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质给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348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分质给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质给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饮水的需求大量增加,直饮水供水技术随之不断的发展。直饮水供水设备通常包括供水模块、过滤组件和滤膜组件等器件组成,外部水源输送的原水进入到供水模块后,由供水模块将原水输送到过滤组件和滤膜组件中进行处理,以获得直饮水。中国专利号CN2012201564775公开了一种无负压直饮水制备及供水装置,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净水罐的出水口和连接用户端的输出管道上连接有水质综合在线测控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管道上设置的水质传感器的数量受限,导致检测的参数有限,并且,从净水罐中输出的水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质产生变化而影响检测准确性。如何设计一种检测精度高、检测范围广以提高用户体验性的直饮水供水设备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质给水设备,实现提高分质给水设备的水质参数检测精度和检测范围,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质给水设备,包括直饮水处理模块和水质监测模块;所述直饮水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构成过滤水路的预过滤组件、第一水泵、滤膜组件和净水箱,所述预过滤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过滤水路上的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水质监测模块包括监控器、封闭水罐和第一水质传感器,所述封闭水罐连接在所述滤膜组件和所述净水箱之间,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封闭水罐中,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与所述监控器连接;其中,所述滤膜组件为纳滤膜组件或超滤膜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分别通过对应的阀组件连接在所述过滤水路上,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阀门和两个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串联所述过滤水路中,所述第一阀门的两端口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阀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阀组件的两个所述第二阀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分质给水设备还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原水箱和加压泵,所述加压泵与所述预过滤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分质给水设备还包括无负压供水模块,所述无负压供水模块包括依次连接构成主水路的主进水管、稳流补偿器、主供水泵和主出水管,所述主出水管用于向所述预过滤组件和用户用水端供水。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监测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主水路中的第二水质传感器,所述主出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一电控阀。

进一步的,所述稳流补偿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二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控阀。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监测模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和/或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上的第三水质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质给水设备,通过在滤膜组件和净水箱之间设置封闭水罐,并将水质监测模块中的第一水质传感器放置在封闭水罐中检测直饮水的水质参数,由于滤膜组件输出的直饮水直接进入到封闭水罐中,确保被检测的直饮水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同时,滤膜组件输出直饮水的过程中,封闭水罐获得稳定的水流量,可以满足实时监测直饮水的出水质量更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独立设置的封闭水罐来安装第一水质传感器,能够根据需要将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安装在封闭水罐,从而可以检测更多种水质的参数,扩宽检测范围,实现提高了分质给水设备的水质参数检测精度和检测范围,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质给水设备实施例的管路布置原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质给水设备实施例的管路布置原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包括直饮水处理模块200和水质监测模块;所述直饮水处理模块200包括依次连接构成过滤水路的预过滤组件21、第一水泵22、滤膜组件23和净水箱25,所述预过滤组件21包括选择性连接在所述过滤水路上的多介质过滤器211和活性炭过滤器212;所述水质监测模块包括监控器(未图示)、封闭水罐501和第一水质传感器502,所述封闭水罐501连接在所述滤膜组件23和所述净水箱25之间,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502设置在所述封闭水罐501中,所述第一水质传感器502与所述监控器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在采用独立的封闭水罐501连接在滤膜组件23和所述净水箱25之间,滤膜组件23输出的直饮水流经封闭水罐501后进入到净水箱25中,封闭水罐501中流动的直饮水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第一水质传感器502设置在所述封闭水罐501中能够准确的检测直饮水的相关参数指标,从而提高检测的精确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净水箱25或在净水箱25的出水管路中设置传感器,净水箱25中的水以及出水管路中的水极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水质变化,而封闭水罐501中的水直接来自滤膜组件23的出水口,并且,在直饮水供用过程中,滤膜组件23输出的直饮水能保证封闭水罐501中的水流流量,使得第一水质传感器502实时动态的检测直饮水的水质参数,并且,利用监控器能够将相关检测到的水质参数显示给用户,从而使得用户能直观的看到相关信息,真正意义上实现在线有效监测水质。

其中,第一水质传感器502可以为pH/ORP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余氯传感器、COD传感装置、盐度传感器、氨氮传感器等传感器,本实施例对第一水质传感器502的具体表现实体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有对应的供水源提供原水,如图1所示,供水源100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原水箱11和加压泵12,所述加压泵12与所述预过滤组件21连接。具体的,原水箱11中盛放有待处理的水,原水箱11中的水通过加压泵12输送至预过滤组件21中,在经过保压过滤器24和反渗透组件23处理获得直饮水。

同样的,如图2所示,供水源可以采用无负压供水模块100,所述无负压供水模块100包括依次连接构成主水路的主进水管11、主供水泵12和主出水管13,所述主出水管13用于向所述预过滤组件21和用户端供水管1000(即用户用水端)供水。具体的,常规的小区需要配备无负压供水模块100进行生活用水的供给,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中的无负压供水模块100除了满足用户生活用水供用外,还用于向直饮水处理模块200共用水源。优选的,所述水质监测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主水路中的第二水质传感器101,所述主出水管13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水泵22的出水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一旁通管301,所述第一旁通管301上设置有第一电控阀(未标记)。具体的,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通过无负压供水模块100与市政管网连接,实现向小区内的住户供水,其中,所述主出水管13输出的水可以与居民小区中用户端供水管1000连接,实现供给居民生活用水,同时利用小区的无负压供水模块100进行直饮水供用,主出水管13输出的水还输送供给直饮水处理模块200,主出水管13输出的水进入到预过滤组件21中处理后,再通过第一水泵22加压后经由滤膜组件23的反渗透处理获得直饮水,直饮水处理模块200输出的直饮水可以连接小区中用户端直饮水管2000,以实现向用户供给直饮水。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共用一套无负压供水模块100即可满足小区常规生活用水和直饮水的供给,有效的降低了安装和使用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在主出水管13的进水口和第一水泵22的出水口之间设置第一旁通管301,当市政管网输送的水质下降时,用户生活用水的水质也将下降,此时,第二水质传感器101将监测到主水路中的水质下降,第一电控阀打开,主出水管13输出的部分水将经过预过滤组件21处理,经处理后的水质将有效的改善并经由第一旁通管301输送至主出水管13的进水口,这样,便可以使得处理后的优质水与从市政管网输入的水混合,实现调节水质的功能,最终使得用户获得的生活用水达到标准,提高用户的用水质量。而对于第二水质传感器101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能够检测水质杂质、异味异色、硬度很高和或重金属含量功能的传感器,而第二水质传感器101的安装位置可以设置在主进水管11的出水口、主供水泵12进出水口,或主出水管13的进出水口处,从而实现动态实时监测水质。

其中,为了使得用户生活用水与直饮水处理模块200能够共用无负压供水模块100,首先,无负压供水模块100中主供水泵12产生的水压需要足够大,以满足常规小区生活用水的水压要求,而对于无负压供水模块100输入到直饮水处理模块200中的水,所述预过滤组件21与所述主出水管1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减压阀210,具体的,第二减压阀210能够有效的对进入到直饮水处理模块200的水压进行降压处理,以避免用户生活用水供水水压过大而对直饮水处理模块200中的相关部件造成损坏,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旁通管301上还设置有第一减压阀310。另外,所述主进水管11和所述主供水泵12之间还设置有稳流补偿器14。而为了提高直饮水的质量,预过滤组件21和所述第一水泵22之间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24。同时,所述净水箱25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水泵26,所述第二水泵26和所述净水箱25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紫外杀菌器27。具体的,滤膜组件23的输出的水存储在净水箱25中供用户使用,而净水箱25中的水可以通过第二水泵26加压输送至用户端直饮水管2000,从而可以配送至不同的用户家中,而紫外杀菌器27可以根据需要对净水箱25输出的水进行杀菌处理,以提高直饮水的水质。而为了方便实现调节用户生活用水水质的目的,多介质过滤器211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器212分别通过对应的阀组件连接在所述过滤水路上,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阀门201和两个第二阀门202,所述第一阀门201串联所述过滤水路中,所述第一阀门201的两端口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阀门202,所述多介质过滤器211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器212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阀组件的两个所述第二阀门202之间。具体的,多介质过滤器211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器212分别通过对应的阀组件进行控制,并根据需要选择性的通过多介质过滤器211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器212对水进行过滤处理,从而可以在检测到水质某项指标不达标时,可以选择对应的过滤器进行处理,实现快速的调节水质。

进一步的,为了有效的降低能耗,主进水管11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一水泵22的进水口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旁通管302,所述第二旁通管302上设置有第二电控阀(未标记)。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规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中的水泵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而在晚上用户用水量大大降低的情况下,无负压供水设备一致保持运行状态将消耗大量的电能,而在用户低用水量的情况下,无负压供水模块100中的主供水泵12断电停止工作,此时,第二电控阀打开,第一水泵22通电运转,主进水管11输出的水通过第一水泵22加压处理后经由第二旁通管302输送至主出水管13,从而满足用户在低用水量的情况下的供水要求。而关于用户用水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流量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当用户生活水用量少时,优先开启第一水泵22进行供水,当第一水泵22供水量满足不了用户需求时,再开启主供水泵12,从而起到节能作用。

又进一步的,为了充分的利用直饮水处理模块200产生的废水,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还包括浓水收集箱401和冲刷水收集箱402,所述滤膜组件32的废水排出口连接所述浓水收集箱401,而预过滤组件21、保安过滤器22的反冲洗水排出口连接冲刷水收集箱402。具体的,在将市政管网输送的水处理形成直饮水的过程中,市政管网输送的水经过预过滤组件21和保安过滤器22过滤处理后的水进入到滤膜组件32中,而进入到滤膜组件32中的部分水形成直饮水输送至净水箱33中,被截留在膜的进水侧的离子、有机物、细菌、病毒等随剩余的水形成浓水并从滤膜组件32的废水排出口,浓水收集箱401收集的废水仅是水的硬度、浊度较高不满足用户生活用水,但是,浓水中由于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有利于植物生长,通过浓水收集箱401收集浓水可以用于小区植物的灌溉;而对于预过滤组件21、保安过滤器22进行反冲洗时产生的反冲洗水,由于含有药剂、pH值超标,不能用于植物的灌溉,可以通过冲刷水收集箱402进行收集,冲刷水收集箱402中的水可以用于小区中公共卫生间的冲刷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直饮水设备将废水直接外排,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实现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分质给水设备的供水方法,包括水质调节供水模式;

所述水质调节供水模式:当第二水质传感器检测的水质不达标时,主出水管输出的水先经过预过滤组件进行过滤处理后,再通过第一水泵加压后经由第一旁通管输送至主出水管。具体的,市政管网中的水受季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市政管网中的水质会不同,当市政管网的水质下降后,这将导致用户的生活用水的水质下降,为了确保用户生活用水的水质保持较高的水平,以提高用户体验性,向用户供用生活用水过程中,在第二水质传感器检测的水质不达标时,则主出水管输出的部分水将经过直饮水处理模块中的预过滤组件处理,从而获得较高水质的水源,然后,再通过第一旁通管将处理后的高水质的水输送至主出水管,这样便可以有效调节用户生活用水的水质,从而使得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的功能多样化,通用性更强。其中,水质调节供水模式,具体为:当第二水质传感器检测的水杂质超标时,主出水管输出的水经过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处理;和/或,当第二水质传感器检测的水有异味异色时,主出水管输出的水经过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方法还包括节能供水模式,所述节能供水模式,当用户端总用水量低于设定值时,主供水泵停止运转,主进水管引入的水经由第二旁通管输送至第一水泵,再通过第一水泵加压后经由第一旁通管输送至主出水管。具体的,在无负压供水模块运行过程中,主供水泵为了提供足够大的水压,主供水泵的功率较大导致耗电量较大,但是,在夜晚阶段,用户的用水量很少,此时,节能供水模式启动,主供水泵停止运转,而利用直饮水处理模块中的第一水泵作为动力将主进水管引进的水加压输送至用户端,这样,可以在用水量较少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本实施例分质给水设备的能耗,实现绿色低碳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质给水设备的供水方法,通过利用无负压供水模块同时为用户的生活用水以及直饮水处理模块供水,而无需针对直饮水功能单独配置无负压供水模块,这将大大降低了安装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时使得整套设备的占用空间大大缩小,同时,利用主水路中的第二水质传感器来检测无负压供水模块输送的水的水质情况,当检测到水质不满足要求时,可以将部分水经过预过滤组件处理后再返回到主出水管输出,从而可以方便的调节用户生活用水的水质,实现分质给水设备功能多元化,并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降低了安装和使用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