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8366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发,高楼林立,路面铺装硬化导致原生态的城市地面遭到破坏。一方面硬化后的城市地面直接隔离了雨水下渗地下的通道,导致了城市在雨季大面积的积水问题,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钢筋水泥密度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的“雨岛效应”加重,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最终导致降水形成,“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在很短时间内降雨量可达到数百毫米,尤其是在低洼地区容易形成内涝。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卫星遥感观测显示,北京市城区面积中,硬化面积已达到50%,一半以上的面积不能渗水,自2004年以来,每个夏季的强降雨都会给北京市区带来积水和交通堵塞。从全国角度来看,仅以2010年夏秋季节为例,我国就有150多个城市出现因城市积水而造成的交通堵塞和交通道路受损等现象,情况严重甚至还会迫使停工、停课,公共设施受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实用新型一个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可应急缓解部分低洼地区内积水尤为必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材料、机械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高强度的轻质材料层出不穷,机械设备也不断地优化,从原来机械笨重的体型到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简单、方便灵活的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积水问题,使用时可移动至城市内涝积水较深区域进行临时蓄水缓解内涝,在非工作时可放置于仓库内,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包括车架系统,所述车架系统上设置有机电箱、电动水泵和电动收卷设备,所述机电箱内设置有提供电力的柴油发电机,所述电动收卷设备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和卷筒,所述卷筒包括滚轴和设置于滚轴两端的滚板,所述滚轴上设置有钩件;所述电动机和减速器通过第一联轴器相连接,所述滚轴和减速器通过第二联轴器相连接;所述卷筒内收卷有软体水箱,所述软体水箱一端设置有与钩件固定连接的扣带,另一端设置有与电动水泵出水口进行连接的接管口。

所述第一联轴器上设置有制动器。

所述卷筒通过机架固定于车架系统上。

所述接管口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电动水泵至少设置一个,且所述接管口的数量等于电动水泵的数量,每个所述接管口上均设置有水阀。

所述滚轴上设置有钩件,所述软体水箱一端设置有与钩件固定连接的扣带。

所述软体水箱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或枕形或椭圆形,所述软体水箱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预压线。

在非工作期时软体水箱收卷与于卷筒内,在工作期时通过电动收卷设备和车架系统实现软体水箱的自动铺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工作时,将本发明装置移动至指定区域后,电动收卷设备和车架系统同时启动,可实现软体水箱的自动铺放,通过电动水泵可向软体水箱内抽水,减小市政排水压力,待雨涝过后可随时打开水阀排空软体水箱,延预压线折叠软体水箱,再将软体水箱的扣带和滚轴的钩件固定连接,电动收卷设备的车架系统同时启动,将软体水箱收起即可;

(2)本实用新型中软体水箱生产简单,可在工厂批量生产,作为应急措施可及时投入使用;

(3)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投资小,制造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及时到达指定地点进行应急蓄水,效果好,只需在内涝时短暂时间内占用空地或车道工作,雨后便可及时撤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中机架和卷筒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中滚轴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中软体水箱注满水时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软体水箱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软体水箱具体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1车架系统;2机电箱;3柴油发电机;4电动水泵;5电动机;6第一联轴器;7制动器;8减速器;9第二联轴器;10机架;11软体水箱;12扣带;13水阀;14接管口;15预压线;16卷筒;1601滚轴;1602滚板;1603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可用于城市部分区域内积水无法外排的临时错峰蓄水装置,为解决目前城市内硬质铺装隔离了雨水下渗的通道,导致部分地势低洼地区极易形成积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移动至任意指定区域工作,进行临时抽蓄雨水,待雨过之后便可将水错峰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应急排涝蓄水装置,主要由车架系统1及其他设备组成,除车架系统1本身外,本实用新型中其他设备均有车架系统1承载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架系统1上设置有机电箱2,所述机电箱2内设置有柴油发电机3,为整个设备提供电力;紧接着所述机电箱2外设置有电动水泵4,所述电动水泵4由电机和水泵构成,用于工作时抽水;所述车架系统1的后部设置有电动收卷设备以及软体水箱11。

所述电动收卷设备包括电动机5、减速器8和卷筒16,所述卷筒16包括滚轴1601和设置于滚轴1601两端的滚板1602。所述电动机5和减速器8通过第一联轴器6相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6上设置有制动器7,所述滚轴1601和减速器8通过第二联轴器9相连接,从而由电动机5带动卷筒16转动。所述滚轴1601上设置有若干钩件1603,用于与软体水箱11连接固定,所述卷筒16通过机架10固定于车架系统1上,如图3和图4所示。

所述软体水箱11缠绕于滚轴1601上,所述软体水箱11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或枕形或椭圆形,优选方案为矩形,所述软体水箱11由具有高强度、不透水性、耐腐蚀性的PVC材料制成。如图5所示,所述软体水箱1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预压线15,所述软体水箱11一端设置有若干个与钩件1603连接的扣带12,另一端设置有过水口,过水口固定有与电动水泵4出水口进行连接的接管口14,所述接管口14上均设置有水阀13。

非工作期,软体水箱11收卷于卷筒16内。当工作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移动至指定区域后,打开电动机5转动卷筒16,同时缓慢移动车架系统1,将软体水箱11沿直线自动摊开放置地面,通过水管连接电动水泵4的出水口和软体水箱11的接管口,打开水阀13,启动电动水泵4,由电动水泵4抽水至软体水箱11内,待软体水箱11抽满后关闭水阀13。待雨涝过后打开水阀13直接排放或将水排至附近的市政雨水井,通过市政排水系统外排,或者将水排放至附近的室内储水装置作为日用杂用水。软体水箱11排空后沿预压线15将软体水箱11折叠成长方形片状,将扣带12与滚轴1601上的钩件1603连接固定,启动电动机5缓慢转动卷筒16,同时沿软体水箱11直线方向缓慢移动车架系统1,将软体水箱11自动收卷于卷筒16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设置多台电动水泵4,在软体水箱11一端设置多个接管口14,且所述接管口4的数量等于电动水泵4的数量,每个接管口14上均设置有水阀13,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给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软体水箱11长度尺寸为200m,截面形状呈矩形(实际情况在使用过程中,充满水后,体型会稍有弧度,但偏差不大,基本成矩形,本方案图中按矩形表示),宽3m,高3m。此软体水箱一个的蓄水体积为1800立方米,按某地区12m宽单向车道路面,某次暴雨后路面积水40cm工况考虑,设计采取本实用新型应急排涝蓄水装置后地面积水降低至10cm不影响车辆通行为宜,每个软体水箱11能够解决6000平方米面积的积水,即可解决道路500m的积水,按此工况计,只需每隔300m在道路边放置一个软体水箱11蓄水即可有效解决积水问题。此方案仅是作为一个具体的参考方案,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方案的尺寸。

尽管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