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抗冲堤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6408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流抗冲堤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流抗冲堤防。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265799U,公告日为2012年6月6日,公告了一种混凝土防洪堤坝覆土绿化系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坝坡上安装有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的格室内填充有种植土,全部或部分所述土工格栅上铺设有植草毯,所述土工格栅或所述植草毯上多处设有由多个植草袋堆围成的挡墙。

上述现有技术的防洪堤坝通过植草毯和土工格栅结合,其强度较若,受到地震或泥石流冲击后,容易崩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抗冲堤防,具有提高提防抗震能力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流抗冲堤防,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自嵌式挡土墙结构,所述自嵌式挡土墙结构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承压层、加固层以及外立面;所述承压层为生态袋沿竖直方向堆砌而成,所述加固层为若干层土工格栅沿竖直方向堆砌而成,所述外立面采用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沿竖直面堆砌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格栅反包生态袋的全柔性封闭结构承受土压力及地震力,避免较高挡土高度时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这种硬性结构对土工格栅由于受力不均产生局部破坏,利用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抵御洪水冲刷及外部恶劣环境如锐物切割、紫外线、火灾等对土工格栅的破坏;外立面采用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堆砌而成,外形美观、施工便捷;采用全柔性结构,使得本提防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充分发挥以柔克刚的特性,具有形式新颖、施工方便、节约工程造价、适应基础变形能力强、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其强度高、变形小、耐久性好。

进一步,还包括与河道底面连接的混凝土底板,所述自嵌式挡土墙结构承载于所述混凝土底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底板用于承载主要的重力,使得提防结构稳定,抗沉降能力强。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朝向河道向下倾斜的PVC排水管,混凝土底板内的PVC排水管与加固层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PVC排水管,PVC排水管用于及时将加固层内的水分排出,防止加固层内长期积水,减弱其自身强度。

进一步,所述自嵌式挡土墙结构外表面向河道两侧倾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河流里会夹杂体积较大的石块,其一般会沿河底滚动,将自嵌式挡土墙结构外表面向河道两侧倾斜,减少大石块与其撞击的机会。

进一步,所述承压层的上层生态袋内填充砂性土料,下层生态袋内填充卵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卵石重力较大,承力能力较强,砂性土料减少河水渗入承压层以内。

进一步,所述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的块体上下面均设置有孔,上下相邻层的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通过锚固棒连接,所述锚固棒的两端分别插入上下两层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的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锚固棒对上下层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连接,增强了外立面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所述自嵌式挡土墙结构的上端承载有砼自嵌式挡土墙压顶,所述砼自嵌式挡土墙压顶上安装有护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砼自嵌式挡土墙压顶使得自嵌式挡土墙结构更加密实,结构强度更高,护栏用于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进一步,所述砼自嵌式挡土墙压顶靠近河道处形成向上的拱起部,所述拱起部内设置有朝向河道向下倾斜的贯穿拱起部的PVC排水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PVC排水管快速将地面上的积水排入河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全柔性结构,使得本提防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充分发挥以柔克刚的特性,具有形式新颖、施工方便、节约工程造价、适应基础变形能力强、抗震性能好的特点;

2、强度高、变形小、耐久性好;

3、土工格栅反包生态袋的全柔性封闭结构承受土压力及地震力,避免较高挡土高度时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这种硬性结构对土工格栅由于受力不均产生局部破坏;

4、利用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抵御洪水冲刷及外部恶劣环境如锐物切割、紫外线、火灾等对土工格栅的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构造的河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河流抗冲护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河流抗冲堤防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碎石基层;101、土工布;102、合金钢网石笼;103、混凝土层;200、混凝土底板;201、承压层;202、加固层;203、外立面;210、下层生态袋;220、上层生态袋;230、土工格栅;240、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250、锚固棒;260、挡土墙压顶;270、护栏;280、PVC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一种河流抗冲护脚,参见图1和图2,,A区域为河流,包括铺设在河道底层的碎石基层100,以及先后铺设在碎石基层100以上的土工布101和合金钢网石笼102,该合金钢网石笼102用碎石或卵石进行填充;采用合金钢网石笼102具有柔性,可以自适应冲坑形状,形成护垫,防止冲坑扩大,危及构筑物的稳定。

具体的该合金钢网石笼102采用双层双向构造筋制成,双层双向总共是两层钢筋网,其采用直径为10毫米的钢筋,通过间距为200毫米热扎而成。

但由于山区河道中坡度较陡,经常形成泥石流,直径一米以下的石块会随水流滚动,对合金钢网石笼102造成破坏,为了防止石块撞击合金钢网石笼102,在合金钢网石笼102上增加混凝土层103,但纯混凝土层103每次洪水过后都会被削减一厘米多的厚度,在混凝土层103表面嵌向外凸起的卵石可以有效防止泥石流的冲刷。具体的,该混凝土层103厚度为300毫米,且混凝土层103中掺合聚丙烯抗裂纤维,聚丙烯抗裂纤维是经特殊工艺加工处理而形成的高强度束状单丝有机纤维,其固有的耐强酸,耐强碱,弱导热性,具有极其稳定的化学性能。加入砂浆或混凝土中可有效的控制砂浆、混凝土在初期塑性收缩阶段中由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缝,防止及抑止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大大改善混凝土的阻裂抗渗性能,抗冲击及抗震能力;镶嵌在混凝土层103表面的卵石露出混凝土表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80毫米,优选的高度为100毫米。

该河流抗冲护脚上表面形成斜坡,可以让沿河底滚动的石块远离堤防,有效防止石块与墙面的摩擦,保护了两侧的墙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河流抗冲堤防,可应用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河流抗冲护脚两侧,作为构造完整河道的具体实施方式。另外,该一种河流抗冲堤防也可以独立进行,以达到抵抗洪水侵蚀的效果。本实施例中,以独立进行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堤防,意思是指保护堤坝,是河道的两侧墙面。

参见图1和图3,该河流抗冲堤防包括与河道的底部连接的混凝土底板200,该混凝土底板200的高度为1.8米,该混凝土底板200用于抵抗河道底部的大石块的撞击。

在混凝土底板200上部承载有自嵌式挡土墙结构。该自嵌式挡土墙结构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承压层201、加固层202以及外立面203。

具体的,承压层201为生态袋沿竖直方向堆砌而成,下层生态袋210内填充卵石、上层生态袋220内填充砂性土料;加固层202为若干层土工格栅230沿竖直方向堆砌而成,土工格栅230内填充级配碎石,每层土工格栅230厚度为500毫米;外立面203采用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240沿竖直面堆砌而成,具体的每个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240的长宽高分别为400毫米、305毫米以及150毫米;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240的块体上下面均设置有孔,上下相邻层的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240通过锚固棒250连接,锚固棒250的两端分别插入上下两层自嵌式景观挡土墙砌块240的孔内。

自嵌式挡土墙结构整体向河道外倾斜,具体的,相对于竖直面的倾斜角度为12°。

该自嵌式挡土墙结构的上端承载有砼自嵌式挡土墙压顶260,该砼自嵌式挡土墙压顶260上安装有护栏270。

砼自嵌式挡土墙压顶260靠近河道处形成向上的拱起部,该拱起部内设置有朝向河道向下倾斜的贯穿拱起部的PVC排水管280。混凝土底板200上也设置有朝向河道向下倾斜的PVC排水管280,混凝土底板200内的PVC排水管280与加固层202连通。

砼自嵌式挡土墙压顶260沿河道延伸方向每5米设置一道伸缩缝,该伸缩锋内填充聚乙烯闭孔泡沫板,聚乙烯闭孔泡沫板表面吸水率低,防渗透性能好,铺设在混凝土先浇块模板的内侧,用于补偿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现象。

上述河流抗冲堤防采用土工格栅230反包生态袋的全柔性封闭结构来承受土压力及地震力,避免自嵌式挡土墙这种硬性结构对土工格栅230由于受力不均产生局部破坏,利用外衬自嵌式挡土墙抵御洪水冲刷及外部恶劣环境,如锐物切割、紫外线、火灾等对土工格栅230的破坏。本结构具有透水透气的生态效果,能够很好的与河道水生态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