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雨水渗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821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雨水渗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积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雨水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作为非传统水源在城市中的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今,城市中的土地被硬化不透水材料覆盖,降雨一般通过雨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却被白白流走。降落在地表的雨水,若直接排放,一定会增加城市雨水径流,增大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采用渗透设施能够反补地下水,将一部分降雨补充到土壤中,来不及渗透的雨水再排入市政管网中,有效缓解市政排水的压力。

同时,在城市中,由于原本洁净的天然降雨受到道路、广场、屋面甚至空气浮尘的影响,使雨水含有大量杂质的污染物,致使雨水渗透设施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过滤雨水中的杂质的一种市政雨水渗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雨水渗透装置,包括入水管,所述入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渗透模块,所述入水管设置有格栅,所述入水管设置有限制格栅转动的限位件,所述格栅一体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设置有与入水管固定连接的轴承,当丝杆转动时,格栅沿着丝杆的轴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格栅可以防止杂质进入入水管。当丝杆转动时,与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一固定块有随着丝杆转动的趋势。由于入水管设置有限制格栅转动限位件,格栅与第一固定块一体连接,所以格栅会沿着丝杆的轴向移动。此刻技术人员可以对滞留在格栅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限位件包括入水管设置的与第一固定块契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丝杆转动时,第一固定块抵接并挤压凹槽。因此凹槽限制第一固定块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透模块包括与入水管连接的砖块层,所述砖块层设置有多个贯穿砖块层的通槽,所述砖块层设置有环绕砖块层的砾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入水管中流出的水分到达砖块层。随后水分从砖块层的通槽流过到达砾石层。因此水分可以持续渗透不会造成蓄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块层朝向入水管的一侧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砖块层与砾石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分经过格栅的过滤后,水分需要经过透水土工布才能到达砖块层和砾石层,有助于水分中杂质的二次过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水管朝向砖块层的一端连接有容纳管,所述容纳管远离入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管,所述容纳管与砖块层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渗透的水分过多时,水分会在容纳管中滞留,减慢渗透的速度,让水分能够均匀地分散留入砖块层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管连接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容纳管中的水分过多而超过容纳管中的储蓄量时,容纳管中的水分可以通过排水管排除容纳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格栅可以防止杂质进入入水管。当丝杆转动时,与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一固定块有随着丝杆转动的趋势。由于入水管设置有限制格栅转动限位件,格栅与第一固定块一体连接,所以格栅会沿着丝杆的轴向移动。此刻技术人员可以对滞留在格栅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入水管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砖块层的俯视图;

图4为入水管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入水管;2、格栅;3、第一固定块;4、丝杆;5、轴承;6、凹槽;7、砖块层;8、通槽;9、砾石层;10、透水土工布;11、容纳管;12、分流管;13、排水管;14、渗透管;15、把手;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市政雨水渗透装置,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入水管1。入水管1设置有垂直于入水管1长度方向的格栅2。格栅2一体连接有长方体状且处于入水管1内的第一固定块3。第一固定块3螺纹连接有贯穿第一固定块3且垂直于格栅2的丝杆4。丝杆4连接有与入水管1固定连接的轴承5。丝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方便技术人员转动的把手15。入水管1设置有开口朝向格栅2且恰好容纳第一固定块3的凹槽6。凹槽6远离轴承5的侧壁连通外侧,方便技术人员将手伸入凹槽6对丝杆4进行操作。凹槽6限制第一固定块3的转动。当丝杆4转动时,与丝杆4螺纹连接的第一固定块3有随着丝杆4转动的趋势。由于凹槽6限制第一固定块3的转动并且格栅2与第一固定块3一体连接,所以格栅2会沿着丝杆4的轴向移动。当格栅2移动至技术人员可以接触时,技术人员可以对滞留在格栅2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入水管1的一端连接有椭圆状的容纳管11。容纳管11连接有排水管13。容纳管11远离入水管1的一端连接有多根分流管12。每根分流管12和入水管1构成不同的角度。因此从容纳管11中流出的水分可以流出容纳管11。容纳管11连接有排水管13。当雨量过大时,雨水从排水管13中流出。分流管12远离容纳管11的一端设置有砖块层7。砖块层7朝向分流管12的一侧设置有紧贴砖块层7表面的透水土工布10。砖块层7设置有多个沿着平行于地面方向贯穿砖块层7的通槽8。砖块层7远离容纳管11的一侧设置有砾石层9。砾石层9设置有多根渗透管14。每根渗透管14的侧面设置有多个贯穿渗透管14侧面的通孔16。砾石层9朝向砖块层7的一侧设置有紧贴砾石层9表面的透水土工布10。砾石层9设置有空隙。

工作过程:

雨水通过入水管1流向容纳管11。当雨水过大时,利用排水管13将容纳管11中过多的水分从容纳管11中流出。当雨水不大时,容纳管11中的水分通过分流管12流向砖块层7。砖块层7表面设置的透水土木层10对可能带有的泥浆进行过滤。随后水分通过砖块层7设置的通槽8流向砾石层9。砖块层7和砾石层9之间的透水土工布10可以对流过的水分再一次进行过滤。接着利用渗透管14提高砾石层9中水分的渗透速率。当技术人员需要对格栅2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时,转动丝杆4,此刻与丝杆4螺纹连接的第一固定块3有随着丝杆4转动的趋势。由于入水管1设置有限制格栅2转动限位件,格栅2与第一固定块3一体连接,所以格栅2会沿着丝杆4的轴向移动。当格栅2移动至靠近丝杆4的一端时,技术人员人工清理格栅2.此刻技术人员可以对滞留在格栅2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