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污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2915阅读:1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的污水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的污水管道。



背景技术:

污水管道在长期使用后,其内容易沉积大量污物,并且管道会出现局部开裂等现象,污水管道一般由多段管道连接而成,管道对接处在长期使用后也容易出现密封不严的现象。在城市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地下水就会通过管道破损处以及密封不严的管道对接处渗漏进污水管道,一方面浪费了地下水,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有限,遇到下雨天气或居民用水高峰期,不能够及时处理的污水混合地下水后沿检查井等部分会溢出至路面,影响城市正常的交通。部分污水管道内的污水也会通过渗漏点污染地下水,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城市污水管道由于埋在地下,受到地下水的挤压或者当管内淤泥太多时会造成管内压力增大,使得管壁爆裂,造成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塞的污水管道,能够对管道内部污水的清洁效果好,提高污水管道的管壁的抗压能力,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对污水的处理能力。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堵塞的污水管道,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中间连接有一段除污管,所述除污管的轴线和管道本体的轴线成一夹角α,180°>α≥90°,所述除污管设置在防护罩内,所述管道本体穿过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置有防护腔,所述防护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渗透的滤孔,所述防护腔的外侧壁为封闭板,所述防护腔的下端与除污管出水口端的管道本体相连通,防护腔下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搬运车轨道,防护腔中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管道支撑,所述除污管的进水口端设置有排污扇叶,所述除污管上设置有细滤网,细滤网的下方的管道壁上设置有排泄口,所述排泄口对应排污扇叶设置,所述排泄口的下方设置有搬运车,所述搬运车的侧壁和底部上设置有滤孔,所述搬运车设置搬运车轨道上,所述防护腔的上端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搬运车连接在提升装置上。

所述排泄口上设置有一段引流壁,所述引流壁的外侧壁与除污管的外侧壁相切。

所述排污扇叶与发电装置相连接。

所述提升装置为电动葫芦或者起重行车。

所述搬运车轨道内凹设置在防护腔下端的内侧壁上,所述搬运车的两端滑动连接在防护腔的左右内侧壁上,所述搬运车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多重滤网。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堵塞的污水管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防护罩能够提高管道的防护能力,能够增加对管道的支撑力, 还能起到节流的作用,防护罩还能降低管道对环境的污染,细滤网能够对管道内的垃圾物起到沉积过滤的作用,搬运车能够及时将管道内的淤泥和垃圾物及时的清理出管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堵塞的污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堵塞的污水管道俯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塞的污水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1的中间连接有一段除污管2,所述除污管2的轴线和管道本体1的轴线成一夹角α,180°>α≥90°,所述除污管2设置在防护罩3内,所述管道本体1穿过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设置有防护腔31,所述防护腔3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渗透的 滤孔,该处滤孔起到引流渗透的地下水的作用,所述防护腔31的外侧壁为封闭板,封闭板能够防止防护腔31内的污水向外渗透,污染到地下水,所述防护腔31的下端与除污管出水口端的管道本体相连通,可以使防护腔31内的经过除污的污水还能经过管道本体汇聚过后集中处理,防护腔下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搬运车轨道32,防护腔31中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管道支撑33,能够提高对管道本体自身的支撑强度,所述除污管的进水口端设置有排污扇叶34,管道本体1内的污泥和垃圾在排污扇叶34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排泄口35,从排泄口处掉落在搬运车37上,除污管上设置有细滤网36,细滤网36能够使污泥和垃圾集聚沉淀,细滤网36的下方的管道壁上设置有排泄口35,所述排泄口35对应排污扇叶34设置,所述排泄口35的下方设置有搬运车37,搬运车37的侧壁和底部上设置有滤孔,所述搬运车37设置搬运车轨道32上,所述防护腔的上端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搬运车37连接在提升装置38上,污泥和垃圾通过管道本体1流入到除污管2的进水口端的排污扇叶34上,在排污扇叶34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部分污泥和垃圾通过排泄口35掉落到搬运车37上,另外细滤网36上积存的部分污泥和垃圾也通过排泄口35到搬运车37上,污泥和垃圾就聚集在搬运车37内,污水经过搬运车上的滤孔流入到防护腔31内,通过防护腔31引流到除污管2出水口端的管道本体上,形成水循环,当搬运车37内的污泥积聚到一定量时,再通过提升装置38拉出到防护罩3外,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清理了管道本体,提高了管道本体的使用寿命,减小了管道本体内的压力,同时增加了管道本体外的防护能力, 还能够减小地下水的影响,减小对地下水污染,另外污水管道多处可以设置该管道。

优选的,所述排泄口35上设置有一段引流壁351,所述引流壁351的外侧壁与除污管2的外侧壁相切,这样便于排污扇叶34上的淤泥和垃圾甩出到搬运车37上,还能够减小污水流对搬运车37的冲击;所述排污扇叶34与发电装置相连接,这样可以利用污水的动力势能来发电操作,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所述提升装置38为电动葫芦或者起重行车,这样会便于搬运车37的牵引与拉出;所述搬运车轨道32内凹设置在防护腔31下端的内侧壁上,所述搬运车37的两端滑动连接在防护腔的左右内侧壁上,所述搬运车37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多重滤网,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搬运车固定更牢靠,不便于被水流推走,能够最大程度的截留住污泥和垃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