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味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839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反味地漏。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些防反味地漏的涉及比较复杂,例如市面常见的杠杆式的防反味地漏结构,如潜水艇品牌的一些地漏,一旦堵塞或黏腻型的污物过多,很难使得杠杆松开,到时很难下水,造成室内积水;而且一旦堵塞,很难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反味地漏,能够在具有良好的防止反味的同时,方便清洗、不易堵塞、预防积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反味地漏,其特征在于,该防反味地漏包括回壳体、盖板、筛网、锥筒和浮球;

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浮球放置在所述锥筒内,所述浮球与所述锥筒的接触处为一圆环,在该圆环上设置有至少2个的射孔;

所述锥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锥筒的上端覆盖有一筛网,所述筛网的侧边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贴合;

所述锥筒的下端口外侧与壳体之间密闭固定连接。

上述的防反味地漏中,锥筒的下端口外侧与壳体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既可以将锥筒固定,又可以在锥筒外围注水形成水压,然后通过射孔推动浮球,帮助浮球的上浮、进而放水。同时因为整个结构中,盖板和筛网都可以取出,浮球也可以取出,方便了地漏的完成彻底的清洗。浮球在平时、没有下水的时候,可以堵住所有的孔道,这里射孔开在上述的圆环位置很重要,这样才能完成封堵所有与下水管道的连通处,有能够在下水时给予浮球最大的冲击力。

上述的防反味地漏中,因为地下管道内的反味气体可能会存在压力,会吹动浮球泄味,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配重控制,防止其被吹动;优选的,所述浮球内部还设置有配重球。

上述的防反味地漏中,为了更好地封堵所有与下水管道的连通处,优选的,所述锥筒下端口的上方的壁上设置有一环形凹槽,其内径与所述浮球的外径一致,在该环形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射孔。从侧面看,所述浮球是停放在一个与之匹配的弧形平台上,这样能够更好地封堵射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反味地漏,能够在具有良好的防止反味的同时,方便清洗、不易堵塞、预防积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是实施例的防反味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反味地漏,如图1所示,该防反味地漏包括回壳体3、盖板1、筛网2、锥筒4和浮球5;

所述盖板1覆盖在所述壳体3上;

所述浮球5内部还设置有配重球7,所述浮球5放置在所述锥筒4内,所述浮球5与所述锥筒4的接触处为一圆环,所述锥筒4下端口的上方,在该圆环位置处,设置有一环形凹槽8,其内径与所述浮球5的外径一致,在该环形凹槽8内设置有两个的射孔6;

所述锥筒4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所述锥筒4的上端覆盖有一筛网2,所述筛网2的侧边与所述壳体3的内壁相贴合;

所述锥筒4的下端口外侧与壳体3之间密闭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