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9022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排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管。



背景技术:

中国城市仍普遍面临内涝频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灾害,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模式弊端显现,难以为继。一到雨季,大量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暴雨天气,道路被淹,城市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城市中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逢大雨必涝、山水林田消失、城市养护成本增加,正因为暴雨带来了城市内涝和雨水径流污染,所以国家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以缓解极端对气象对国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渗透铺装等是海绵城市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人工建设的生态工程被用于吸收、净化、排放雨水径流。

目前的雨水收集排放管上面一般布置一些小圆孔,但管材上面打孔有一定的缺陷,小圆孔面积过大,则雨水花园、植草沟、渗透铺装等生态工程底部与排水管接触的部位泥沙容易进入排水管中,长时间的泥土流失,生态工程内部形成很多空洞,容易塌陷,另外,泥土沙等进入排水管后,容易堵塞管道,造成排水不畅;圆孔面积过小,在暴雨时期,管上面下渗下来的雨水量很大,而由于圆孔的面积过小,来不及排放雨水,造成雨水花园、植草沟、渗透铺装等生态工程积水,从而导致路面积水,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受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管,避免原有雨水排水管容易进泥沙,容易被堵塞,或遇到暴雨时排水不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管,包括管体,在所述管体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包括至少两条交叉开设的排水缝,所述排水缝包括一条与管体轴线平行的横缝和至少一条与所述横缝垂直相交的竖缝,所述竖缝沿横缝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排水单元还包括多个间隔插入到所述横缝中、且位于两相邻的竖缝之间的支撑片。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片包括由中部对折后重叠在一起的可插入到横缝中的支撑部和两端的用于阻挡支撑片插入到管体内的阻挡部,所述支撑片的厚度不大于所述横缝的宽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片还包括由支撑部两侧向外延伸且弯曲而成的、用于将支撑片卡接到横缝中的卡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缝的端部设有加固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管,包括管体,在所述管体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包括至少两条交叉开设的排水缝。该结构的雨水收集排放管,通过在管体上布置排水缝,有效地增加了管体上的进水面积,且排水缝可以阻挡泥土砂石进入到管体中,生态构造物中的泥沙也不会流失,管体中也不会被泥沙堵塞,能够达到顺畅的快速收集排放雨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片插入到横缝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管,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由高强度耐腐蚀性材质制成,如选用HDPE、PVC或不锈钢等。在所述管体10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排水单元11,所述排水单元11包括至少两条交叉开设的排水缝12,本实施例优选在管体10两侧沿长度方向都设有所述排水单元11。所述排水缝12的长度和宽度与管体10的尺寸相适应,当管体10尺寸较大时,排水缝12的长度和宽度相应地设置得较大。为了便于在管体10上加工出排水缝12,优选所述排水缝12包括一条与管体10轴线平行的横缝13和至少一条与所述横缝13垂直相交的竖缝14。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缝14沿横缝1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排水单元11还包括多个间隔插入到所述横缝13中、且位于两相邻的竖缝14之间的支撑片15。适当地增长每个排水单元11中横缝13的长度,增加与横缝13交叉的竖缝14的条数,两相邻的竖缝14之间的间距也适当地缩小,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增大管体10上的进水面积。当横缝13的长度较长时,由于管体10受到泥土的挤压,管体10容易在横缝13处向内收缩,从而使横缝13的宽度扩大,增大了泥土砂石进入到管体10内的机会。而本实施例在横缝1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片15,支撑片15的厚度与横缝13的宽度适应,从而可以对横缝13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了横缝13受挤压变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3所示,所述支撑片15包括由中部对折后重叠在一起的可插入到横缝13中的支撑部15a和两端的用于阻挡支撑片15插入到管体10内的阻挡部15b,支撑片15优选为金属薄片,如不锈钢钢片或铜片、铝片等,支撑片15弯折后成T字形。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片 15的厚度不大于所述横缝13的宽度的一半,这样支撑片15上弯折而成的支撑部15a的厚度不大于横缝13的宽度,从而支撑部15a不会将横缝13撑大。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片15,既保证对横缝13的可靠支撑,又不会因受泥土挤压而被挤进到管体10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片15还包括由支撑部15a两侧向外延伸且弯曲而成的、用于将支撑片15卡接到横缝13中的卡接部15c。由于所述卡接部15c是设置在支撑部15a沿横缝13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因此卡接部15c对横缝13侧壁的挤压不会使横缝13变形。再者,支撑片15为薄片,卡接部15c对横缝13侧壁的挤压力有限。卡接部15c的存在,避免了支撑片 15随泥沙的移动而移位,保证其固定在横缝13上、且位于两相邻的竖缝14 之间的中间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缝12的端部设有加固条16,所述加固条16 与管体10焊接在一起。加固条16可以增加排水缝12的抗弯曲强度,防止排水缝12变形,在雨水收集与排放过程中能够顺利的运行,同时,焊接的加固条16能够防止长条的排水缝12受力开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体上布置排水缝,有效地增加了管体上的进水面积,且排水缝可以阻挡泥土砂石进入到管体中,生态构造物中的泥沙也不会流失,管体中也不会被泥沙堵塞,能够达到顺畅的快速收集排放雨水的目的。

将雨水收集排放管布置于雨水花园、植草沟、渗透铺装等生态工程碎石层底部位置,在下雨过程中,将下渗而来的雨水及时收集到管中,并且及时排入其他市政管网中。

在降雨过程中,含污染物的雨水径流流入雨水花园、植草沟、渗透铺装等生态工程,通过表层土壤、细碎石层、粗碎石层,雨水通过净化后渗入排水管网中,在排至雨水井中,最后雨水井中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入市政管网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