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手盆下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4547发布日期:2018-06-15 23:09阅读:1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手盆下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产品领域,特别是一种洗手盆下水结构。



背景技术:

洗手盆作为常见的卫浴产品,其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现有的洗手盆一般会在盆体的接水凹腔腔底开设一个供下水器安装的安装孔。然而,下水器安装后,在下水器上部与安装孔孔口之间易留下缝隙,在该缝隙中很容易藏纳污垢,不易清洁,较大地影响了洗手盆的卫生。

在现有洗手盆的下水器安装过程中,需要在下水器与安装孔之间施加固定胶,有的甚至需要在安装孔中开设处内螺纹或卡扣结构,其制造与安装的便利性都较差,这会使得洗手盆的生产效率降低。

且这类洗手盆只有下水器所在的位置才具有漏水能力,其它区域不具有漏水能力。其不仅存在下水不畅的情况,还存在积水的情况,因而在洗手盆内极易滋生细菌蚊虫,较大地影响了居室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洗手盆下水结构,该洗手盆下水结构具有组装方便快捷、排水顺畅、无积水、易于清洁、卫生程度高、具备隐藏式下水结构、美观性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洗手盆下水结构,包括洗手盆本体,所述洗手盆本体上开设有接水凹腔,其特点在于所述接水凹腔由前导流斜面、左挡水面、右挡水面、后挡水面、水平底面围合构成,所述前导流斜面由洗手盆本体前侧至后侧方向逐渐降低,所述水平底面下方开设有密闭的集流导流腔,所述水平底面上开设有横向漏水缝隙,并使横向漏水缝隙下端口与集流导流腔相连通,所述洗手盆本体底部开设有贯穿至集流导流腔的出水孔。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洗手盆本体的结构强度,所述洗手盆本体底部设有呈横向布置的条形凸起部,所述条形凸起部上开设有密闭的集流导流腔,并使集流导流腔沿着条形凸起部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条形凸起部上开设有贯穿至集流导流腔的出水孔。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洗手盆的可靠性,所述条形凸起部侧旁设有梯形凸台,所述梯形凸台中开设有贯穿至集流导流腔的导流孔,所述梯形凸台顶面上开设有与导流孔相连通的出水孔。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出水孔连接处的可靠性,所述出水孔中嵌套有金属连接管,所述金属连接管内孔中开设有内螺纹。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洗手盆本体安装的便利性,所述洗手盆本体后壁上开设有挂装孔。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洗手盆本体的结构,所述洗手盆本体呈矩形体结构。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左挡水面的结构,所述左挡水面呈倾斜设置,并使左挡水面由洗手盆本体左侧至右侧方向逐渐降低。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右挡水面的结构,所述右挡水面呈倾斜设置,并使右挡水面由洗手盆本体右侧至左侧方向逐渐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污水落在前导流斜面上时,可以通过前导流斜面的导流作用迅速地将水流导向水平底面,由于水平底面上开设有横向漏水缝隙,这能有效地增大洗手盆漏水的区域,这样不论从各个方位流向水平底面的污水都能快速地通过横向漏水缝隙排走,其不仅排水顺畅,而且还能避免洗手盆出现积水的情况,从而避免洗手盆滋生细菌蚊虫,有助于提高居室的环境卫生。通过集流导流腔的开设,可以快速地使横向漏水缝隙流下的污水积聚一起并引导至出水孔中,以通过集流导流腔与出水孔将污水快速地排走,其排水十分顺畅,能够避免接水凹腔出现下水缓慢的情况,保证洗手盆的正常使用。该排水的结构十分可靠,从接水凹腔内污水的排放,再到集流导流腔对污水的集流导流,其有效地避免了洗手盆出现渗漏的情况。且排污管只需和出水孔相接,就能使全部污水顺利地排走,这能有效地提高下水管安装的便利性,其适用性非常强。在洗手盆组装时,在接水凹腔内无需安装下水器,这有助于提高洗手盆组装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洗手盆的生产效率。并且采用这样的结构,还能避免在接水凹腔内留下易藏纳污垢的缝隙,该洗手盆十分易于清洁,有助于提高洗手盆的卫生程度。其中,所述横向漏水缝隙即为洗手盆的漏水孔,通过使该漏水孔呈横向开设,可以有效地降低洗手盆本体的纵向尺寸,从而降低洗手盆对空间的占用,有助于提高洗手盆的适用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接水凹腔中完全看不到下水器,也看不到下水管道,具备隐藏式的下水设计,具有非常好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洗手盆下水结构,包括洗手盆本体1,所述洗手盆本体1上开设有接水凹腔11,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目的,所述接水凹腔11由前导流斜面10、左挡水面20、右挡水面30、后挡水面40、水平底面50围合构成,所述前导流斜面10由洗手盆本体1前侧至后侧方向逐渐降低,所述水平底面50下方开设有密闭的集流导流腔60,所述水平底面50上开设有横向漏水缝隙70,并使横向漏水缝隙70下端口与集流导流腔60相连通,所述洗手盆本体1底部开设有贯穿至集流导流腔60的出水孔80。在污水落在前导流斜面10上时,可以通过前导流斜面10的导流作用迅速地将水流导向水平底面50,由于水平底面50上开设有横向漏水缝隙70,这能有效地增大洗手盆漏水的区域,这样不论从各个方位流向水平底面50的污水都能快速地通过横向漏水缝隙70排走,其不仅排水顺畅,而且还能避免洗手盆出现积水的情况,从而避免洗手盆滋生细菌蚊虫,有助于提高居室的环境卫生。通过集流导流腔60的开设,可以快速地使横向漏水缝隙70流下的污水积聚一起并引导至出水孔80中,以通过集流导流腔60与出水孔80将污水快速地排走,其排水十分顺畅,能够避免接水凹腔11出现下水缓慢的情况,保证洗手盆的正常使用。该排水的结构十分可靠,从接水凹腔11内污水的排放,再到集流导流腔60对污水的集流导流,其有效地避免了洗手盆出现渗漏的情况。且排污管只需和出水孔80相接,就能使全部污水顺利地排走,这能有效地提高下水管安装的便利性,其适用性非常强。在洗手盆组装时,在接水凹腔11内无需安装下水器,这有助于提高洗手盆组装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洗手盆的生产效率。并且采用这样的结构,还能避免在接水凹腔11内留下易藏纳污垢的缝隙,该洗手盆十分易于清洁,有助于提高洗手盆的卫生程度。其中,所述横向漏水缝隙70即为洗手盆的漏水孔,通过使该漏水孔呈横向开设,可以有效地降低洗手盆本体1的纵向尺寸,从而降低洗手盆对空间的占用,有助于提高洗手盆的适用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接水凹腔11中完全看不到下水器,也看不到下水管道,具备隐藏式的下水设计,具有非常好的美观性。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洗手盆本体的结构强度,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洗手盆本体1底部设有呈横向布置的条形凸起部12,所述条形凸起部12上开设有密闭的集流导流腔60,并使集流导流腔60沿着条形凸起部12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条形凸起部12上开设有贯穿至集流导流腔60的出水孔80。由于,集流导流腔60沿着洗手盆本体1横向上延伸,以使集流导流腔60呈长形结构,从而使横向漏水缝隙70各处流下的污水都能直接进入到集流导流腔60中。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集流导流腔60开设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洗手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洗手盆的可靠性,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条形凸起部12侧旁设有梯形凸台13,所述梯形凸台13中开设有贯穿至集流导流腔60的导流孔131,所述梯形凸台13顶面上开设有与导流孔131相连通的出水孔80。由于,出水孔80处需要安装排污管,通过梯形凸台13的开设可以有效地增强排污管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排污管连接的可靠性,即提高洗手盆的可靠性。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出水孔连接处的可靠性,如图3所示,所述出水孔80中嵌套有金属连接管2,所述金属连接管2内孔中开设有内螺纹。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强出水孔80孔壁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出水孔80与排污管连接的可靠性。尤其,尤其是在洗手盆本体1采用陶瓷制成时,这样的结构可以对洗手盆本体1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延长洗手盆的使用寿命。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洗手盆本体安装的便利性,如图4所示,所述洗手盆本体1后壁上开设有挂装孔14。通过挂装孔14可以很方便地将洗手盆本体1挂装在起来,这有助于提高洗手盆安装的便利性。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洗手盆本体1顶面后侧开设有贯穿洗手盆本体1的水龙头安装孔15。通过该水龙头安装孔15的开设可以对水龙头的管路起到很好隐藏作用,从而提高洗手盆整体的美观性。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洗手盆本体的结构,如图1与图4所示,所述洗手盆本体1呈矩形体结构。通过使洗手盆本体1采用矩形体结构的结构设计,可更为方便地将洗手盆本体1安装于台面或墙壁上,从而有助于提高洗手盆安装的便利性。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左挡水面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左挡水面20呈倾斜设置,并使左挡水面20由洗手盆本体1左侧至右侧方向逐渐降低。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好地将污水引导至水平底面50上的横向漏水缝隙70中,从而避免积水的情况出现,保证洗手盆的清洁卫生。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右挡水面的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右挡水面30呈倾斜设置,并使右挡水面30由洗手盆本体1右侧至左侧方向逐渐降低。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好地将污水引导至水平底面50上的横向漏水缝隙70中,从而避免积水的情况出现,保证洗手盆的清洁卫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