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理雨污水井杂物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7179阅读:2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理雨污水井杂物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污工具,具体涉及到一种清理雨污水井杂物的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市政雨污水系统也越来越庞大,雨污水井内的杂物清理也成为了长久的难题。特别是较深的雨污水井,由于长期的使用,杂物众多的同时也产生了沼气等有毒气体,再加上雨污水水流和井筒小等原因,处理起来非常麻烦。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堵塞管道,造成雨污水系统的运力下降,更会造成现在普遍存在的水淹道路等灾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理雨污水井杂物的工具,用以清除雨污水井内的各种杂物,保证雨污水系统的通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清理雨污水井杂物的工具,包括清污铲和与其配合使用的清污撮箕;所述清污铲包括长度可调节的铲柄和连接到铲柄下端的铲头;所述铲头的底部设有多个尖刺;所述清污撮箕包括长度可调节的把柄和连接到把柄下端的撮箕。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铲头的两侧设有向上伸出的钩刺。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铲柄由多根钢管构成;钢管的一端加工有内螺纹,另一端加工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清污铲靠近铲头处的铲柄上设置有照明灯带;照明灯带的开关设置在铲柄的最上端。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把柄由多根钢管构成;钢管的一端加工有内螺纹,另一端加工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清污撮箕靠近撮箕处的把柄上设置有照明灯带;照明灯带的开关设置在把柄的最上端。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撮箕与把柄之间通过固定在撮箕上的连接管连接;撮箕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加强筋与连接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并可拆装方便携带运输,非常适合市政雨污水井处理;能对泥土、垃圾、石块、水泥、碎石等快速便捷地展开清理;替代了下井处理的工作方式,在节省施工成本的同时更规避了人员入井的各种风险(例如雨污水井内的沼气、污水等不确定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污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污撮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1-铲头,2-铲柄,3-尖刺,4-钩刺,5-照明灯带,6-开关,7-撮箕,8-把柄,9-连接管,10-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包括清污铲和与其配合使用的清污撮箕。

所述清污铲包括铲头1和铲柄2。铲头1采用一小块钢板加工而成。铲头1的底端被切割出多个尖刺3并打磨锋利,便于将大块的泥土和碎石分割成更小的部分。铲头1的两侧设有向上伸出的钩刺4,便于将树枝或塑料袋等柔性垃圾钩出。铲头1的顶部焊接有螺母并通过螺母与铲柄2连接。铲柄2由多根钢管构成,钢管被截成标准一米长,一端加工有内螺纹,另一端加工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可根据需要对铲柄2的长度进行组装。铲柄2的底部通过胶带或扎带固定有照明灯带5,在最上端的钢管处适合的位置通过胶带或扎带连接有开关6,连接开关6和照明灯带5的导线可以放置在钢管内,也可以通过胶带或扎带绑在钢管外部。通过照明灯带5,可以为光线不好的雨污水井内提供照明,使清污工作更加顺畅便捷。

所述清污撮箕包括撮箕7及其把柄8。撮箕7上焊接有一小段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上端加工有连接螺纹,方便与把柄8连接。把柄8也是由多根钢管构成,钢管被截成标准一米长,一端加工有内螺纹,另一端加工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可根据需要对把柄8的长度进行组装。为了防止撮箕7的变形以及更多地收集井底的杂物,撮箕7的左、右两侧与连接管9之间分别焊接有加强筋10。照明灯带5及开关6依然通过胶带或扎带连接到把柄8的合适位置,方便对雨污水井的底部进行照片作业。一般照明灯带5固定在靠近撮箕7处,开关6固定在把柄8的最上部。

本工具在具体使用时,先测量雨污水井的深度,然后根据该深度组装铲柄2及把柄8的长度。在组装时,应仔细检查接头处的钢管是否拧紧,以及照明灯带5及开关6是否绑扎牢固。一个工人把持清污撮箕,另一个工人用清污铲将井内的杂物分割为小的碎块后将其铲至清污撮箕内。当遇见树枝、塑料袋等柔性杂物时,可使用清污铲的钩刺4将其钩出井外。当进行工作的雨污水井光线条件较差时,则打开清污铲和清污撮箕上的照明灯带5,对井底进行照明。该工具的操作也可由一人独立完成。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狭窄雨污水井的清污工作,解决了只有人员下井才能处理的问题,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处理了问题,保证了雨污水井的通畅运行,有效缓解了城市“下雨内涝”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