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用安全储水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731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庭用安全储水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用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庭用安全储水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居住的建筑物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家庭用水安全,特别是当建筑物时间长以后,在水管检修的时候,通常会对漏水管路进行停水处理,这样一来居民用水收到了影响,出现停水后会严重影响生活,对于用水安全大家越来越关心。

为此很多家庭当出现一些次数的停水后,往往会选择购置一些储水容器,比如水桶,脸盆之类的,但是这些水桶里面的水如果放时间长了,由于接触到空气,空气中有很多的微生物,会有很多霉变,影响使用,同时家里放置着很多的水桶或者是脸盆,也会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

通常当管路水压低的时候,接水时间很长,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接水的过程中,同时当水箱坏掉的时候,更换的话需要停水,比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家庭用安全储水箱结构,该家庭用备用全封闭水箱,具有全封闭,卫生,可以在停水的情况下,储存一定的水量短期内可以应急供应人们生活用水,同时也可以通过水箱快速接水,同时还可以当水箱坏掉的时候,不影响正常使用水的情况下更换水箱。

一种家庭用安全储水箱结构,包括一个水箱,水箱的入水口端连接第一垂直管段,连接处设置有第四阀门,第一垂直管段的入水口端连接至第一横向管段,位于水箱入水口前端的第一横向管段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水箱的出水口端连接第二横向管段,第二横向管段管径为第一横向管段管径的1-3倍,第二横向管段通过一个三通阀连接第二垂直管段,第二垂直管段的出水口端连接至第一横向管段,水箱的出水口与第二垂直管段之间的第二横向管段上设置有一个第五阀门;位于第一垂直管段与第二垂直管段之间的第一横向管段上设置有第二阀门,位于第二垂直管段的出水口后端的第一横向管段上设置有第三阀门,位于第二垂直管段的入水口后端的第二横向管段上设置有第六阀门;

水箱底部设置有支架,支架包括伸缩杆套、伸缩杆和螺栓构成的支腿,伸缩杆套设于伸缩杆套中,

伸缩杆套上开设有固定孔,伸缩杆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固定孔与限位孔适配,通过在固定孔与限位孔中设置螺栓,将伸缩杆套与伸缩杆固定连接,伸缩杆底端设置有防滑垫。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为球形、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垫为橡胶防滑垫。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的体积为50-1000L。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进水管路上设置一个水箱,可以在停水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使用水箱内部的水维持一定的供水量,同时水箱是全封闭的不会被污染,非常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非常的简单,解决了一些停水带来的生活困扰,同时由于设置有大管径的出水口,加快了接水时间,同时更换水箱不影响水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横向管段,2、第一垂直管段,3、第二垂直管段,4、第二横向管段,5、水箱,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0、第五阀门,11、第六阀门,12、伸缩杆套,13、螺栓,14、伸缩杆,15、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家庭用安全储水箱结构,包括第一横向管段1,第一垂直管段2,第二垂直管段3,第二横向管段4,水箱5,第一横向管段1一端连接进水管,第一横向管段1另一端连接出水口,第一垂直管段2一端连接第一横向管段,第一垂直管段2另一端连接水箱5顶部,水箱5底部连接第二横向管段4的一端,第二横向管段2的另一端,连接接水口,第一横向管段1与第二横向管段4通过第二垂直管段3的两端固定连通,第一横向管段1进水端设置有第一阀门6,第一横向管段1远端出水端设置有第三阀门8,第一横向管段1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第二阀门7位于第一垂直管段1和第二垂直管段3连通处中间,第一垂直管段2上设置有第四阀门9,第二横向管段4上设置有第五阀门10和第六阀门11,第五阀门10和第六阀门11设置在第二垂直管段3与第二横向管段4连接处的两端,水箱5下端设置有支架,支架包括伸缩杆套12,伸缩杆14,伸缩杆套12顶端固定在水箱5底部,伸缩杆套12设置有固定孔,伸缩杆上设置有限位孔,固定孔与限位孔适配,支架伸缩杆套底端与支架伸缩杆顶端通过固定孔与限位孔上的螺栓13固定连接,伸缩杆套12上设置有支架横档,支架横档位于所述两个伸缩杆套12之间,支架伸缩杆底端设置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水箱5为球形,长方体形,正方体形。

进一步的,第二横向管段4管径为第一横向管段1管径的3倍。

进一步的,防滑垫15为橡胶防滑垫。

进一步的,水箱5的体积为50L。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 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