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能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214发布日期:2018-09-05 01:2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网供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蓄能型管网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或高地建筑中,对给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设备在平时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性和稳定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层建筑或高地建筑中运用性能、节能以及环保都非常好的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

早期采用的传统的给水增压系统大致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水池+水泵+高位水箱”的方法,市政来水中需要增压的水先全部进入储水池,然后由定速泵加压后送至用户,高位水箱起到高低峰用水时调节作用;二、是采用“水池+变频调速水泵”的方法,设定了水泵的供水压力后,在变频器的控制下,水泵的转速随供水量的变化而改变,降低转速后减小了功率,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电耗。

这两种给水增压系统均存在以下通病,一是都有开放性的储水设施,水质容易受到污染,这种二次污染直接影响供水水质安全,有时甚至产生严重的水质污染事故;二是通常达到20多米水头的市政供水压力未能被充分利用,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很好解决传统的给水增压系统通病的续能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续能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包括进水总阀,进水压力传感器,稳压调节器,出水压力传感器,出水总管,出水总阀,流量计,控制柜。进水压力传感器、稳压调节器、出水压力传感器三者均和控制柜电连接。此外,还包括有缓冲罐体,稳流补偿罐体,稳流罐体,球阀组,泵组,止回阀组,出水阀门组,压力开关,增压蓄能泵,电磁阀。稳流补偿罐体内设有食品级胶囊体。进水总阀的一端和进水压力传感器的一端相连。稳压调节器的一端与进水总阀和进水压力传感器相连的一端相连。稳压调节器的第二端和缓冲罐体的一端相连。进水压力传感器、稳压调节器同时和控制柜电连接。缓冲罐体的另一端和稳流罐体一端口相连。稳流罐体的第二端口和稳流补偿罐体的一端相连。稳流补偿罐体的第二端同时和增压蓄能泵、电磁阀的一端相连。增压蓄能泵的另一端和电磁阀的另一端相连后和球阀一端相连,球阀的另一端和出水总管相连。增压蓄能泵、电磁阀同时和控制柜电连接。泵组中的各水泵各通过球阀组中相应的球阀和稳流罐体相连,同时泵组中的各水泵通过止回阀组中相应的止回阀和出水总管连通。出水总管在流量计之前设有出水总阀。出水总管在出水总阀之前设有出水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开关。出水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流量计、泵组中的各水泵均和控制柜电连接。

“出水总管在流量计之前设有出水总阀。出水总管在出水总阀之前设有出水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开关。”中的“前”指的是水流先到的点,相应的“后”则指的是水流离开的点。本实用新型,当供水设备工作时,市政自来水通过进水总阀、稳压调节器、缓冲罐体进入稳流罐体,部分进水进入稳流补偿罐体。当系统运行时,出水总管内部压力增大,主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打开,水流进入食品级胶囊体内部,囊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体积增大,排挤稳流补偿罐体部的存储水,导致稳流罐体内部压力增大,多进水管路的流量进行补偿,防止因泵组瞬间运行时产生大流量对进水压力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负压抑制作用。系统运行至压力平衡状态时,食品级胶囊体体积保持稳定,并具有了一定的伸缩力。当出水压力波动时,通过食品级胶囊体内部的流量缓冲,到达稳压得效果,并在出水高压时具有一定的缓冲泄压功能。同时当系统休眠后,由于压力下降需启动泵组时或小流量供水时,增压续能泵首先启动,通过对食品级胶囊体内部的水流压力进行续能增压,实现对出水总管端进行增压,此时食品级胶囊体体积减小,稳流补偿罐体内部流量增加,为后期的稳流补偿做准备。当增压续能泵运行流量不足时,泵组开始运行,同时增压续能泵停止运行,此时泵组运行频率上升,避免了低频运行的低效率运行状态,同时增压续能泵在小流量时的运行满足了小流量用水的需求,避免了泵组的频繁启停,对出水压力稳定性、设备使用寿命及泵组的启停大电流冲击力的对电网的影响,到达了节能优化的效果,提高了设备的恒压性能,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自来水存放在非开放性的储水设施中,水质不容易受到污染,供水水质安全可靠,同时利用缓冲罐体、稳流补偿罐体、稳流罐体与稳压调节器等系统装置的协调作用,可以使得市政供水压力得以被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创新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进水总阀到进水压力传感器及稳压调节器的连接部位上顺次设有过滤器和倒流防止器。进一步地优选,所述过滤器为Y型过滤器。本优选方案,有利于提高供水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卫生状况。

作为优选,出水阀门组中的相应的出水阀门插入相应的止回阀和出水总管连通通道上。本优选方案,结构合理,有利于提高供水设备的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作为优选,出水总阀前端的出水总管上设有管道伸缩节。因此,水流先流过管道伸缩节后再流过出水总阀。本优选方案,结构合理,安装使用场合多。

作为优选,控制柜内设有主控制系统和辅助控制系统。本优选方案,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柜部分采用冗余结构设计,在系统正常运行时,由主控制系统工作,辅助控制系统则实时监测主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存储系统运行的实时数据;当主控制系统异常或故障时,辅助控制系统自动投入运行,避免停机的风险,保障了不间断供水的需求。因此,本优选方案合理性好,能有效避免突发情况带来的不能正常供水的状况,是一种非常优秀合理的设计方案。

作为优选,流量计为电磁流量计。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成熟,使用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来水存放在非开放性的储水设施中,水质不容易受到污染,供水水质安全可靠,同时利用缓冲罐体、稳流补偿罐体、稳流罐体与稳压调节器等系统装置的协调作用,可以使得市政供水压力得以被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创新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进水总阀1,进水压力传感器4,稳压调节器5,稳流补偿罐体6,稳流罐体7,增压蓄能泵8,电磁阀9,球阀组10,球阀11,泵组12,止回阀组13,出水阀门组14,出水压力传感器15,出水总管16,压力开关17,管道伸缩节18,出水总阀19,流量计20,辅助控制系统21,主控制系统22,控制柜23,食品级胶囊体24,缓冲罐体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总阀1,进水压力传感器4,稳压调节器5,出水压力传感器15,出水总管16,出水总阀19,流量计20【本实施例优选为电磁流量计】,控制柜23。进水压力传感器4、稳压调节器5、出水压力传感器15三者均和控制柜电连接23。此外,还包括有缓冲罐体25,稳流补偿罐体6,稳流罐体7,球阀组10,泵组12,止回阀组13,出水阀门组14,压力开关17,增压蓄能泵8,电磁阀9。稳流补偿罐体6内设有食品级胶囊体24。进水总阀1的一端和进水压力传感器4的一端相连。稳压调节器5的一端与进水总阀1和进水压力传感器4相连的一端相连,稳压调节器5的第二端和缓冲罐体25的一端相连。进水压力传感器4、稳压调节器5同时和控制柜23电连接。缓冲罐体25的另一端和稳流罐体7一端口相连。稳流罐体7的第二端口和稳流补偿罐体6的一端相连。稳流补偿罐体6的第二端同时和增压蓄能泵8、电磁阀9的一端相连。增压蓄能泵8的另一端和电磁阀9的另一端相连后和球阀11的一端相连,球阀11的另一端和出水总管16相连。增压蓄能泵8、电磁阀9同时和控制柜23电连接。泵组12中的各水泵各通过球阀组10中相应的球阀和稳流罐体7相连,同时泵组12中的各水泵通过止回阀组13中相应的止回阀和出水总管16连通。出水总管16在流量计20之前设有出水总阀19。出水总管16在出水总阀19之前设有出水压力传感器15和压力开关17。出水压力传感器15、压力开关17、流量计20、泵组12中的各水泵均和控制柜23电连接。

作为优选,进水总阀1到进水压力传感器4及稳压调节器5的连接部位上顺次设有过滤器2和倒流防止器3。所述过滤器2为Y型过滤器。此外,还包括有出水阀门组14。出水阀门组14中的相应的出水阀门插入相应的止回阀和出水总管16连通通道上。出水总阀19前端的出水总管16上设有管道伸缩节18,管道伸缩节18的具体结构细节因系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优选,控制柜23内设有主控制系统22和辅助控制系统21。这样,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柜部分采用冗余结构设计,在系统正常运行时,由主控制系统工作,辅助控制系统则实时监测主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存储系统运行的实时数据;当主控制系统异常或故障时,辅助控制系统自动投入运行,避免停机的风险,保障了不间断供水的需求。因此,本优选方案合理性好,能有效避免突发情况带来的不能正常供水的状况,是一种非常优秀合理的设计方案。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而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和实施范围。事实上,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也可以作出一些等效的变化。因此,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所作出的一些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也即这些等效变化都应该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