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桩端砂性土持力层的建筑物纠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746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桩端砂性土持力层的建筑物纠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纠偏结构,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桩砂性土持力层的建筑物纠偏结构,属于建筑物纠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修建在软土或其他不良地质地区的高层建筑物,通常采用桩基础,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出现工程桩损坏或刚度不足时,将造成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倾斜。

常规措施为补设锚杆静压桩进行基础加固,防止其进一步倾斜,或采用掏土的方式进行纠偏,但现有技术纠偏的效果往往不佳,在纠偏的过程中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的进行施工调整,同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较难确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采用锚杆静压桩的方式对建筑物进行纠偏时,纠偏的效果不如人意,在纠偏的过程中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的进行施工调整,同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较难确保。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桩端砂性土持力层的建筑物纠偏结构,将所述建筑物底板11的平面分为A、B、C三个区域,所述A区域是较大沉降发生位置所在区域,所述B区域是较小沉降发生位置所在区域,所述C区域是位于A、B区域之间的区域;底板11上设有均匀设有压桩洞口8,各压桩洞口8处均设有锚杆静压桩1;位于A区域的A类锚杆静压桩顶部设有预应力装置6,并浇筑混凝土7;所述A类锚杆静压桩桩端预留用于注水的透水孔;位于B、C区域的B、C类锚杆静压桩顶部设有可压缩材料9,并浇筑混凝土7。

进一步的,所述A区域与B区域是相对的两个区域,分别位于C区域两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A区域与B区域的面积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物底板11下方还设有原工程桩10。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桩端砂性土持力层的建筑物纠偏结构的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分布、不均匀沉降情况和原工程桩10的分布在底板11区域开设压桩孔,然后划分A、B、C三类桩分区;

B)施工A类桩,压桩完成马上采用预应力装置6进行封桩,随后进行B类桩压桩,完成压桩后暂不封桩,通过桩端预留的透水孔进行注水,扰动桩端砂性土,使该侧相对快速产生一定沉降;与此同时,交叉施工C类桩,在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可压缩材料9,并及时采用混凝土7进行封桩;

C)根据监测资料,待建筑物回倾量满足设计要求后,对B类桩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可压缩材料9,并进行封桩。

进一步的,进行步骤B)和步骤C)时,B类桩的压桩洞口中的可压缩材料9的厚度大于C类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根据沉降的情况,将建筑物底板分为不同的三个区域,各区域锚杆静压桩施工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并采用不同的封桩方法结合注水措施,使建筑物回倾,达到纠偏的效果;

2)建筑物纠偏效果较好,在纠偏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进行施工调整;

3)同时纠偏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桩端砂性土持力层的建筑物纠偏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A类桩压桩并马上预应力封桩的示意图。

图3是B类桩施工且暂不封桩的示意图。

图4是B类桩注水,同时C类桩施工的示意图。

图5是B类桩封桩的示意图。

图中,1.锚杆静压桩,2.不同桩型分区线,3.A类桩分区,4.B类桩分区,5.C类桩分区,6.预应力装置,7.封桩混凝土,8.压桩洞口,9.可压缩材料,10.原工程桩,1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5,一种用于桩端砂性土持力层的建筑物纠偏结构,将所述建筑物底板11的平面分为A、B、C三个区域,所述A区域是较大沉降发生位置所在区域,所述B区域是较小沉降发生位置所在区域,所述C区域是位于A、B区域之间的区域;底板11上设有均匀设有压桩洞口8,各压桩洞口8处均设有锚杆静压桩1;位于A区域的A类锚杆静压桩顶部设有预应力装置6,并浇筑混凝土7;所述A类锚杆静压桩桩端预留用于注水的透水孔;位于B、C区域的B、C类锚杆静压桩顶部设有可压缩材料9,并浇筑混凝土7。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A区域与B区域是相对的两个区域,分别位于C区域两侧。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A区域与B区域的面积相等。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建筑物底板11下方还设有原工程桩10。

进行建筑物纠偏的具体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分布、不均匀沉降情况和原工程桩10的分布在底板11区域开设压桩孔,然后划分A、B、C三类桩分区;B)施工A类桩,压桩完成马上采用预应力装置6进行封桩,随后进行B类桩压桩,完成压桩后暂不封桩,通过桩端预留的透水孔进行注水,扰动桩端砂性土,使该侧相对快速产生一定沉降;与此同时,交叉施工C类桩,在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可压缩材料9,并及时采用混凝土7进行封桩;C)根据监测资料,待建筑物回倾量满足设计要求后,对B类桩桩顶设置一定厚度的可压缩材料9,并进行封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沉降的情况,将建筑物底板分为不同的三个区域,各区域锚杆静压桩施工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并采用不同的封桩方法结合注水措施,使建筑物回倾,达到纠偏的效果;建筑物纠偏效果较好,在纠偏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进行施工调整;同时纠偏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