向向下的投影落于限位盘内,所述阀杆沿径向固定连接于溢流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然下渗区来不及下渗的雨水流入溢流井内,在经过过滤板和过滤盘过滤后,进入到储水池内,进行蓄水,后期自然下渗区干燥时,喷淋机构抽取储水池内的水进行喷淋,充分利用水资源。由于进入储水池内的水经过过滤板和过滤盘过滤,故其中泥沙较少,减小喷淋机构堵塞的可能性。

当雨量较大时,溢流井内积水太多,浮球浮起,带动阀杆运动,使过滤盘离开排水孔。此时溢流井内的雨水直接从排水孔流出,进入到储水池内。增大了排水效率,减小了路面积水。限位盘可确保阀杆一直稳定安装在溢流井内,不会由于溢流井内水位过高而导致阀杆在浮球的作用下离开溢流井。若溢流井内水位下降,过滤盘在其重力作用下下落,继续嵌设于排水孔内,尽可能使雨水经过过滤后进入到储水池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和限位盘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沿竖直向上设置,所述过滤盘下端呈缩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溢流井内水位下降,回位弹簧对限位盘有一个拉力,该拉力和过滤盘的重力配合,驱动过滤盘再次嵌设于排水孔内,确保在雨量不大时,雨水可经过过滤板过滤后进入到储水池内。过滤盘下端呈缩口设置,可使过滤盘更好的嵌设于排水孔内,减小了水流从过滤盘和排水孔间隙之间流入储水池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槽沿限位盘周向开设且出水槽呈扇环型设置,所述出水槽面积为过滤盘面积的3/4~7/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过滤盘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大出水槽面积,提高排水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井外壁沿其周向固定有安装环,所述过滤板抵接于安装环上端面且卡设固连于安装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板上积累了较多垃圾时,可直接握住阀杆向上拔,此时过滤盘离开过滤板,限位盘抵接于过滤板,从而使过滤板离开安装环,对过滤板进行清洁即可,不需人进入到溢流井内,方便了对过滤板进行清洁。同时减小了雨量过大,排水孔打开时,垃圾随着水流流入储水池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池底面设有连通储水池的泄洪管,所述阀杆下端固设有用于密封泄洪管的密封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量较小时,密封头密封泄洪管,使雨水都进入到储水池内进行储蓄。当雨量较大时,浮球上升,带动密封头上升离开泄洪管,使水流直接从泄洪管排走。从而确保储水池满后,水不会溢出,增加路面积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头包括呈倒圆台型设置的第一块和呈圆柱设置的嵌设于泄洪管内的第二块,所述第二块同轴固连于第一块且位于第一块下方,所述第一块下端面半径等于第二块上端面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过滤盘初期离开排水孔时,水流依旧是储存于储水池的,确保储水池可收集到充足的水,进行回收利用。只有当雨量过大到,浮球驱动第二块完全离开泄洪管后,泄洪管才开始泄洪,提高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球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溢流井高度的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保对积水排水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过滤更多的雨水,减小喷淋机构堵塞损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井上端面高于自然下渗区上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溢流井只能收集自然下渗区上层的积水。在确保自然下渗区有充足的水分的同时,再用溢流井排水,从而确保了植物有充足的水分赖以生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井上盖设有井盖,所述井盖转动连接于溢流井,所述井盖上开设有呈栅格型的流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大块的垃圾已经被井盖阻挡在溢流井外,减小了过滤板堵塞导致过滤速度过慢情况发生的概率,使雨水的收集更顺畅。井盖转动连接于溢流井可起到防盗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确保排水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对更多的雨水进行过滤,减小喷淋机构堵塞损坏的可能性;对雨水资源进行了回收利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溢流井的局部示意图;

图3位实施例中限位盘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自然下渗区;2、溢流井;3、井盖;4、流水槽;5、安装环;6、卡槽;7、过滤板;8、卡块;9、排水孔;10、阀杆;11、浮球;12、过滤盘;13、固定板;14、固定槽;15、限位盘;16、出水槽;17、回位弹簧;18、密封头;19、第一块;20、第二块;21、储水池;22、泄洪管;23、喷淋机构;24、抽水泵;25、抽水管;26、喷头;27、植被层;28、人工回填土层;29、砂石滤层;30、无纺布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下凹式绿地,包括自然下渗区1和穿设过自然下渗区1的溢流井2。溢流井2上端面高于自然下渗区1上端面。如图2所示,溢流井2上盖设有井盖3,井盖3转动连接于溢流井2,井盖3上开设有呈栅格型的流水槽4。

如图2所示,溢流井2外壁沿其周向固定有安装环5,安装环5上开设有卡槽6。安装环5上端面安装有过滤板7,过滤板7嵌设于溢流井2内且与溢流井2侧壁呈间隙设置。过滤板7下端面设有卡块8,卡块8呈楔形设置。卡块8由橡胶制成,且卡块8嵌设于卡槽6内,使过滤板7稳定安装在安装环5上。

如图2所示,过滤板7上开设有排水孔9。排水孔9内穿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阀杆10。阀杆10上端固设有浮球11,浮球11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溢流井2高度的1/8。阀杆10上固定套设有过滤盘12,过滤盘12嵌设于排水孔9内且抵接于排水孔9。过滤盘12下端呈缩口设置。

如图2所示,过滤板7下方设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固定连接于溢流井2。固定板13上开设有用于嵌设阀杆10的固定槽14,阀杆10抵接于固定槽14且滑动连接于固定槽14。

如图2所示,阀杆10外还固定套设有限位盘15,限位盘15位于过滤盘12下方,且过滤盘12沿竖直方向向下的投影落于限位盘15内。如图3所示,限位盘15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出水槽16,出水槽16呈扇环型设置,出水槽16面积为过滤盘12面积的3/4~7/8。如图2所示,过滤板7和限位盘15之间设有回位弹簧17,回位弹簧17沿竖直向上设置。

如图1所示,阀杆10下端固设有密封头18,密封头18包括呈第一块19和第二块20。第一块19呈倒圆台型,第二块20呈圆柱型。第二块20同轴固连于第一块19且位于第一块19下方。第一块19下端面半径等于第二块20上端面半径。第一块19和第二块20由橡胶一体制成。

如图1所示,溢流井2下方设有储水池21。溢流井2下端穿设入储水池21内。储水池21底面设有连通储水池21的泄洪管22。第一块19和第二块20嵌设于泄洪管22内,第一块19和泄洪管22呈过盈配合。

如图1所示,储水池21内设有喷淋机构23。喷淋机构23包括抽水泵24、抽水管25和喷头26。抽水泵24位于储水池21内,抽水管25下端连接抽水泵24且上端连接喷头26。抽水管25上端穿设过储水池21和自然下渗区1,且位于自然下渗区1上方。

如图1所示,自然下渗区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植被层27、人工回填土层28、砂石滤层29和无纺布垫层30。自然下渗区1沿竖直向下的投影落于储水池21内。

该下凹式绿地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在下雨时,雨水落在自然下渗区1内,依次经过植被层27、人工回填土层28、砂石滤层29和无纺工工布垫层,使自然下渗区1储蓄有一定的水量。多余的水经过自然下渗区1过滤后流入储水池21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当雨量较大,自然下渗区1的渗透速度跟不上下雨量时,自然下渗区1上有积水,积水流入溢流井2内,经过过滤板7和过滤盘12过滤后流入储水池21内。从而减小自然下渗区1的积水。

如图1和图2所示,当溢流井2的进水量远远大于其出水量,溢流井2内会有积水,当积水接触到浮球11后,浮球11上升驱动阀杆10上升,使过滤盘12离开排水孔9,使水可直接从排水孔9排入储水池21内,减小自然下渗区1的积水。浮球11继续上升,密封头18离开泄洪管22,从而使水泄洪管22排出,防止储水池21内水溢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当自然下渗区1下降后,积水离开浮球11,回位弹簧17驱动限位盘15下降,从而驱动阀杆10下降,使过滤盘12再次嵌设到排水孔9内,使密封头18嵌设到泄洪管22内。使雨水再次需要经过过滤盘12和过滤板7过滤后才能进入储水池21内。

如图1所示,在天晴,自然下渗区1干燥时,可直接通过抽水泵24抽取存水,然后通过喷头26喷到自然下渗区1上,对自然下渗区1进行浇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