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冲刷的土木工程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2715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体岸边的耐冲刷的土木工程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土木工程挡土墙按设置应用的场合及位置来分划分,包括路堑挡土墙、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山坡挡土墙、浸水挡土墙等,其中浸水挡土墙是应用于河堤、湖泊岸边,在傍水的一侧设置,主要用于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也是减少压缩河床的有效措施。

但现有的此类挡土墙强,由于构筑结构及材料等方面的原因,其耐河水或湖水的冲刷能力仍然是差强人意,而其造价也往往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冲刷性能良好且造价低廉的土木工程挡土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耐冲刷的土木工程挡土墙,包括墙体、混凝土基底、顶盖,在所述墙体的墙面一侧的基部设有耐冲刷层,其一端延伸至所述混凝土基底下面,其另一端沿河岸向下延伸至水体水平面以下;

在位于河岸区域的耐冲刷层之上设有人工抛石基础层;

在所述墙体内设有至少一层土工格栅加固层,且该土工格栅加固层一端伸出所述墙体的墙背而埋入土体中。

优选的,所述耐冲刷层为土工布层。

优选的,在所述墙体近顶端区域设有排水碎石层,用以排除由土体渗入的侧渗水流,以免其进入挡土墙的基础部而造成不稳定。

优选的,所述墙体由石块或混凝土砖块砌筑而成,选用现有的墙体材料,能降低造价。

优选的,所述顶盖为不透水层,以防止地面径流渗入挡土墙墙体内,造成不稳定。

优选的,所述不透水层由混凝土或粘土构筑而成,厚120~1800cm。

优选的,在所述混凝土基底之上还设有防水层,用以保持基底的稳固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巧妙设置的人工抛石基础层,能大大降低水体对河岸和挡土墙墙体的冲击力,提高墙体抗冲刷能力;土工布类的耐冲刷层的设置,能进一步的隔离水体的冲刷力,并隔离两侧填充物互相渗透或流失,而保持墙体基部的稳定。

2. 土工格栅加固层既能增强墙体强度和稳定性能,又能避免使用钢材,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耐冲刷的土木工程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墙体,2为顶盖,3为排水碎石层,4为土工格栅加固层,5为防水层,6为原状土体,7为混凝土基底,8为土工布层,9为人工抛石基础层,10为水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下列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1:一种耐冲刷的土木工程挡土墙,参见图1,包括由石块砌筑而成的墙体1、混凝土基底7、顶盖2,在所述墙体1的墙面一侧的基部设有土工布层8,其一端延伸至所述混凝土基底下面,其另一端沿河岸向下延伸至水体10水平面以下;在位于河岸区域的土工布层8之上设有人工抛石基础层9;在所述墙体1内设有上、中、下三层土工格栅加固层4,且各土工格栅加固层4的一端伸出所述墙体的墙背而埋入土体中。

在所述墙体1近顶端区域设有用以排除由土体渗入的侧渗水流的排水碎石层3。

所述顶盖2为不透水层,以防止地面径流渗入挡土墙墙体内,造成不稳定。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变更或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