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2857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



背景技术:

水槽是现代厨房中必不可少的,在水槽中可以进行食材的清洗,也能够进行餐具的清洁等其他用途,而常使用水槽清洗无论是食材还是餐具的人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水槽下方的空间被处于正中的下水管所占,因此无法进行物品放置,浪费了水槽下方的空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水槽下水管道后置结构,[申请号:201521018628.0],包括第一下水弯管、四通管、补偿管、第二下水弯管、防臭结构、溢水管,所述第一下水弯管上的第一下水入口连接其中一个水槽的出口,所述第一下水弯管的第一下水出口连接四通管,所述四通管上的溢水连接口连接所述溢水管,所述四通管上的下水口连接所述防臭结构,所述四通管上的下水连接口连接所述补偿管一端口,所述补偿另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下水弯管上的第二下水出口,所述第二下水弯管上的第二下水入口连接其中另一个水槽的出口。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针对单槽并不适用且后置效果差,不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号的水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单槽且适用性广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包括依次对接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排水管、存水管、第二排水管,所述的第一排水管与水槽下水口相连,第一排水管与存水管对接处具有周向转动结构。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排水管将下水管进行后置,并通过周向转动结构来进行位置的调整,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号大小的水槽。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中,所述的周向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存水管端口处的外扩部,所述的第一排水管的端部外壁周向向内凹陷形成环形槽,所述的环形槽的形状大小与外扩部相适配。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中,所述的环形槽与第一排水管的端部外壁之间形成台阶部,当第一排水管与存水管对接时,所述的存水管的端部抵靠在台阶部上且存水管的端部外壁与第一排水管的端部外壁相齐平。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中,所述的第一排水管和存水管之间具有卡接结构。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中,所述的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环形槽外壁上的凸起,所述的外扩部内侧具有与凸起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卡槽。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中,所述的凸起分别具有斜导面和限位面。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中,所述的斜导面设置于凸起朝向第一排水管端口一侧,所述的斜导面与环形槽外壁之间呈钝角,所述的限位面设置于凸起背对第一排水管端口一侧,所述的限位面与环形槽外壁之间垂直。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中,所述的第一排水管端部外壁周向向外隆起形成加厚段,所述的环形槽形成于加厚段上,所述的加厚段的外径与外扩部的外径相等。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中,所述的环形槽的外壁与外扩部的内壁之间具有若干密封圈圈。

在上述的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中,所述的存水管底部具有水封,存水管上设有溢水管。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的优点在于:对接水槽的下水口后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排水管将污水向后引导,从而将水槽下方的空间空出可以放置物品,而第一排水管和存水管之间的周向转动结构可以将根据水槽的尺寸大小衡量其下方的空间,从而进行存水管的位置调整,从而适用于绝大部分的不同型号的水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周向转动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排水管端口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存水管端口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凸起放大图。

图中,第一排水管1、存水管2、第二排水管3、周向转动结构4、外扩部5、环形槽6、台阶部7、卡接结构8、凸起9、卡槽10、斜导面11、限位面12、加厚段13、密封圈14、水封15、溢水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包括依次对接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排水管1、存水管2、第二排水管3,所述的第一排水管1与水槽下水口相连,第一排水管1与存水管2对接处具有周向转动结构4。周向转动结构4包括设置在存水管2端口处的外扩部5,所述的第一排水管1的端部外壁周向向内凹陷形成环形槽6,所述的环形槽6的形状大小与外扩部5相适配。将第一排水管1的环形槽6与存水管2的外扩部5相对接,外扩部5的内壁于环形槽6的外壁贴合,从而形成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环形槽6与第一排水管1的端部外壁之间形成台阶部7,当第一排水管1与存水管2对接时,所述的存水管2的端部抵靠在台阶部7上且存水管2的端部外壁与第一排水管1的端部外壁相齐平。台阶部7可以限制外扩部5过渡插接在环形槽6内。

更进一步地,第一排水管1和存水管2之间具有卡接结构8。卡接结构8包括设置在环形槽6外壁上的凸起9,所述的外扩部5内侧具有与凸起9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卡槽10。凸起9分别具有斜导面11和限位面12。斜导面11设置于凸起9朝向第一排水管1端口一侧,所述的斜导面11与环形槽6外壁之间呈钝角α,所述的限位面12设置于凸起9背对第一排水管1端口一侧,所述的限位面12与环形槽6外壁之间垂直。凸起9可以避免第一排水管1和存水管2之间轴向滑动,使得第一排水管1和存水管2之间形成轴向固定周向转动的连接关系,且凸起9具有的斜导面11可以便于第一排水管1更为方便的插入到存水管2中,而限位面12进一步地避免凸起9从卡槽10中滑出,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第一排水管1端部外壁周向向外隆起形成加厚段13,所述的环形槽6形成于加厚段13上,所述的加厚段13的外径与外扩部5的外径相等。加厚端13可以大大提高周向转动结构4处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强度,相当于加固圈,避免下水管因为过度转动而报废。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槽6的外壁与外扩部5的内壁之间具有若干密封圈14。存水管2底部具有水封15,存水管2上设有溢水管1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排水管1、存水管2、第二排水管3、周向转动结构4、外扩部5、环形槽6、台阶部7、卡接结构8、凸起9、卡槽10、斜导面11、限位面12、加厚段13、密封圈14、水封15、溢水管1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