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吸水补水的水利生态美化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566发布日期:2018-08-17 20:4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吸水补水的水利生态美化墙结构。



背景技术:

所谓生态水利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的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基于上述,发明人发现,虽然水利生态墙在水利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水利生态墙在保持水土、维护堤岸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现有的水利生态墙抗击风浪的能力较差,容易塌陷,并且与河流生态的结合方面存在缺陷,对环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可自吸水补水的水利生态美化墙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吸水补水的水利生态美化墙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水利生态墙与河流生态的结合性较差,以及抗击风浪的能力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自吸水补水的水利生态美化墙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可自吸水补水的水利生态美化墙结构,包括植墙砖,砖体,外透水孔,种植槽,内透水孔,锚固孔,凸条,凹槽,透水路面砖,碎石垫层,混凝土基层,岩土层,锚固杆,T型头,杆体,螺纹头和固定块;所述种植墙砖包括砖体、外透水孔、种植槽、内透水孔和锚固孔;所述砖体为左右非对称结构,其左侧部分顶部设有凹槽,其右部设有种植槽,且种植槽的底部设有凸条;

所述种植槽的右侧壁上设有外透水孔,且种植槽的左侧壁上设有内透水孔和锚固孔;所述锚固杆包括T型头、杆体、螺纹头和固定块;所述锚固杆通过杆体插设于锚固孔上;所述杆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T型头和螺纹头;所述固定块通过螺纹与螺纹头相连接;所述种植墙砖的内侧设有碎石垫层,且碎石垫层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基层;所述碎石垫层的内侧为岩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垫层与种植墙砖平行设置,且碎石垫层完全包覆锚固杆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墙砖呈30°角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透水孔距砖体的内腔底部高度为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垫层和岩土层的顶部铺设有透水路面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种植墙砖通过锚固杆固定在碎石垫层上,显著提高了种植墙砖的稳定性,提高了抗击风浪的能力,并且,种植墙砖之间通过凹槽与凸条相互连接,进一步加强了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种植墙砖与河道生态相结合,其内部的种植槽可种植水陆两栖植物,通过科学合理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建设多层次的植物生态群落,也可作为鱼、虾、蛇、螺和青蛙等动物的觅食、避难、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对于水生物来说,营造了优越于天然河岸的生态环境。而位于河道水面以下种植墙砖可培养微生物,降低河道中氮、磷浓度,优化水环境,防止水质恶化,维持水域生态平衡,还能提高城市护岸的观赏价值,生态性直接、明显、持久。

本使用新型在使用时,雨水可透过透水路面砖向碎石垫层和岩土层沉降,并进一步的通过内透水孔进入种植墙砖中,对种植槽进行补水,若水量较大,还可通过外透水孔排入河道中,避免路面积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种植墙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种植墙砖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种植墙砖铺设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锚固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种植墙砖,101-砖体,102-外透水孔,103-种植槽,104-内透水孔,105-锚固孔,,106-凸条,107-凹槽,2-透水路面砖,3-碎石垫层,31-混凝土基层31,4-岩土层,5-锚固杆,501-T型头,502-杆体,503-螺纹头,504- 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吸水补水的水利生态美化墙结构,包括种植墙砖 1,砖体101,外透水孔102,种植槽103,内透水孔104,锚固孔105,凸条106,凹槽107,透水路面砖2,碎石垫层3,混凝土基层31,岩土层4,锚固杆5,T 型头501,杆体502,螺纹头503和固定块504;所述种植墙砖1包括砖体101、外透水孔102、种植槽103、内透水孔104和锚固孔105;所述砖体101为左右非对称结构,其左侧部分顶部设有凹槽107,其右部设有种植槽103,且种植槽 103的底部设有凸条106;

所述种植槽103的右侧壁上设有外透水孔102,且种植槽103的左侧壁上设有内透水孔104和锚固孔105;所述锚固杆5包括T型头501、杆体502、螺纹头503和固定块504;所述锚固杆5通过杆体502插设于锚固孔105上;所述杆体50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T型头501和螺纹头503;所述固定块504通过螺纹与螺纹头503相连接;所述种植墙砖1的内侧设有碎石垫层3,且碎石垫层3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基层31;所述碎石垫层3的内侧为岩土层4。

其中,所述碎石垫层3与种植墙砖1平行设置,且碎石垫层3完全包覆锚固杆5设置,利用碎石垫层3对锚固杆5进行固定,从而对种植墙砖1进行牵拉固定,保持种植墙砖1的稳定性,提高其抗风浪的能力。

其中,所述种植墙砖1呈30°角倾斜设置,增大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力,并且呈阶梯状设置的种植墙砖1对水流具有消能作用,有利于保持种植墙砖的稳固。

其中,所述外透水孔102距砖体101的内腔底部高度为5厘米,使种植槽 103中具有一定的储水空间,为高于河道水面的种植墙砖1上种植的植物保存生长所需的水分。

其中,所述碎石垫层3和岩土层4的顶部铺设有透水路面砖2,雨水可透过透水路面砖2向碎石垫层3和岩土层4沉降,并进一步的通过内透水孔104进入种植墙砖1中,若水量较大,还可通过外透水孔102排入河道中。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种植墙砖1呈30°斜面铺设,并通过锚固杆5锚固在碎石垫层3中由此提高种植墙砖1的稳定性,并且种植墙砖1相互之间通过凹槽107 与凸条106相互连接,进一步加强了其稳定性,在种植墙砖1的上设置有种植槽103,可在种植槽3中栽种水陆两栖植物,并且,位于河道水面以下的种植槽 103还可作为水中鱼虾的栖息地,将本实用新型与河流生态相结合,减轻对河流生态的破坏,优化水环境,防止水质恶化,维持水域生态平衡,另一方面,雨水可透过铺设在碎石垫层3和岩土层4顶部的透水路面砖2,种植槽103的右侧壁上设有外透水孔102,且种植槽103的左侧壁上设有内透水孔104,雨水通过内透水孔104进入种植墙砖1中,对种植槽103进行补水,若水量较大,还可通过外透水孔102排入河道中,路面上不会存水。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